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安倍晉三因腸胃潰瘍,宣布卸任首相。(AP)
文/楊逸帆
(原文發佈於2022年7月13日)

很多台灣人看到安倍晉三遇襲的新聞大概會很詫異:明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這麼好,為什麼兇手會「不滿安倍」到要刺殺他的程度?這個兇手到底是有什麼問題?

從2013年開始與日本人深度交流以來,我漸漸發現,不論是社會學、經濟學、哲學、法學、永續農業、合作社運動與民主教育圈子,或市井小民的日本前輩與朋友,雖然程度不一,但整體傾向不滿安倍晉三。  

我本來對安倍沒有太深的認識,但我明顯感受到我的日本人際圈(即便他們之間可能互不認識)與台灣人看待安倍的立場,是截然不同的異溫層。用日本人的說法,「反安倍」是我在日本同溫層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空氣」。 

「反安倍」的理由

雖然沒有對安倍認真做過研究,但綜合我耳聞日常對話,他們反安倍的主要理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安倍對於性別平權的公開態度較為保守

他反對「夫婦別姓」,認為那會「讓家庭解體」,且他也主張天皇只能由男性繼任。2006年,安倍所屬的自民黨推動日本〈教育基本法〉修法,除去了九年義務教育中的「男女協同教育」,讓男女分組、分班、分校重新有法律依據。因此,當聊到性別平權議題時,我認識的日本人際圈往往將安倍視為日本性別平權的主要阻力之一。

二、「安倍經濟學」惡化貧富差距

安倍經濟學強調經濟國際化,基本上是走強化「新自由主義」遊戲規則的路線。我的日本人際圈不約而同認為,這種經濟政策是以大財閥為「救經濟」的主體,以犧牲中小企業、小農與常民的生活福祉為代價。

整體而言,安倍二度擔任首相後,雖然日本股價上漲、整體就業率提升,但許多人認為貧富差距也擴大了——左右派用不同視角詮釋數據的不同面向,因此日本到底貧富差距擴大與否,依然辯論不休——物價昇騰,恩格爾係數(Engel coefficient)上升,人民實質薪資下降,中小企業與非正規勞工也越來越邊緣化⋯⋯。

在此脈絡下,多個統計數據顯示,日本人民普遍對生活變好無感,憂鬱症等身心病日益惡化,中小企業界更有將安倍任期稱為「大廢業時代」的說法。

三、忽視生態永續,甚至被視為倒行逆施

自然生態永續不是安倍擔任首相任內的政策重點。若說安倍有什麼有關環境的政策,最為人關注的大概是重啟核能發電,以及解除捕鯨禁令並退出國際組織。

四、鷹派立場,動搖「和平立國」的日本國本

2015年,安倍晉三強勢通過《安保法》,以擴大日本自衛隊權限,使其得以參與盟國軍事行動)立法,遭過半日本民眾反彈甚至將之稱作《戰爭法》。

但《安保法》只是前奏。

他進一步主張修改人稱「和平憲法」的《日本國憲法》第9條(規定日本永久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紛爭手段之權利,並拋棄自衛功能以上的軍武),並早在20年前就展現出擁有核武的正面態度,近年更提出與美國「核共享」的主張,觸碰二戰後許多日本人絕對反戰的禁忌,與二戰原爆、311核災的夢靨。

雖然日本青年普遍被認為「對政治冷感」且世代隔閡嚴重,但在反憲法第9條修訂這件事上,各個世代意外地團結:不分男女老少上街頭參與示威遊行的畫面一再出現,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此外,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否認「慰安婦」歷史等勾起二戰軍國主義傷痛的舉止,更讓日中關係、日韓關係在其任內大幅惡化。我認識的南韓人大體來說也不喜歡安倍——當他們與共同日本朋友見面,反安倍也往往是他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空氣」。

有次,一位哲學教授請我到居酒屋吃飯,我們一聊到東亞史,他馬上對我九十度鞠躬,為日本人在二戰所犯下的罪孽、近年又選出安倍這個總理道歉。我對教授說,這是歷史各種條件下導致的無可奈何,我可以理解。他卻立刻打斷我,維持著90度姿勢說:這絕對是日本的責任,而且罪無可赦。

不過,日本教育圈對安倍的心情感覺比較微妙。

安倍據稱是首位認真看待體制外與多元教育的首相——他主張學習不應該只有單一樣貌。

在日本,脫離體制的家長與學生被稱為「不登校」,而安倍在新的〈學習指導要領〉(編按:日本公告的學校課程基準)中明訂,不應再以「學校復歸」(意指回學校上學)的立場對待或「矯正」這些脫離體制的家長與學生,而應該以「多元發展」的態度,支持所有的日本家庭找到適合的教育選擇。

這對被隔離於法律之外長達30年的日本民主學校與教育工作者而言,可說經過漫長奮鬥終於達到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安倍主導的自民黨教育改革,也把「愛國心」納入法律明訂的教育目標,將「道德教育」教科化。

有人批評,這種指標與教學內容預設了「正確的道德判準」,而非「培養自發性的道德倫理思考」——除了將新自由主義「自作自受」的價值觀植入孩子的心靈(失敗、窮困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等等),更有種下軍國主義復辟種子的危險,例如否認慰安婦是遭逼迫、而是基於愛國心到前線去⋯⋯等等。

在日本教育界,許多人認為安倍讓教育變得更明確為國家與市場服務,並以愛國與責任等道德名義,抹殺對弱勢者的共情與關懷。

明明都是「安倍晋三/安倍晉三/Shinzo Abe」,從日文換成中文或英文,搜尋到的、聽到的卻彷彿不是同一人。

「安倍晉三」只是全球「不可溝通性」日益極化的無數縮影之一。

兩發子彈,一句「不滿安倍晉三」,以及安倍晉三的永別,讓我一整天都好沉重。當我充分觀照、覺察這份沉重,我發現自己沉重的不只是「最親台的日本盟友」突然逝世,更心痛社會何以「不可溝通」至此。

我擔憂這種「不可溝通性」將更加激化社會,但也深刻共情安倍晉三作為戰後在任最長的總理大臣,所面對的「多難」(不只兩難)處境。

《進擊的巨人》難題:日本修不修「和平憲法」?

這種共情,我突然發現用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的元素、結構及其設定來詮釋,或許會顯得更加生動立體。

【本文未完,全文見《世界走走》:一個安倍,各自表述:民主和平的「擁護者」或「破壞者」?


167.閻紀宇專欄:她是美國女籃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為何遭到俄羅斯囚禁?

168.美國墮胎權之戰:8大QA一次看

169.朱家安:白雪公主可以是黑人嗎?五種角度談迪士尼的「政治正確」

170.她支持墮胎也反墮胎,羅伊訴韋德案原告掙扎一生的結論是什麼?

171.好萊塢也有墮胎禁忌?一部沒有女性生殖經驗的美國電影史

172.子宮戰爭(上):從草藥墮胎到強制絕育,一部女性生育控制史

173.子宮戰爭(下):子宮帽與避孕藥,女人能用科技奪回生育自由嗎?

174.來一份蘭州拉麵和手抓羊肉,穆斯林與打工人的避風港

175.安倍晉三之死:兩聲槍響後,日本政局與東亞情勢的未來?

176.一個安倍,各自表述:民主和平的「擁護者」或「破壞者」?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媒體,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晚報、週報與手帳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