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和服那事蛮有趣的。假如我把这事说透,那铁定发不出来。

那我不妨说点别的有趣的。据我观察,反对穿和服的人里,有不少人挂着日漫(不是广义二次元)头像,甚至是资深宅。换句话说,他们一边是日本文化的消费者(日漫到目前为止确实是各方面符合民族主义者对“日本文化”的定义),一边反对日本。有些人对这些“喜欢日本文化的反日者”大肆嘲笑,批评这些人虚伪。作为民族主义者,我不打算评价和服事件的是非曲直,只想单说这个现象。

有很多人,包括官方,有一种很奇特的“汉化”观。这种汉化观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点。1,如果我喜欢/了解你的文化,就意味着我在立场上倾向于你。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对汉人的文化感兴趣或者比较了解,比如某人喜欢吃中餐或者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容易被认为是“亲华派”。比如某澳洲总理。2,如果一个民族说某另一个民族语言,深受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学习了另一个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就被“同化”了。比如官方总是认为满人在满清统治时期被汉人“同化”了,理由就是满人说汉语,““““接受””””了大量汉文化,采用了“““““汉人王朝的制度””””,所以满清本质上和汉人王朝没区别。同理,官方反对所谓“西方文化影响”,理由也是如此。说汉人要是采用了““““西方的””””制度和意识形态,比如信仰了基督教,或者采取了西方的议会制度,就是被洋人同化了,就等于灭种了。

要反驳基本点1非常容易,诉诸利益即可。假如某个企业家的竞争对手是日本人,他喜欢吃日料,这并不代表他就要因为喜欢吃日料就得向日本人妥协,因为这意味着他经济受损。同理,他和日本人竞争逼日本同行跳楼的时候也没必要不去吃日料。这可以引申出一个延伸结论,那就是“既然喜欢相同的文化不足以塑造一个共同体,那么文化背景相同也不足以塑造一个共同体”。两个都喜欢吃鲁菜的山东企业家竞争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对方和自己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放对方一马。所以基于对相同文化的偏好是压根构不成共同体的。

关键是基本点2。

和服这事其实就是个典型。和服是毫无疑问的日本民族文化,某人穿和服,官方和pinky就认为这等于这个人接受了日本文化,所以被日本人同化变成了日本人,或者说正在被日本人同化中,变成了“汉奸”。同理,官方认为满清自称“中国”,就等于接受了汉人的政治制度,就等于被汉人“同化”,两者的逻辑其实是如出一辙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你要问“汉人应不应该有穿和服的自由”,其实就等于在问“满清是不是被汉人汉化”了。如果你认为有,认为穿和服不代表我们民族或者穿和服的个体被日本人同化了,所以穿和服不算“数典忘祖”也不算背叛民族,喜欢日本文化不等于被日本人同化,那就等于揭露了“满清汉化论”的可笑。假如我们穿和服不代表被日本人同化,那满清说汉语就等于被我们同化了?没这道理吧?

所以某个民族采用汉人的制度,学习汉人的文化,甚至说几句汉人的语言,这真的叫汉化吗?

这个行为在历史上并不陌生,研究北朝史,元史和清史的的难免要研究到汉化问题。毋庸置疑的是,游牧民族统治中原的时间越长,其学习汉文化的地方也就越多。这是否意味着游牧民族已经汉化?搞新清史的欧立德反对这个答案,在他看来,学习汉文化并不代表汉化,这应该称作涵化。什么叫涵化呢?举个例子,汉学家费正清显然一般中国人更了解汉文化,所以费正清变成了汉人没?没有。一个知乎的神学院学生会比一个普通意大利人更通晓圣经和基督教教义,他变成意大利人了么?没有。朝鲜士大夫比汉人农民更懂孔孟之道,他们变成了汉人没?也没有。纳兰容若所做汉诗也比一般汉人优美的多,所以纳兰容若变成了汉人没?他被汉人同化了没?也没有。他显然并不是汉人。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所谓“文化同化“,它存在么?它不存在。这里说的“不存在”,是说一个民族的人学习了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以后,它变不成另一个民族。它甚至主观上都不想变成你。就好像所谓的“汉学家”往往对prc并不客气一样。毫不奇怪的是,苏联治下的车臣和哈萨克斯坦人人会说俄语,这妨碍他们反俄么?不妨碍。今天在某地,也是同理。

更进一步说,假如我是个精美,精白人,精盎萨,我假如完全认同盎萨文化,取得了美国国籍,我能成为美国白人么?我的孩子能成为盎萨人么?还是不可能,至少在几代内不可能。因为就算我想当,对方族群也不承认“我是对方一员”。我经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法国阿拉伯裔和黑人的第三代特别看重自己的民族身份?他们爷爷是“精法”,往往是本民族的叛徒,但他们法语不好,掌握不了法国文化,不能“融入”法国。他们的儿子生在法国熟练掌握法语和法国文化,然后照样绝望的发现自己无法改变民族身份。再怎么擅长法国文化,他们也不过是法国土地上的“汉学家”。等他们的孙子辈,这批人最认同法国价值观(即骨子里不接受不平等的)的人,越拥抱自己的不可改变的民族身份。所以倒不如这么说,最残酷的民族革命者,往往是最拥抱了“““西方的””””民族主义的人。道理就在这里。黄花岗的烈士们不乏根本不能熟练掌握汉语的人,为什么呢?道理就在这里。

那民族主义还是““““西方”“”“的么?那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到底有没有“民族性”?显而易见,没有。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实行一样的制度,他们也认可一样的制度,苏格兰人仍然要独立。那制度改变了苏格兰人的民族身份么?没有。制度怎么可能改变人的民族身份呢?改变不了。保加利亚人实行了罗马的君主制,也不会膜拜希腊人的皇帝,只会试图夺取君士坦丁堡并把它改名为沙皇格勒。如果你问民族主义者如何论证满清采取了汉人的皇帝制度也不是““““中国””””的根本原因,那即使民族主义者不去论证满清制度的殖民本质,也能轻而易举指出这一点: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无民族性,而接受“民族文化”也不足以改变人的民族属性。所以民族主义者并不认为民族不能实行其他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也不反对本民族成员学习或享受外族的文化。

至于民族主义者赞同什么,这个问题就比较敏感了……..

作者:汉之声专用号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5482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