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前段时间佩洛西历史性的访问台湾,台海局势再次紧张起来。而整个中国舆论的反应,可谓是跌宕起伏和百转千折,连好莱坞编剧写不出这样的剧情,只能用下面这个片段才能表达了。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drama,墙内还是有一些理中客的声音,试图通过拉家常讲道理,来缓解两岸越来越疏远的关系。然而这些看似有温度的文字,如同「二舅」一样,并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反而让我觉得理性的无知比喊打喊杀更让人一声叹息。很久没有聊台湾了,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无知又愚蠢的理中客开始吧。

Hello大家好,我是玛力,这是一个提倡思辨和手撕五毛的小频道,每一期我们将结合一个政治经济案例,来探讨下他背后的原因和不同的思考维度。

前几天通过中国数字时代看到一篇转帖的文章,名字叫「为什么我坚信,台湾与我们终究不会分离」。要不是数字时代的转载,一般来说,这种口号式的文章我是不看的,宣传的味道太重。而且我现在基本已经戒了大部分公众号文章的阅读,到不是观点立场的问题,只是大部分文章又臭又长,每出一个热点,几乎所有的号恨不得贴在你脸上说,我有证据我有证据,相信我说的吧,我很反感墙内这种挖坟式写作的风气。可能是这种墙外反差式的展现,反而激起了我的兴趣,点进去一看,居然是著名大号——海边的XXX的大作(以下我们简称海边哥吧)。开始我说过我基本不看公众号文章的,偶尔看的也是一些工具型的内容,前几个月也是由于中国数字时代的转载,看了几篇海边哥在上海封城期间为苍生呐喊和支持乌克兰的文章,且不说文章质量和被和谐的风险,作为墙内的自媒体大号,这种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和敢于向高墙扔鸡蛋的勇气还是挺让人敬佩的。

所以,既然是海边哥的大作,虽然标题很脸谱化,我还是饶有兴趣的看完了这篇7000多字的长文。

从文章标题也能看出作者基本的政治立场(或者试图表现的立场),这个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不管是你真正是什么立场,你既然要写这个话题,墙内的舆论环境就决定了你的文章必须得表现出什么立场。既然立场已经树立了,就看用什么论据来支撑。跟其他喊打喊杀的战狼派不同,作者先用了自己一段的亲身经历来描述台湾人和大陆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无法切割的文化渊源。他有一次去日本旅游,在回程的孤寂中偶遇了一位疑似从台湾来的大叔,先从日语搭讪破冰,再到小心翼翼表明身份,又从儒家文化谈到了华语音乐等等,两人一路上相谈甚欢,在分别的时候甚至有点不舍。以此说明,文化和语言的认同是你跟任何外国人都无法达成的默契和熟悉感,所以,台湾和大陆是没法分离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搬出了亨廷顿的著名《文明的冲突》一书,从历史到现在阐述了不同的文化是如何难以融合,相同的文化是如何分久必合的道理。全文很长,我就不多过描述了,但没有一句强盗逻辑,也没有高谈阔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含情脉脉的告诉你,不管你身处何方,娘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顺便从自己的语言、阅读、音乐功底证明了中华文化为何有强大的凝聚力。

看完之后,我五味杂陈,在推特上回复道:「洋洋洒洒几千字看完了,看似暖心,其实无知。借用文中引用的,说明作者真的一点都不懂文明的冲突。」我如此感慨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号称「守卫理性」的思辨性大号,这是找临时工代笔的还是被中宣部布置作业了?我们不想去猜疑什么,我也从不否认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骨子里的亲切感,但作者的论据和逻辑如此的单薄和一厢情愿化,让我意识到,这种「居委会式爱国」或者「同乡会统派」才是两岸关系最大的绊脚石啊。而且这样的打文化牌和亲情牌的理中客,在两岸都不在少数,也是非常讨巧的一种叙事逻辑。你很难说他说的哪里不对,但问题是,这种人似乎完全不在意别人对你的热情尴尬与否,认可与否,别人是否有隐私的顾虑。如同被恶婆婆霸凌的媳妇,你作为丈夫,从来没见你帮老婆说过一句话,好不容易离婚了,你却说你想念咱妈烧的拿手菜吗?你妈烧菜好吃,跟我讨厌你妈是两件事好吧。

关于这篇文章的硬伤实在太多,我们本期也不想要批倒批臭海边兄。我们不妨从从海边兄拿来当金科玉律的《文明的冲突》来简单说下我个人的看法。

文中一方面试图证明文化或者文明对于塑造一个民族有多么的重要,如果被外族污染则会丢失自己的文化而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又承认民族和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所以这个共同体的基石就是所谓文明或者文化。既然是想象的共同体,文化和文明就不是想象的吗,或者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和文明就上帝指派的吗?难道不是边想象边实践出来的吗?

作者以语言作为文化中重要纽带,举了个例子,他和台湾大叔畅谈唐诗宋词和邓丽君罗大佑,虽然他们都会日语,但如果当时对方是一个日本人就不会有这样的默契,来证明文化的收敛性和排他性。我想跟海边兄说的是,你只是正好碰见了一个比较有文化的台湾大叔,如果你是一个哈韩党,在日本也能遇上跟你聊的来的人,又或者你碰见的是一个东北小哥,你们说不定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传统语言和文化并不是连接人和人之间决定性纽带,里面的变量太多了。

其实作者的观点,无外乎就是另一种版本的文化决定论,文化创造了民族,民族传承了文化,文化必然统一民族。他们往往认为文化习惯高于个人意志,或者说文化决定了个人意志和历史走向,但他们忽视的却是文化其实是互相影响和改变的。所谓的中华文明,难道是从盘古开天地的时候被写好的?难道不是随着几千年的侵略和被侵略,反复的摩擦和杂交中形成的吗?日本文化是一种单独的文化吗?K-pop韩流席卷世界,是南朝鲜民族传承和沉淀出来的吗?美国文化是基于基督教文明吗?为什么台湾回归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中国不尝试和新加坡统一一下呢?这些都是作者的论据无法自圆其说的东西。

我们说回《文明的冲突》这本书本身,文明冲突论也是国内学者经常喜欢引用的观点。这本书诞生于冷战结束后90年代初,作者亨廷顿是备受争议的保守派政治学家。他将世界简单粗暴的划分为八大文明,认为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将由这八大迥然不同的文明来主导并出现摩擦,而高于政治主体本身。他认为文化差异是不容易改变的,对同类的喜爱以及对异类的憎恶是人的天性。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文化决定论和民族主义吗?很多学者认为,《文明的冲突》这本书不过是后冷战时代,给民族主义者找了一个跟世界对立的理由和假想敌。

跟之前我批判的中美冲突归根于「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国学者艾立森如出一辙,艾立森时认为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而亨廷顿则认为世界大乱也是必然的,只是主体从经济体换成了想象的共同体。从冷战之后的格局来看,显然亨廷顿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除了那几个顽固的死硬分子,大部分国家都完成了民主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而且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的和平和经济增长。就算近几年所谓的集体右转导致的阵营分化,日本文明和西方文明分裂了吗?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打起来了吗?中国和美国是怎么对立起来的?是文明的冲突吗?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怎么干起来的,他们也算历史血缘源远流长了吧。

在评价艾立森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正是因为开放的言论和脑洞,所以美国也有战忽局,也有胡锡进和金灿荣,检验真假国师们唯一标准不是看他们谁会预测未来,而是谁基于事实和严谨的分析。「文明冲突论」和「修昔底德陷阱」这种伪命题特别符合这种读了几本书,但对世界是怎么运行完全没看懂的阴谋论者和民族主义者的胃口。

目前的世界格局是由伟大文明和种族形成的吗?或者今后会这样吗?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相信饱览群书的海边哥你自己都不信。简单来说,现代的社会文明不过是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数百年间的事,我在上一集曾经说过,启蒙运动是怎么推动的?是奸商,是人类最淳朴最底层的价值观,我要赚钱,我要过更好的生活。而工业革命又是怎么出现的,是启蒙运动带来了科学、带来了人文价值、带来了社会的秩序。或者更准确的说,现在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也是现代民主政体占据世界主流才形成的,这些价值是普世的,是每个民族,说不同语言的人都可以用来实践的东西,跟什么文化、什么文明也就只有半毛线的关系,甚至跟你是否愿意把文化、宗教和政治分离有重要的关系。很多人经常拿阿拉伯之春说事儿,以证明强扭的文明不甜,其背后的原因正是这些国家太把自己的文化或者古老的文明当回事,才容易被独裁者们利用和裹挟,导致不停的内乱止步不前。

我们说回「台湾终究不会分离」一文,记得我刚做YouTube那会,虽然不算小粉红,但也是跟海边哥是差不多的「居委会式爱国」分子,我们喜欢台湾的人和事,喜欢台湾的美食,我们反对战争,我们对彼此的共同点津津乐道,我们想证明大陆人也是说话平和和讲道理的,但又保有大中华主义的幻想,希望两岸能成为继两德统一之后成为一经典案例。随着我对现代政治的了解,和近距离踏上这片到处是忠孝、中正以及中国各地地名组成的另一个社会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同文同种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虽然我们使用着同一种语言,但是我们看世界角度和能看见的世界完全不同,原来除了挣钱、奋斗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平和的生活方式。

这里我不再鼓吹台湾人的素质和气质有多么的温良恭俭让,当然你也不必为因为台湾人能跟你谈笑风生得讨论红楼梦或者周杰伦,就感觉没有距离,也不要看见黄智贤口吐白沫的表演就兴奋不易。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台湾人一句不卑不亢的「对岸」便足以说明很多问题,这不是歧视和冷漠,而是表达了我和你可以做朋友,但并不想跟你称兄道弟甚至是一家亲的礼貌。

所以,海边哥们,请不要再发表文化决定论这种现代政治学中最不可证伪的理论了。你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堆情话,粉红们不仅不吃你这一套,还要骂你乳化。对于台湾人来说,你自己站明明站在屎坑里还说我们都是香喷喷的一家人,这一厢情愿真的很尴尬好吧。

决定一群人是否愿意当盟友,是否愿意组成一个国家的,不是文化、也不是母语,而是观念,自由的观念、公民社会的观念,民主社会的观念。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保护台湾的价值就是保护整个华人社会价值,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对你还有帮助的话,请记得订阅点赞分享支持一下,我是玛力,我们下次见,拜拜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