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重提去屆政府曾研究,在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建屋,稱預計能提供3.5萬伙,並將公屋輪候時間減至五年,及後行政長官李家超則稱目前會集中研究綠化地帶。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以2017年的「大欖方案」計算,指如要興建3.5伙單位,需佔用187公頃郊野用地,相當於10個維園,並需鏟平山頭及移除一半大欖涌郊遊徑。若以北區皇后山邨的密度發展,則將成超級屏風樓群。綠色和平憂一旦發展郊野公園,「邊陲」概念將「沒完沒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重提在郊野公園邊陲建屋,指若在大欖隧道元朗入口西南面用地建公營房屋,能提供3.5萬伙。他又稱以公屋一般輪候14.7萬宗計算,3.5萬伙能縮減20%輪候數字,將公屋輪時間減至五年內。雖然他指政府並非有意「大搞」郊野公園邊陲,只是過往討論過於抽象,難有結論,認為逐塊土地審視更具可行性。

大欖郊野公園現時的景觀
大欖郊野公園現時的景觀

不過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後則指,郊野公園邊陲並非開發土地的優先考慮項目,現階段主要聚焦綠化地帶改劃、公私營合作、東大嶼填海及北部都會區。他稱會待土地供應的工作小組提交報告後,再審視有否其他新考慮。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亦稱,現時討論是否發展郊野公園較為「遙遠一點」。

按政府於2017年提出開發大欖郊野公園的研究發展比例所推算,現時提出的規模大增,恐毁逾百公頃郊野地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就陳茂波的數字作具體方案計算。他們以上屆政府2017年提出的大欖郊野公園邊陲方案,即以40公頃土地興建7,500伙公營房屋(每公頃約187.5伙)計算,興建3.5萬伙即等於須佔用187公頃郊野公園,相當於10個維園。綠色和平又展示示意圖,指一旦落實,將需鏟平大量山頭及移除一半大欖涌郊遊徑,並牽涉大欖涌水塘的集水區。若以北區皇后山邨的密度(13幢40層高樓宇、提高1.2萬伙)興建,雖然興建提供3.5萬伙「只需」38幢38至40層高樓宇及佔地40公頃,但恐成超級屏風樓群,亦破壞山脊線。

參照位於皇后山的公屋及居屋規模,推算3.5萬伙公營單位將需建約38洞40層樓宇,面積40公頃,恐成屏風樓,影響通風及附近觀景

對於陳茂波指可縮減公屋輪候時間兩成,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同指說法誤導,她指3.5萬伙包括公屋及居屋,而平均約有兩至三成公屋單位,會用作安置受清拆影響或公務員公共房屋編配等用途,實際供應的公屋單位約為2.6萬伙。此外,大型新屋邨發展需時約六年,綠色和平假設3.5萬伙單位全為公屋並快至明年入伙,仍有逾萬人輪候公屋超過五年。陳可淳認為陳茂波的計算方法不合理,亦有誤導市民之嫌,促公開計算方法。

o--QEZ9YFgXvF8A2Yrr7ZFUGqdfANMXYmmV8QZplfEE
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去年在社交媒體提出的方案

綠色和平憂慮,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將開不良先例,「當失去第一層邊陲,意味着將會失去第二層,之後第三、第四層。如果咁樣揗嚟揗去,咁真係一個沒完沒了嘅一個概念囉。」陳可淳稱,在疫情間市民,依靠郊遊「唞啖氣」,亦屬重要的公共康樂設施,促政府除以生態環境衡量一個地方的價值外,也應從市民生活所需來評價,「佢哋(政府)唔可以睇得咁片面」。

對於陳茂波指過往討論抽象,陳可淳不認同,認為早有結論,上屆政府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參與研究報告,已清楚表明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不被社會接納,有逾六萬多反對意見,支持僅約2,000,批評政府不尊重民意,「民意擺咗係到,好似特登避開,當(民意)視而不見,當佢無到。」她亦提到如政府硬推,市民若提出司法覆核,房屋問題只會一拖再拖,基層市民上樓更加遙遙無期。

陳可淳促政府按上屆政府「土地大辯論」的結果,優先發展有八成市民支持的棕地。她重申「郊野與發展」從不對立,只是政府「有方案係到佢唔做,有民意佢唔聽,佢哋就係到製造偽對立。」「消防員得咁多個,你講到話迫在眉睫,但你不停藥石亂投,到最後係消防員都燒死埋,定真係救到場火?」

政府重提開發大欖郊野「邊陲」,五年上樓論屬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