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戰役的檔案史料對比研究(出版企划)
本書內容介紹
(一)本書的特徵
本書由全13章,36萬字(擬為上下兩冊)構成,配200餘地圖,中日檔案史料附圖,統計表,有600餘註腳,可稱是迄今最完全的,利用日中兩國戰史檔案對整個台兒莊戰役(第一期,1938.3.23-4.7)所有戰場進行的全面實證對比研究。內容涵蓋了韓莊,嶧縣戰鬥(3.18-20),郭裡集附近戰鬥(第五戰區棗嶧反擊3.24-28),台兒莊攻防戰(3.23-4.7),台兒莊東戰場戰鬥(3.31-4.8)等(不包括臨沂之戰)。是對即成“台兒莊大戰”史觀,及台兒莊之役研究,記錄全體的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實證研究。
(二)本書的基本觀點
1.對“大捷史觀”的批判。指出“台兒莊大戰”(戰後80年代出現的政治用語)是以宣傳(戰前),教育(戰後)為主旨的,以中國軍的勝利,大捷為主線編排歷史,歌頌抗戰精神的政治史觀。且戰後一直受到為政者的政治誘導,管制,和學問研究面的壓力。出現學問御用化傾向。描繪的僅僅是一個抗戰英雄史的精神面斷章。並不能如實反映歷史真相,也不能從戰略面解釋“台兒莊大戰”和徐州會戰間的內在關係。在歷史時期區分,研究方法,事實認定面都存在多種錯誤。其根本原因,在學問的政治利用。為此筆者強調指出,戰史研究的第一目的是正確地還原,記錄歷史事實,絕不能被利用為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工具。
2.研究方法的創新。本書指出,迄今的戰史,在方法面多屬於“知己不知彼”的閉門造車式研究,基本可稱為是上世紀60-80年代,政治面的冷戰,對立時期,即情報閉鎖時代的一種單方向的研究方法。具有敵我對立的政治色彩,描寫的也僅是一個民族,國家自身的歷史認識和英雄史詩。缺乏科學性,嚴謹性,全面性,普遍性。21世紀現在,已不能適應,戰史檔案資料公開,研究國際接軌,和價值觀普遍化的新時代要求。為此,本書中筆者堅持了不受國境,政治立場左右的,公平的中日戰爭檔案史料的比較研究。尊重各種歷史固有名詞,排除特定政治觀點,立場。不記錄,描寫戰鬥情節,以忠實史料記載,還原事實真相為唯一研究目的。
(三)本書的史料和研究方法
1.本書為利用日,中兩國公開的第一級戰史檔案資料為素材進行的學問考證。研究中不盲信,不採用即成各種正統戰史書籍的結論,觀點,內容。一切從原始檔案的考證開始。極力避開口碑史料(文史資料,回憶錄,人物傳記等),對有爭議的部分,均上溯到最原始的事件,資料初處,經實證對比研究,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
2.本書的中心史料為日軍的各種作戰檔案,中國軍各部的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及國史館的各種電文類。以中日檔案的對比檢證,各種同類資料的交叉檢證,及史料分析,對比,批判為基本研究手段。
3.採用了筆者提倡的“戰損,敵情自報原則”。不研究戰果和敵情。此類屬於“知彼”的部分,均以舊敵方戰史檔案記錄內容為准為實。即以敵方統計的戰損,作為己方戰果,以敵方記錄的戰略方針,部署,計畫作為敵情判斷的根據,反之亦然。
4.注重在戰略面,戰術面的系統性,全面性研究,力圖從戰略總體概觀,掌握,評價台兒莊戰役歷史地位,日軍撤退原因,和與其他各方面戰鬥的互相關聯。如台兒莊戰役(日軍稱南部山東剿滅作戰)的作戰目的,與郭裡集附近戰鬥(第五戰區棗嶧反擊),湯軍團的東戰場戰鬥,臨沂戰役的相互關聯,及與前期台兒莊戰役(1938.3.23-4.7)與第二次台兒莊戰役(1938.4.8-5.15)、和徐州會之間戰(4.8-6.5)的關聯。
(四)本書的主要研究成果
1. 批判指出了台兒莊大戰史觀的問題點,推翻了即成戰史對“台兒莊大戰” 的歷史評價。 按日軍檔案記錄(敵情自報原則)指出,第一期“南部山東剿滅作戰”中,日軍(北支那方面軍,第二軍)並沒有南下徐州的戰略企圖,作戰地域被嚴格限定在山東省境內。徐州會戰屬於日軍台兒莊作戰失利之後,大本營趁機發動的新一輪挽回作戰。即台兒莊作戰的失利,成為引發徐州會戰開始的導火索。
2. 經事實考證,指出戰略面,中國軍在台兒莊之役中取得最終勝利是一個事實,迫使日軍實施了戰略撤退。一面,中國軍在戰場上只有事後收復失地的行為,其主張的4月6日的所謂戰略反攻,大量殲敵的事實並不存在。大捷的真相是日軍自主的戰略撤退。時間序列面日軍撤退在先,而中國軍所謂的反攻,殲敵行動記錄在後。所有大捷內容(殲敵,繳獲等數據)都是軍委政治部第三廳“擴大宣傳”的結果。並不是歷史事實,也未曾有任何可信的歷史證據。
3. 考證了日軍分兩日,於4月6-7日,前後撤出台兒莊東西兩個戰場的經緯和撤出實態。分析了日軍撤退的原因,撤退前後的準備行動,指出兩次撤退中,中國軍方面(孫連仲部,湯恩伯部)並未進行過反擊,追擊。也沒有發生過實質性戰鬥,僅僅有察覺之後的跟蹤前進。兩個戰場日軍15000兵力的撤退途中,損失輕微,僅有留下約3-5人的戰死,掉隊記錄。
4. 通過對中國軍第五戰區主力湯軍團(擔任運動作戰)在郭裡集附近戰鬥,蘭陵鎮,金莊,及台兒莊東戰場戰鬥過程的全面考證,還原了湯軍團在台兒莊戰役中的具體行蹤。並從戰略面指出了湯恩伯在指揮和作戰面的種種問題點。如棗嶧反擊的初戰失利和之後的山地退避(3.24-29)。關鍵時刻從台兒莊戰場的釜底抽薪(3.31)行為,及其行為導致的台兒莊正面孫連仲部的守備危機。蘭陵鎮阻擊戰中兵浮於事,及作戰失利後的消極舉動。受補充後12倍於敵(阪本支隊)的形勢下在台兒莊東戰場戰鬥中遲遲不進,最終(4月6日)也未能按李宗仁的反攻命令進入台兒莊正面戰場。可以說湯軍團主力未能進入台兒莊正面戰場,是“台兒莊大捷”實際不存在的決定性歷史證據。
5. 利用三種檔案資料(戰鬥詳報的死傷統計,聯隊史的戰沒者名簿,官報資料分析)相互檢證對比,還原出日軍在“台兒莊大戰”(包括3.20-4.7,山東省境內所有日軍的戰死傷數字),及狹義的台兒莊大捷(3.23-4.7,與孫集團軍在台兒莊附近戰鬥,及與湯軍團在郭裡集,蘭陵鎮,台兒莊東戰場戰鬥)中接近精確的日軍方面戰死者數字(台兒莊戰鬥日軍各部戰死375名,郭裡集戰鬥戰死73名,東戰場全體戰死188名),及全部損失武器,及彈藥消耗數量的統計。且證據確鑿,可將戰死者人數,具體到每一日,每一場戰鬥。出示每一名戰死者的個人情報。此結果也可以從資料面佐證4月6日中國軍在台兒莊的反攻,大捷的具體事實根據不存在。
6. 通過對台兒莊戰役的史料對比考證,從戰略評價及戰鬥過程還原面,釐正了許多國內即成戰史研究記錄中的錯誤。全面還原了台兒莊戰役的真相。同時也分析,揭露了日軍戰爭指導體制內在的弊害,如上層指導部各級關於南下作戰的意見對立,爭執,各級參謀不顧兵力,武器現狀,一意孤軍深入,強硬指導作戰,及戰鬥失利後將責任推諉給現地指揮官的行為。
(五) 各章內容概要
第一章 台兒莊戰役的研究幾個課題
【本章概要:作為抗戰史研究的第一步,本章內容是對歷史學研究方法面的探討。指出了國內已成為流派的“台兒莊大戰史觀”,在詞語涵義,歷史區分,記錄方法,研究內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現在流行的此類“大捷”史觀,都是以中國軍的勝利為歷史主線,選擇內容編造的抗戰英雄史詩。屬於一種政治史觀,目的在宣傳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不能如實還原歷史真相,如同現今的“台兒莊大戰”研究一樣,在戰略解釋,事實記錄,時期,戰場區分面都存在許多明顯錯誤。針對此問題,筆者陳述了本書的研究目的及基本方法。同時,介紹了台兒莊戰役曾在日本國內引起過的風波,和幾點重要的日軍檔案史料】
第二章 韓莊,郭裡集附近的戰鬥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考證範圍,是台兒莊戰役的前哨戰及週邊戰鬥。前半包括日軍的韓莊,嶧縣攻擊戰(3月18-20日),可以從戰略面瞭解台兒莊攻略戰在日軍“南部山東剿滅作戰”(第一期台兒莊戰役)全體的位置。指出佔領運河線北岸的韓莊,台兒莊,已是瀨谷支隊南下作戰的收尾階段。瀨谷支隊並沒有南下徐州的準備,也沒有繼續南下的實力及許可權。後半部考證了湯恩伯軍團的郭裡集附近戰鬥(3月24-28日),此戰鬥在國軍戰史中原稱“棗嶧反擊”。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策劃的,以主力湯軍團為中心的,魯南之役中的第一次戰略性反攻。共動員了5個師兵力,企圖從東向西,收復棗莊,嶧縣,臨城,將瀨谷支隊主力壓迫到微山湖東岸殲滅。但計畫過於潦草,胃口過於龐大,且低估了瀨谷支隊的戰力,結果初戰即告失敗。棗嶧反擊未能實施,在戰史記錄中最終變名為“郭裡集附近戰鬥。此戰鬥亦是湯軍團在魯南會戰中進行戰略面“運動殲敵”嘗試的第一步。若能按計劃實施並獲成功,當然也不會出現之後的台兒莊戰役。對以主力進行“運動殲敵”方法的評價,當時也是軍委會內部在戰術面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考證還原此戰鬥的全過程,亦可瞭解在整個台兒莊戰役中湯軍團的作戰樣式,和為何最終未能出現在台兒莊正面戰場的原因】
第三章 日軍的台兒莊初戰--第一次攻城前後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是對台兒莊戰役初戰的考證,包括日軍(台兒莊派遣部隊)出兵台兒莊及第一次攻城作戰前後三天的內容(3月23-25日),可詳細瞭解日軍台兒莊作戰最初階段的兵力,武器,戰鬥部署及攻城狀況。考證過程中指出了中國方面戰史對3月25日攻城戰鬥的錯誤記載,並分析了錯誤產生的原因。本章還對國內台兒莊大戰紀錄中常見的“活張飛大鬧劉家湖”故事演義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追蹤,弄清了歷史研究者為了宣講抗戰事蹟,將此類道聽途說的歷史糟粕加工後導入戰史研究內容的過程。】
第四章 日軍3月27日第二次攻城戰全貌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中筆者詳細考證了台兒莊戰鬥的第一高潮,3月27日日軍台兒莊派遣部隊第二次攻城戰的全過程,及孫連仲集團軍城內外各部隊的抵抗行動,對戰狀況。此戰結果,雖日軍付出慘重代價後成功突入台兒莊寨城內,但之後展開的城內巷戰,成為日軍台兒莊攻略失敗的開端。本章還詳細考證了27日攻城部隊配屬的支那駐屯軍臨時戰車隊的登場和遭到慘敗的過程。及對台兒莊攻城戰鬥後留下的幾座日軍墓標主人進行的追蹤考證結果】
第五章 台兒莊攻略部隊的戰鬥 3月28-31日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以台兒莊戰役第二期作戰,即“台兒莊攻略部隊”(步63主力,3月27日午後到達,日軍兵員增至約5000,福榮真平聯隊長擔任作戰指揮)到達後的作戰過程為中心,重點考證了3月28日以後步63第三大隊對城西北角的攻堅戰鬥過程(結果失敗,4月1日退出),城外側東部黃樵松第二十七師對日軍攻城部隊側背炮兵陣地的騷擾,攻擊,牽製作戰的效果,及30日以後日軍配置於城外的運動防禦部隊(步63第一大隊)與同時到達台兒莊北方的湯軍團關麟征部第二師的戰鬥過程。指出中國軍城外部隊的牽制,騷擾作戰,是台兒莊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期戰鬥中,中國軍方面佔據優勢,日軍逐次增兵後,優勢發生了逆轉。湯軍團雖試圖用兵一部增援協助城外戰鬥,但由於動作遲緩,作戰失利,未能取得救援效果。之後3月31日湯恩伯的釜底抽薪之舉,更加重了孫連仲部城外部隊所面臨的危機。】
第六章 瀨谷支隊的城外掃蕩和最後一次總攻(4月1日-4月4日)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是對4月1日至4日,增援到達的瀨谷支隊全體,在台兒莊戰場作戰4日間的行動考證。瀨谷支隊全體進入台兒莊地域後,日軍兵力總數達到萬人。主要作戰方針是以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城週邊掃蕩。由於湯恩伯從台兒莊北方釜底抽薪(3月31日),及之後又在台兒莊東戰場(與5D阪本支隊)作戰不利,自身陷入不可解脫的泥潭,致使在台兒莊正面城東側的孫連仲部第二十七師戰線出現全面危機。至4月3日,日軍掃蕩結束。運河北岸台兒莊週邊一帶的的中國軍各據點均被掃蕩部隊徹底肅清。特別是一直在城外善戰的第二十七師孤立無援,遭到慘敗,被迫退出戰場。在後方獲得安泰的背景之下,瀨谷支隊長親自部署指揮了4月4日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總攻。但連戰10日未經換防的前線部隊(城內步63第二大隊,城西側步63第三大隊)早已疲憊不堪,失去了攻擊銳氣。而城內不斷換防增強的中國軍第三十一師卻越戰越勇,日軍止步不前,戰線呈現膠著狀態。此日攻擊的失敗,使瀨谷支隊長認識到現狀之下,日軍不可能在短日內攻陷台兒莊城。為了防止戰局拖延所造成的中國軍反擊,大包圍,4日後瀬谷支隊長開始做撤退準備】
台兒莊戰役的檔案史料對比研究 下集
第七章 湯軍團與台兒莊東部戰場-----金莊,向城附近的戰鬥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是繼郭裡集附近戰鬥後,對台兒莊戰役中湯軍團(第二十軍團)方面運動殲敵作戰內容的又一次考證。焦點集聚於3月31日後被湯恩伯釜底抽薪調至蘭陵鎮東方魯坊一帶的關麟征軍(52A)的行動。通過對關軍在金莊,向城兩地,對日軍騎兵隊,及救援隊約500人的邊緣戰鬥過程及結果的考證,指出被調到蘭陵鎮附近後,該部隊正面無敵,幾乎無用武之地的實態(實際殲敵數僅十餘名)。及受到湯恩伯指揮庇護,之後一直在該地停留4日,遲遲不向台兒莊正面戰場出擊的行為。可以說關軍的消極舉動,是引起4月5日蔣公動怒(斥責湯恩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章指出了李宗仁利用戰區主力(湯恩伯)在台兒莊週邊運動殲敵的戰略指揮錯誤,並曝光了湯恩伯作戰指揮中以守為攻,兵浮於事,並意圖保存嫡系實力的諸問題點。本章後半,還考證了長達半月之久的中國軍向城圍城戰的全過程】
第八章 阪本支隊的台兒莊東戰場戰鬥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內容是對3月31日至4月8日淩晨,湯軍團全體在台兒莊東戰場戰鬥過程的全面考證。湯軍團為何沒有出現在台兒莊大捷的宣傳中?由於既成研究忽視了戰略面考證,迄今很少有人瞭解其背後的真相。本章通過對日中兩軍原始檔案的詳細考證,指出湯恩伯作戰指揮謹慎過度,行動消極,雖手握重兵,卻遲遲不能集結主力展開攻擊。以致被期待作為反攻主力的該軍團7萬人馬,一直被阪本支隊寡兵6000拖死在台兒莊東戰場的泥潭中,最終(4月7日,台兒莊戰役結束後)也未能擊敗阪本支隊,按命令前進到台兒莊正面戰場。即4月6日李宗仁的全面反攻計畫,因主力湯軍團的不在化為泡影。從戰局全體看,主力湯軍團若不能進入台兒莊正面,處於防守劣勢的孫集團軍自身並沒有對瀨谷支隊的反攻能力。之所以孫部之後能單獨上演的“反攻大捷”劇本的理由,是4月6日夜,台兒莊正面日軍瀨谷支隊的自主撤退。此章是解開虛幻的“台兒莊大捷”真相的重要鎖匙。】
第九章 日軍從台兒莊戰場撤退的經緯
――1938年4月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研究可澄清一個問題,即1938年4月6-7日,日軍的台兒莊撤退,和第五戰區的所謂的戰略反攻(台兒莊大捷)並沒有任何直接關連。中國軍所謂的反攻,現在只留有紙上談兵的命令文,不存在具體反擊,追擊戰鬥的實態。即瀨谷,阪本兩支隊的戰場撤退,並不是被中國軍反擊擊潰後的敗退,而是一個有計劃的自主撤退行為。且在時間序列面日軍的撤退行動在先,而中國軍的“反擊、大捷”紀錄居後。撤退中,兩支隊基本按計劃安全脫出,並沒有出現過實質性損失。日軍撤退的原因有二,一是外部原因,即逐步明瞭的中國軍戰略面大包圍的優勢戰局,和局部(台兒莊防禦面)的頑強,有效的抵抗,給日軍造成不可能在短期內攻克台兒莊的認識,及若不迅速撤退,將被數十倍優勢的中國軍全面包圍的擔憂。二是內部原因,即日軍上級機關,在不瞭解前線戰況的背景下下達的缺乏合理性的阪本支隊“沂州反轉”命令。其僅對一方下達的戰場離脫命令和阪本支隊的準備行動,造成了前線瀨谷,阪本兩支隊間的相互猜疑,不信,破壞了戰鬥協力體制。此種不協調音,最終被瀨谷支隊長利用為對抗上級命令,實行戰場自主離脫的藉口。事實證明,日軍的台兒莊撤退,在戰略,戰術面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不僅防止了被包圍,擊敗的危險,且使日軍大本營乘中國軍的疏忽大意之際,佈置了聲東擊西(擺魯南決戰之虛勢牽制敵注意力,一面調集主力直取徐州)的徐州會戰,成為下一步戰略反攻的開端。蔣中正的“聞勝而驕則危”“即令宣傳部勿事鋪張”[i]♦的指示,道中了台兒莊大捷宣傳在軍事作戰面所留下的弊端。】
第十章 日軍台兒莊撤退的実態考證
【本章內容簡介:台兒莊之戰的“大捷”,狹義面主要指的是中國軍在4月6夜至7日淩晨“反擊戰”中的勝利。中國軍的反擊大捷,和對日軍的追擊,戰場殲滅到底是否存在?本書第十一章《中國軍“反攻大捷”的實態考證》中已有過詳盡敘述。即瀨谷支隊6日晚間從台兒莊戰場的撤退,是計畫中的自主,隱秘行動。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在日軍撤退行動結束後才跟蹤進入戰場。所以雖有收復戰場失地之舉,卻不存在反攻,追擊戰中殲敵的事實。7日夜阪本支隊的撤退也同樣,雖然由於晝間的救援作戰(一擊作戰)失敗,撤退環境比前日的瀨谷支隊更加險惡,但由於湯軍團方面未進行積極的追擊,堵截,結果阪本支隊撤退中的損失也微不足道。本章利用日軍作戰檔案史料,對瀬谷,阪本兩支隊4月6日夜及7日夜,從台兒莊西、東兩戰場的撤退過程進行了詳細考證。從行動記錄和損失記錄兩面佐證了“台兒莊大捷”之夜,中國軍的“反攻,殲敵”實態不存在的事實。】
第十一章 台兒莊之戰中國軍反攻實態
【本章內容概要:本章利用國軍的作戰檔案中記錄的台兒莊反攻部署,命令,與日軍作戰檔案中記錄的戰鬥過程內容對比,指出李宗仁4月6日的台兒莊反攻命令(現在被看做反攻,大捷的史料證據),不過是一場為使委座息怒的紙上談兵操作。計劃中規定的都是當時的作戰實態下,國軍各部不可能到達的目標。實際結果也如此,4月6日,被視作反攻主力的湯軍團全體,並沒有一部能按命令內容前進到台兒莊正面戰場的指定位置,此結果導致了4月6日李宗仁全面反攻計劃的不發。李宗仁,湯恩伯的失敗,本應成為蔣中正再次動怒的誘因,可之後正面戰場瀨谷支隊的突然消失,和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郭沫若主導的擴大宣傳效果,最終人為創出了大捷輿論,使李宗仁,湯恩伯得以擺脫這一最尷尬的場面。】
第十二章 日軍台兒莊作戰損失狀況考
【內容概要:本章先從方法面論及了“戰果”研究及戰果紀錄的種種問題點,指出其不應成為戰史記錄的內容。併提出了今日可取代戰果記錄的新科學方法,即按自報原則研究自己的戰損,將此作為對方的戰果。本章對比,介紹了研究日軍戰損資料的幾種實際方法,和各自間的長短之處。有關台兒莊戰役的戰果記錄,筆者指出戰前以來的數字,基本都是沒有證據的宣傳內容。而上世紀80年代後出自學界研究,一直被公式認作為台児莊大捷戰果的“殲敵11984名”的學說,也存在許多重大問題。本章中筆者對其錯誤之處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利用收集到的各種日軍的戰損檔案紀錄,結合最新的《官報》研究成果,從複數角度進行交叉驗證,計算出“台兒莊大戰”(魯南會戰),及狹義的台兒莊戰役中,日軍所有參戰部隊的損失狀況。並出示了已接近精確程度的戰死者統計資料,及狹義的台兒莊戰役中,包括個人情報在內的全部戰死者636人的名單。】
第十三章 台兒莊戰役的戰略評價
【作為本書的總結部分,本章從戰略面角度對台兒莊戰役中,中日兩軍的作戰行動作出了新的歷史評價。一,指出湯恩伯在作戰指導面的過失。對此過失的指責,戰前軍委會內部也存在,之後被大捷的宣傳聲所淹沒。二,瀨谷啟支隊長的違命戰場撤退,實際上在戰略面看是一個正確選擇。戰前極力推脫指導責任的軍部上層之後也默認了此點,所以被推作替罪羊的瀨谷啟,之後並未受到過任何軍紀處分。三,恃功自傲者必敗。蔣中正當時也警惕過此點,指示宣傳動作“勿事鋪張”。可是第五戰區李宗仁等卻被宣傳效果沖昏了頭腦,一意再接再厲企圖與日軍主力在魯南決戰(第二期台兒莊戰役)。結果中了日軍引誘作戰的圈套,耽誤了徐州保衛戰的準備部署,最終導致了徐州會戰的敗北。】
(六)目次
台兒莊戰役檔案史料對比研究 上集 1
前言 9
第一章 台兒莊戰役的研究幾個課題 11
1.1. 從台兒莊大戰的用語談起 11
1.1.1. “台兒莊大戰史觀”的問題 12
1.1.2. 既成研究存在的方法面問題 14
1.1.3.本書的方法和課題 16
1.2. 日本國內的台兒莊敗北論爭 17
1.2.1. 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的“擴大宣傳周”運動 17
1.2.2. 日本“台兒莊敗北見解”的形成 19
1.2.3. 赤柴八重藏的反駁與兩個戰鬥詳報 21
1.2.4. 論爭之後的實證研究成果 24
1.3. 有關台兒莊作戰的史料介紹 25
1.3.1. 第二軍南下作戰的背景 25
1.3.2. 第十師團的行動與《磯情》 27
1.3.3.「台児荘反転関係電報綴り」(有关台儿庄反转行动的电报集) 29
1.3.4. 瀨谷支隊的戰鬥詳報 31
1.3.5.中國軍方面的檔案史料 35
第二章,韓莊,郭裡集附近的戰鬥 37
2.1. 瀨谷支隊的韓莊作戰及守備 37
2.1.1. 步兵第六十三聯隊第一大隊戰鬥詳報 37
2.1.2. 臨時90野炮中隊戰鬥詳報拔萃 40
2.1.3. 96式野戰重炮中隊的戰鬥 41
2.1.4. 第十聯隊韓莊守備隊 44
2.2. 郭裡集附近的戰鬥 48
2.2.1.嶧縣,棗莊的佔領與台兒莊攻擊準備 49
2.2.2. 台兒莊作戰開始前日中兩軍的動向 52
2.2.3.瀨谷支隊郭裡集附近的戰鬥 54
2.2.4. 棗莊守備隊的戰鬥 57
2.2.5. 國軍方面郭裡集,棗莊戰鬥紀錄 58
2.2.6. 筆者對郭裡集戰鬥的分析 62
2.2.7郭裡集附近戰鬥的第二階段 ----日軍主力的反擊 64
2.2.8. 郭裡集附近戰鬥小結 68
第三章 日軍的台兒莊初戰--第一次攻城前後 70
3.1日軍台兒莊攻略戰的背景及23日初戰 70
3.1.1. 南部山東剿滅作戰的背景 70
3.1.2. 台兒莊派遣部隊3月23日戰鬥(搜索前進) 71
3.2.池峰城第三十一師的戰鬥(3月23日) 72
3.3. 台兒莊派遣部隊24日第一次攻城戰 74
3.4. 第二大隊第五中隊方面的戰鬥(24-25日) 78
3.4.1. 3月25日戰鬥 79
3.4.2.《澀谷升日記》解說 80
3.4.3台兒莊派遣部隊初戰損失 81
3.5. 3月24日 中國軍記錄的第一次日軍攻城 82
3.5.1. 國軍戰報分析 82
3.5.2. 3月25日的戰鬥 83
3.5.3“活張飛大鬧劉家湖”的故事由來 84
3.6.虛幻的25日攻城戰《第三十一師台兒莊戰役戰鬥詳報》辨偽 86
3.6.1.兩個戰鬥詳報內容 87
3.6.2.問題出在哪裡? 88
3.6.3.原始檔案的內容 89
3.6.4.記者盛成的台兒莊戰鬥大事記 90
3.6.5.王烈武的北門殲敵記 91
第四章 日軍3月27日第二次攻城戰全貌 93
4.1日軍的兵力及部署內容 93
4.1.1.日軍戰力構成 93
4.1.2. 戰鬥部署 94
4.2. 攻城突入戰鬥 96
4.2.1步兵第六十三聯隊的戰鬥詳報 96
4.2.2. 日軍3月27日攻擊戰損失 98
4.2.3.國軍方面的守城戰記 98
4.3. 27日城外運動戰 100
4.3.1. 第二十七師方面 100
4.3.2.第三十一師方面 102
4.4臨時戰車隊的慘敗 104
4.4.1臨時戰車隊的戰鬥過程 104
4.4.2中國軍方面的戰鬥詳報內容 107
4.4.3 臨時戰車隊的去向 108
4.5 日軍攻城戰的損失 110
4.6. 墓標考證 111
4.6.1 戰死者墓標的照片 111
4.1.2 此場所在何處 112
第五章 台兒莊攻略部隊的戰鬥 3月28-31日 115
5.1. 3月28日 第三回攻城――城西北角陷落 115
5.1.1.日軍的城西北角攻擊 115
5.1.2. 國軍戰鬥詳報中的28日戰鬥(要旨) 119
5.2. 3月29日 中國軍的城外攻勢和日軍炮兵部隊的危機 120
5.2.1.戰鬥概況 120
5.2.2.日軍炮兵部隊的損失 121
5.2.3. 國軍第二十七師戰鬥詳報(要旨) 123
5.2.4. 關麟征部與中川大隊的首戰 124
5.3. 3月30日 瀨谷支隊主力到達與台兒莊城內掃蕩進展 127
5.3.1. 步兵第十聯隊閆家口附近戰鬥 127
5.3.2.城西北角危機和城內掃蕩的進展 129
5.3.3. 57壯士夜襲故事的考證 131
5.3.4.中川大隊與關麟征軍的戰鬥 131
5.3.5.關麟征軍報告的“戰果” 132
5.4 3月31日,西北角城內部隊撤退和日軍台兒莊外圍掃蕩準備 136
5.4.1 湯恩伯釜底抽薪和台兒莊北方危機 136
5.4.2. 步兵第六十三聯隊的城內外作戰 137
第六章 瀨谷支隊的城外掃蕩和最後一次總攻(4月1日-4月4日) 142
6.1 4月1日瀨谷支隊主力的城外掃蕩 142
6.1.1 步兵第六十三聯隊的彭村攻擊戰 143
6.1.2. 步兵第十聯隊低石橋附近戰鬥 144
6.1.3. 第二十七師記錄的4月1日戰鬥 146
6.2. 4月2日的台兒莊外圍掃蕩的進展 147
6.2.1 步兵第十聯隊的邊莊攻擊戰 149
6.3. 4月3日 瀨谷支隊城外掃蕩的結束 153
6.3.1. 步兵第六十三聯隊方面的戰鬥 153
6.3.2. 步兵第十聯隊攻陷黃林荘 153
6.3.3. 國軍方面4月3日戰鬥 154
6.4.3. 瀨谷支隊長的撤退準備 157
6.4. 瀨谷支隊最後一次總攻的失敗 158
6.4.1. 步兵第六十三聯隊城內總攻的失敗 158
6.4.2 國軍方面4月4日的戰鬥 160
台兒莊戰役的檔案史料對比研究 下集 164
第七章 湯軍團與台兒莊東部戰場-----金莊,向城附近的戰鬥 164
7.1.有關金莊戰鬥 164
7.2.湯軍團的阪本支隊截擊戰 167
7.3.金莊的地理位置 170
7.4.日軍戰鬥詳報中的金莊附近戰鬥 171
7.5.湯軍團記錄的金莊戰鬥 175
7.6.中國軍的向城圍攻戰 179
7.6.1.關麟征軍的圍城和轉進 179
7.6.2.第十三師,一三九師的向城圍城和攻擊 180
7.6.3. 堵截林田支隊的戰鬥 181
7.6.4.關麟征指揮的第三次向城攻擊 183
7.7. 日軍的向城籠城 184
7.7.1.輜重兵中隊的紀錄 184
7.7.2. 步兵第二十一聯隊第一大隊(守城部隊)的經歷 186
7.7.3.林田支隊救援向城的戰鬥 190
7.8.結尾 192
第八章 阪本支隊的台兒莊東戰場戰鬥 194
8.1 第五師團台兒莊救援 194
8.1.1.南部山東剿滅作戰中的阪本支隊 194
8.1.2.阪本支隊的編成及戰鬥概況 195
8.2. 阪本支隊,湯軍團的第一戰---蘭陵鎮,洪山鎮附近戰鬥(3.31-4.1) 197
8.2.1.日軍方面的記載 197
8.2.2.湯軍團的蘭陵鎮阻擊(3月31日-4月1日) 200
8.3. 4月3日-7日東戰場戰略佈局及形勢推移 203
8.3.1.阪本支隊南下和東戰場戰局概觀 203
8.3.2.湯軍團的行動 204
8.4. 東翼步兵第十一聯隊蒲汪,賀莊附近的戰鬥 208
8.4.1.日軍方面的記錄 208
8.4.2. 國軍方面的史料 210
8.5. 西翼步兵第二十一聯隊方面的戰鬥過程 212
8.5.1. 火石埠高地的攻防 212
8.5.2. 堡子,大顧珊附近的戰鬥 214
8.5.3 國軍戰史中描寫的大顧珊激戰 216
8.6. 阪本支隊的撤退 218
8.7. 結尾 台兒莊東戰場戰鬥綜述 220
第九章 日軍從台兒莊戰場撤退的經緯 225
9.1 引言 225
9.2. 反轉沂州命令的背景 227
9.3. 阪本支隊的反轉準備與“一擊作戰”計劃 229
9.4. 瀨谷支隊長的反應 232
9.5. 阪本支隊推遲反轉的理由 235
9.6. 阪本支隊長的怒火 238
9.7.“一擊作戰”的失敗 242
第十章 日軍台兒莊撤退的実態考證 248
10.1. 瀨谷支隊主力的泥溝轉進 248
10.2. 歩兵第十聯隊的高皇廟附近戰鬥 250
10.3. 歩兵第六十三聯隊的撤退過程 253
10.4. 4月7日夜阪本支隊脫離戰場的過程考證 257
10.5.小結 261
第十一章 台兒莊之戰中國軍反攻實態 263
11.1.台兒莊大捷的通說檢證 263
11.2.台兒莊戰役前後形勢概觀 265
11.3. 瀨谷支隊方面的戰鬥(台兒莊正面戰場) 267
11.4.台兒莊東部戰場的形成和湯軍團戰鬥概要 270
11.5. 蔣中正拍案而起和李宗仁對湯恩伯的督飭 272
11.6.4月7日的戰鬥和阪本支隊的撤退 273
11.7. 台兒莊正面戰場孫連仲部反攻實態 276
11.8. 大捷宣傳的後遺症 283
第十二章 日軍台兒莊作戰損失狀況考 287
12.1. 戰果與戰損——研究的方法 287
12.2. 四種統計資料的特徵 289
12.3 台兒莊大捷殲敵數字的起源 291
12.4. 誤謬所在的分析 293
12.5. “大捷史觀”導致的失誤 295
12.6. 第二期“南部山東省剿滅作戰”實態 297
12.7. 再算第一期南部山東剿滅作戰中日軍損失 300
12.8. 各戰場日軍各部死亡數區分 303
12.9. 中國軍方面戰損統計 305
12.10. 瀨谷支隊的戰鬥損失,消耗 308
第十三章 台兒莊戰役的戰略評價 312
13.1. 湯軍團在魯南會戰中的功過——讀軍令部第一廳戰鬥總結 312
13.1.1.《會戰教訓》 313
一、羅澤闓《台兒莊戰鬥之教訓與感想》 313
二、馮衍《對臨棗台支線戰役經過所見》 314
三、蔡文治《台兒莊附近會戰所得之教訓》 314
13.1.2. 筆者的綜合分析 315
一、對棗嶧反擊戰的評價 315
二、對湯恩伯釜底抽薪,轉進蘭陵鎮的見解 317
三,對第五戰區兵員調配的見解 318
13.2. “反轉”與“敗北”論的評價 319
13.2.1. 台兒莊大捷的評價 319
13.2.2. 轉進論與敗北論 321
13.2.3. 關於瀨谷啟的責任問題 322
13.2.4.台兒莊作戰的敗北與徐州會戰的契機 324
13.2.5. 台兒莊大捷的歷史反省 325
後記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