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斯理小說命名地空置逾20年 團體申請改劃為文娛藝校

(獨媒報導)作家倪匡的小說角色「衛斯理」,名字靈感源於銅鑼灣大坑村的衛斯理村。非牟利團體六藝館向城規會申請(A/H6/92),擬以五年短期租約形式,將空置逾20年的衞斯理營舍,改成康體文娛場所及學校使用。
衛斯理村位於香港島掃桿埔大坑道近渣甸山,在1954年由循道公會及衛理公會一同籌建,1955年落成,用作安置1953年石硤尾大火的災民的地方,村內有80個平房單位,亦有一所教堂,在當時兼辦小學,全盛時期村內居住了逾500人。
倪匡路經見路牌 成就「衛斯理」小說系列
衛斯理村於1988年正式關閉,並於1990年清拆,但相鄰的營舍因應區議會要求保留供非牟利社區團體使用,不過營舍至今仍然空置。倪匡曾在訪問透靈「衛斯理」一角的靈感來源,有一次他坐車經過大坑,見到「衛斯理村」的門牌,覺得名字頗具西洋味道,適合他的科幻小說題材。
這幅1,753平方米的政府土地,現時屬「綠化地帶」及道路用途。申請人為非牟利團體六藝館(Six Arts Foundation Limited),正申請取得五年期的短期租約。團體計劃營辦六藝館,以促進傳統六藝術「禮、樂、射、御、書、數」的推廣和學習。六藝館在提交的資料表示,該地點現時已有建築物,尺寸適合預期活動,有公共交通工具抵達,便利到訪者,而附近亦有良好的學校網絡和公眾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