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民族學系學士班三年級 王岑貝

「雖然我們很難達到聯合國定義一百分的『人權』標準,但仍要努力往那個方向前進。」—— K。

K是位關心人權的有志之士,大從全球議題、小至政大校內事件,他都有所關注,透過擲地金聲的文字,喚醒大眾對「人權」的注意。

又到了薰風拂面的時節,2022年不知不覺已過半載,在這跌宕起伏的一年中,發生了烏俄戰爭、羅素威德案等令人痛心的事件,但世界上亦有許多國家正朝著捍衛人權的方向蹣跚前行。身為「政大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關注、捍衛人權?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與K展開了對談,他以輕鬆卻意味深長的話語,與我們分享了他對「人權」的想法。


人權在台灣


「雖然我們很難達到聯合國定義一百分的『人權』標準,但仍要努力往那個方向前進。」,K溫柔而堅定地說道。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所述,人權是個人或群體身為「人」所該擁有的權利,也是實現公正社會的必要條件。反觀我們所處的土地——「台灣」,是否有盡到保障人權的職責呢?K認為「人權」是分為許多層面的,像是性別、勞工、兒童等面向,不同層面有各自要面對的挑戰與特性,與集權、共產國家相較,台灣的人權整體而言相當進步,像是同婚權與參政權等,皆有十分傑出的表現,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仍有很多不公義存在,諸如:外籍勞工工作權,即便在今日,許多外籍勞工的權益依舊沒有受政府保障,超時工作、薪資待遇不公等現象仍屢見不鮮;原住民族自主權,傳統領域所屬與原鄉土地開發,一直都是原民極力爭取的權益,姓名權、人格權、身分權等基本人權,卻是原民需要不斷爭取才得以捍衛的。由上述案例可知,即便台灣人權發展有其卓越之處,但我們也不可自視甚高、駐足於此,應該更廣泛地關注不同層面的議題,因為「人權」的意涵相當複雜,涉及的範圍也十分多元,不同領域的議題都需要有人關注、傾聽,才能使整體人權獲得提升,真正保障不同族群、性別、社群的權益。


政治大學與人權


除了社會事件外,校院內也存在許多「人權」議題,從學校的施政方針便能一窺校方對人權的看法與態度。K認為政治大學有非常多可精進之處,例如教學區內公共空間的設備時常出現故障、老舊和損壞的情況;宿舍時常沒有熱水,拆除宿舍時沒有和學生溝通達成共識,亦沒有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使學生住宿權受到侵害;憩賢樓學餐突然拆除,讓學生必須到校外用餐,不只價格較為昂貴,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力氣排隊、尋找店家,新學餐的規劃也沒有考量到不同飲食習慣、宗教信仰者的需求;校內公車班次少,未能符合校內人員使用需求,同時又需要支付車資,雖然金額不高,但積年累月下來,仍是一筆為數不小的支出。此外,即便校務會議有設置學生代表席次,學生會與學生議會的架構和運作也十分完善,但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仍十分有限,無法與校內高層抗衡,許多決策的權益仍掌握在校內高層的手中。從上述種種細節都可看出校方在基本人權上的疏忽,若能開啟更多討論空間,廣納校內師生的意見,將能使政大邁向捍衛人權的下一個里程碑。

圖片來源: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搖搖哥不只是精神病患,他是政大校園的一份子〉。


政治大學連儂牆


自從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後,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一樓廣場便出現了「連儂牆」,成為學生表達意見、展現自我的平台,在前任社會科學院院長江明修的保存下,它成了實踐言論自由的重要場域。K指出,保存連儂牆是開啟論述空間的一個象徵,不同立場的人們在此恣意發表想法和交流,與其他地區的連儂牆相較,政大的連儂牆是非常理性、和平的,不曾發生武力或流血衝突,也鮮少有人會惡意遮蓋、撕除他人的字條。同時,政大連儂牆也是台灣校園內少數還留存的連儂牆,有學者將它以3D地圖的方式保存下來,使人們得以透過網路看到他的面貌,也紀錄下了這個多元的討論空間。

圖片來源:大學報,〈校園連儂牆延燒 在台陸生籲理性溝通〉。

3D地圖連結:https://my.matterport.com/show/?m=CjK83YKNkSE


結語


綜上所述,人權的內含相當複雜,不同面向的議題都需要有人關注,故此,K建議我們可以先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多參與、提問,也可以到相關NGO組織當任志工,身體力行,為自己關心的議題挹注心力,讓小小的我們得以發光發熱,盡己所能,使身邊的人看見該議題的重要性,同時也善用社群媒體,以文字、影像等方式闡述自身想法,化文字為利器,握筆如槍,Write your right。


參考資料


聯合國大會,《世界人權宣言》,擷取網址:https://www.6laws.net/6law/law2/世界人權宣言.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