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日,土耳其正式向聯合國遞交申請,將土耳其在國際場合的通用名從「Turkey」更改為「Turkiye」,以擺脫英語中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火雞」(turkey)玩笑。日前,這一更名已正式生效,成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文化政績之一。

然而與此同時,經濟創口正持續侵蝕埃爾多安的民意基礎。根據土耳其統計局六月三日公布的資料,今年五月份,土耳其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七十三點五,創下二十年來新高,經濟數據走勢顯然不如國際通用名更改受控。而導致這般現象的成因可追溯至二零一八年的金融風暴,以及二零一九年的里拉跳水。

自二零零三年埃爾多安擔任總理以來,土耳其經歷了經濟的高速成長,截至二零一八年里拉危機爆發前,其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九千億美元,排名世界規模第十七,經濟增長率亦是長期亮眼,二零一七年的數據來到百分之七點四,為全球最高。如此璀璨成績,乃是依賴發行貨幣、推動基建與房地產而成,埃爾多安更是為了刺激經濟,慣性干預央行政策,將低利率視為活絡經濟的萬靈丹。長此以往,「土耳其奇蹟」與埃爾多安緊密相連,民眾亦甘願以選票嘉許總統的經濟成績,鞏固埃爾多安的長期執政。

埃爾多安仍想創造奇蹟

欲觀看全文,請登記成為《亞洲週刊》訂戶;

https://www.yzzk.com/article/details/%E7%89%B9%E5%88%A5%E5%A0%B1%E9%81%93%2F2022-24%2F1654745134774%2F%E5%9C%9F%E8%80%B3%E5%85%B6%E6%94%B9%E5%9C%8B%E5%90%8D%E5%9C%8B%E9%81%8B%E9%9B%A3%E6%94%B9%E3%80%80%E8%B2%A8%E5%B9%A3%E7%8B%82%E8%B2%B6%E7%B6%93%E6%BF%9F%E5%A5%87%E8%B9%9F%E7%B5%82%E7%B5%90/%E5%90%8D%E5%AE%B6%E5%8D%9A%E5%AE%A2/%E5%AD%AB%E8%BF%A6%E9%99%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