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y matters:

公司正对门有一家公司,从公司的名字来推测,应该是做数字货币云算力租赁或者卖矿机的。每次去洗手间,都要路过他们门口。每当这间公司内传来那首郝云的《活着》的时候,我不用看表就知道,一定是九点半到了。准时的、有气无力的合唱,忽忽悠悠的飘荡在空气里,明明是亢奋的调子,反而显得有些沉闷和压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半年来数字货币市场不景气,影响了这家公司的业绩,今天的齐唱尤其的沉闷。听声音都能感受到公司的员工在leader的淫威或者名曰激励制度下的不情愿的附和。估计年轻一代的朋友已然不适应这种奇怪的打鸡血的方式了。

曾几何时,内地的各行各业的销售大军,在无数个清晨和夜晚鬼哭狼嚎式的嘶吼着所谓“励志、正能量歌曲”然后又跳又叫的给自己加油鼓劲儿,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现在年龄大了,觉得当年的这些行径迷惑而荒诞,但似乎身处在那样的集体和氛围里,也不觉得有任何问题,也谈不上尴尬。

慢慢的,这股鸡血风逐渐蔓延到各个行业的销售部门,比如保险、教育、地产中介等等,甚至其他领域或者部门也照搬学样,弄得声势浩大,喧嚣漫天,比如餐饮业。很多经典歌曲,如成龙、周华健等合唱的《真心英雄》、童安格的《跟我来》、汪峰的《飞得更高》、群星合唱的《明天会更好》,郝云的《活着》,哦对了还有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些歌曲早已被玩坏了,以至于每次听到这些歌,脑子里都会想到一大群人又唱又跳,群情激昂的画面。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个不就跟文革时候的早请示晚汇报本质上如出一辙嘛,看来国人不管哪个年代,都挺热衷于口号式、集体式的行动来标榜自己,给自己打气。而近一二十年的销售鸡血式齐唱,始作俑者其实是成功学,这些形式应该都是成功学的余毒。查了一下这种形式的来源,各种资料都显示是日本昭和时代早期的管理模式,然后从日本传到韩国和台湾地区,再随着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保险、装配工厂传入到大陆。当然传销公司的兴起,也是助推了这种形式的普及。从发展阶段来说,早期这种喊口号和唱歌的形式,都是一种对蓝领工人的动员方式,然后逐渐迁移到销售岗。这种形式,只重视感性冲击和心灵鸡汤的发放,忽视对具体问题的讨论,管理者觉得似乎解决了士气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坦白来说,这种模式可能比较适合稍低一点学历水平的蓝领劳动力,但针对现在的大学教育的普及,这种过去看起来有效的方式,似乎已经过时了。

管理层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快速高效的提升销售员工的技能技巧,以及及时的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不断的重复性练习,这样的团队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而不是通过自我麻醉的方式来掩盖问题。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方式,除了被历史淘汰,似乎没有第二条路了吧。


马特市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