【獨媒報導】取代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在9月新學年推行。學生須在3年內到內地考察一次。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出,不應負面標籤為「洗腦」,「家長唔需要太負面,小朋友將來面對嘅世界好大。第一身去實地觀察,呢個點會係單向灌輸?因為洗腦其實就係單向灌輸,不求甚解,或者根本唔了解件事。」

教育局早前向學校列出21條內地考察行程,包括到多個城市參觀博物館、與當地學生交流和專題講座等。蔡若蓮強調學生是第一身到內地觀察,回港後須和同學分享及自我反省,形容屬多角度、全方位學習。

冀學生有香港情懷、掌握大灣區機遇

蔡若蓮表示,希望能培育學生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當然好愛香港呢個家,同時間要知道成個世界發生緊咩事,更加祖國嘅發展係更快,大灣區個機遇咁難得,我哋都希望我哋嘅同學呢,能夠有闊啲嘅視野。」

至於內地考察行程的具體安排,蔡若蓮指局方會全額資助一次,希望學生從中能結合學習、歷史文化實地了解國家最新發展,回港後亦有反思及做專題報告,「讓同學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亦都多啲擴闊佢哋嘅視野。」

在節目中談到一國兩制,蔡若蓮指不少人過往在概念上有誤會,誤以為一國兩制屬對立,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指一國的概念越強,兩制的優勢才能發揮得越好,學生及教師必須自覺尊重,及了解國家最新發展。

被問到如何在學校推廣認識《基本法》、《港區國安法》等,蔡若蓮強調,讓學生認識國家屬應有之義,過往不少問題均源於不了解、曲解,及對國家制度即社會主義不認識,「就算唔認識都好,我哋起碼都要有一個尊重,全世界咁多唔同制度,點解唯獨是我哋覺得,國家一定要跟其他人哋國家嘅制度呢?第一要認識,第二要尊重。」她認為,必須明白現時制度最符合14億同胞的福祉,並要培養學生有國家安全的意識。

被問能否討論中國管治問題 蔡若蓮:重點是態度

主持指中國地方較大,難免會有管治問題,學生及教師在課堂能否討論?蔡若蓮稱希望培養正面及積極的價值觀,「譬如你話個屋企好亂喎,咁我係咪就搬走,或者猛咁鬧屋企好亂就算呢?就算係我哋去討論,亦都係想引導學生有使命感及責任感,國家我哋個個都有份。」

她表示,重點是用怎樣的態度引導學生作討論及改進,並舉例指近日河南鄭州銀行出現問題,認為存款保障為基本認知,教師未必需即時在課堂上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