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傳媒陳凱欣接受母校浸大訪問 批記者發問不應「好主觀」

【獨媒報導】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曾任職傳媒多年,她早前接受母校浸大的大灣區校友會訪問,批評記者在發問時不應「好主觀」:「譬如你覺得官員做得唔好,你第一句就問佢你係咪需要問責落台?你羞唔羞愧?你有無歉意?你個羞愧、歉意、落唔落台係記者把口去問佢,其實係有引導性!」
陳凱欣:不可將主觀字眼「質到官員」口中
在《無綫新聞》出身的陳凱欣,1999年浸大傳理系畢業,修讀中文新聞。她認為記者不可以將主觀字眼「質到官員」口中,建議改問:「『你個表現咁差,或者宜家面對疫情咁嚴峻,你覺得自己應該有幾大責任呢?』如果佢自己把口話我覺得唔需要問責喎,我唔需要落台喎,我唔覺得羞恥,呢啲係你自己被訪者講。」
陳凱欣接受浸大節目「浸大名人館」訪問,該節目由浸大大灣區校友會榮譽校董、長江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主持。他指出,不少人指現時記者的報道手法不公平、偏頗,問陳凱欣現時的記者和過往有何不同:「以前見到記者都係好鍾意佢哋,依家好多時候係盡量唔好接受佢哋訪問,分分鐘講錯嘢就好大件事。」
現年44歲的陳凱欣曾任職 nowTV 及《無綫新聞》,長達十多年,其後獲高永文邀請加入政府,出任食衞局局長政治助理。她在2018年首次參選立法會,擊敗民主派李卓人當選,但遭終審法院裁定非妥為當選;她去年改循選委會界別參選,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
趙國雄感記者有既定立場 訪問只為攞「sound bite」
在節目中,陳凱欣大談「記者之道」,指自己接受正規的新聞系教導,強調新聞應要客觀、報道事實,及平衡報道。她認為記者應在消化事件後作出市民最關心、涉及社會大眾利益的報道,不應加入任何個人感受評或主觀看法。
趙國雄亦和議,稱發現不少記者的傾向不是採訪新聞,而是早有既定立場,「想攞 sound bite 放返落去」,稱受訪時要很小心:「唔係話唔想答,而係知道你嘅動機,想攞我 sound bite,個市唔好,或者係對政府有啲政策唔滿意就放大。」
陳凱欣冀大灣區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在節目中,陳凱欣透露其父親是海員,小時候母親常常會聽收音機,不少播音員均在浸大畢業,所以選擇入讀傳理系。
陳凱欣表示,慶幸在《無綫新聞》工作時有多名前輩,包括黃應士引導正確方向,但稱香港的傳媒生態「有啲慘」,因為薪酬水平較低,導致人才流失,期望日後大灣區可為本港提供更多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