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将定期整理、介绍人类学相关著作,以方便大家了解学界动态、并激发进一步思考讨论。
在秋季新学年开始之际,我们选编了7-8月暑假出版的人类学英文新作共15本。医学人类学方向汇集了一系列新鲜研究:《成为神明》和《特殊治疗》分别关注墨西哥和印度的医学培训制度,将实习医生获取知识、形成自我的过程放置在当地社会性别、阶级、种族和福利不平等的结构中进行检视;《在安莎处》《以药为食》和《从全球南方重新想象社会医学》则让读者们置身于莫桑比克和南非,记录着在生物医药和全球公共卫生话语产生的巨大阴影下,当地的医疗实践如何与清真寺、巫术、社区网络纠缠在一起。聚焦于华人与中国社会的民族志亦有新作:《王先生的葬礼》在当代城市化语境中研究丧葬政策和习俗的互动,《回归故国却他乡》和《不受统治的语言》仔细梳理了清末民初华人在海内外各地的流动,以及其政治、经济、语言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在此之外,本次书单囊括了动物、都市舞蹈、新冠疫情、政治演讲、老年生活、无家可归者等议题。
祝阅读愉快!
编译 / 孙悦星、Florian、殷瑞珂、赵子语、邓晨、陈嘉盈、韫颐、张巧运、陈亚龙、北歌、潘薏宁、邱文京、李丹宁、阿明
校对 / 林子皓

阿拉伯鸫鹛之舞

一则行为学理论的诞生

万恰娜·德斯普雷特

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在研究纷繁复杂的动物世界时,人类如何避免将自身习俗和科学的视角强加其上?生物学家阿莫兹·扎哈维(Amotz Zahavi)针对阿拉伯鸫鹛作出过一项颇具争议性的陈述——阿拉伯鸫鹛每天都会早起跳舞,并且往往是在晨光之中结伴起舞。该主张引起了本书作者万恰娜·德斯普雷特(Vinciane Despret)的研究兴趣;她与生态学家一同扎根于内盖夫沙漠,以深入科研者“领地” 的方式来观察科研实践。万恰娜·德斯普雷特以熟练的笔触刻画了科学家们围绕着动物栖息地的实地研究而构筑理论的过程,同时还不失幽默地分析了众多名家的假说,包括扎哈维,一个为阿拉伯鸫鹛的阐释、伙伴关系和物种保护奉献了一生的科学家,以及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皮埃尔·克鲁泡特金等。德斯普雷特是比利时的哲学及心理学家,在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诸多成果。最新出版书籍有《当我们问出对的问题,动物会回答什么?》(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2016),《为了亡者的幸福(Au Bonheur des Morts)》及《像鸟一样生活(Habiter en Oiseau)》。

王先生的葬礼

城镇化中国的生死与鬼魂

任柯安(Andrew Kipnis)

加州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死亡是人类不可回避的宿命,也是永恒探索的谜题。在中国急剧的城镇化进程中,死丧之事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又会折射出当代中国怎样的现实呢?《王先生的葬礼》一书从对“王先生“的死亡与后事的细致记录切入,讨论了当代中国城镇化大背景下,丧葬仪式中的空间安排、人际关系、经济模式,揭示了公权力对死亡的管治,并探寻了当代中国人对逝者、鬼魂的看法。在对中国的死亡研究大多集中于乡村丧葬仪式,基于城镇的研究通常过时且不完备的现况下,本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既深刻分析了中国死丧仪式、死亡观念及其变迁,也描绘了一幅城镇化中国的画卷。作者任柯安(Andrew Kipnis)是一名中国研究专家,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任系主任,主要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等问题。

成为神明

墨西哥医院的医学培训

瓦尼亚·史密斯-奥卡

罗格斯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于医学生的培训都是所有学科当中最漫长复杂的。《成为神明》通过丰富的民族志叙事展现了墨西哥普埃布拉城的一批实习医生的执业训练过程,讲述了他们学习使用新的器械、语言和技术的经过,以及白大褂、听诊器和新习得的技术、语言与感官技能如何赋予这些实习医生某种权威,在每一次的实践得到强化,并塑造出新的自我感受。作者瓦尼亚·史密斯-奥卡(Vania Smith-Oka)通过令人信服的田野调查、民族志以及对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和正式医生的访谈,呈现了医学培训的混乱、复杂和微妙。受训医师不仅要花时间习得大量技能,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深深受制于医院中由种族、社会、阶级和性别多重元素构成的严格等级制度,和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医疗体系。史密斯-奥卡是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人类学系的副教授,20世纪90年代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与劳伦斯大学学习生物学,关注医学人类学、医学培训、生殖人类学、产科病房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在安莎处

一位莫桑比克灵魂医者的清真寺生活

达莉亚·特伦蒂尼

罗格斯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本书中,读者将置身于东非国家莫桑比克北部城市楠普拉一位女性医者安莎居住的清真寺里。在该清真寺里,这位马孔德族(Makonde)灵魂医者为她的病人治疗顽疾,讲述她于苦难和行医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故事,并且与清真寺之外的世界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安莎宗教信仰的历程、家庭、治愈过她的治疗师们、曾附身于她的亡灵们以及她每况愈下的健康状态,我们知道安莎的经历是革命性的,同时也是流动的。我们追随着安莎在生活中的转变和在清真寺的工作,这些转变与工作的经历同时也与莫桑比克令人唏嘘的历史紧密地交织着。当我们身临其境地坐在她的清真寺里,面对2009年至2016年在安莎的生活和清真寺里所发生的故事时,安莎邀请我们与她一起创造意义,邂逅她的家庭、亡灵、朋友、病人,以及世界。本书作者达莉亚·特伦蒂尼(Daria Trentini)为爱荷华州得梅因市德雷克大学人类学系助理教授。

至深之染

大西洋世界的奥比巫术、侯赛节与种族

艾莎·汗

哈佛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奥比巫术(Obeah)”流传在加勒比诸岛国,是来自下撒哈拉非洲各种占卜与治疗传统的泛称,在殖民时期被看做奴隶叛变、魔术及诈欺犯罪的来源,遭到法律的禁止;“侯赛节(Hosay)”则是来自印度的穆斯林移民哀悼伊玛目侯赛因的节日,同样因为聚集群众的宗教行为而为当局所压制,至今仍是社会上辩论的话题。在《至深之染》中,纽约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艾莎·汗(Aisha Khan)从19世纪蔗糖种植园的历史脉络开始梳理,当时英国殖民当局在废奴后将印度裔、华裔契约工人引入西印度群岛,欧裔、印度裔、非洲裔的种族与宗教范畴开始交叠及混合。不论是“非洲裔”或“印度裔”,抑或“奥比巫术”及“侯赛节”,作者的研究揭示了这些范畴的历史变化与动态性,让我们重新思考“宗教”与“种族”是如何构成,而这些历史及意识形态的力量,又如何直到今日仍在塑造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与世界各地的移民群体。

无尽舞库

后社会主义几内亚的舞蹈和城市可能性

艾德丽安·科恩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在几内亚的首都科纳克里,舞蹈随处可见。很多街区以拥有不止一个舞蹈团为荣,这些舞蹈团的成员则为城市的过渡仪式和社会事件带来生机。在《无尽舞库》中,艾德丽安·科恩(Adrienne J. Cohen)展示舞蹈是如何成为几内亚城市生活的一个显著的、甚至是如基础设施般的特性,讲述了创意实践如何在一个以独裁主义和过度暴力著称的政体下崛起的惊奇故事。于1958到1984年执权的几内亚社会主义政府,策略性地使用舞台非洲舞蹈或“芭蕾舞”作为政治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利用了本土的认知概念,在这种认知概念里,艺术家被认为是能运用自身的活力能量变革社会肌理的强大人物。几内亚芭蕾舞并没有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逝去而消亡,而是在1980年代开始实施经济自由化政策的科纳克里继续繁荣,它仍与变革性力量联系,这种变革量性力量则因应市场经济和快速扩张的城市被重新改装。《无尽舞库》关注着活在当下的年轻舞者和打击乐手——他们使用身体建设创意的城市环境、展演及重新定义在他们之前的社会主义世代传承下来的社会准则和政治主体性。科恩的民族志将政治和美学编织在一起,将舞蹈置于故事的中心,这是一个发生在非洲大陆上最少被人研究的城市之一的、关于急剧政治变化和年轻人运用勇气和谋略的故事。科恩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助理教授。

特殊治疗

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医学生

安娜·拉多克

斯坦佛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位于新德里的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AIIMS)是印度医疗保健的门面机构。这家大型公立教学医院成立于印度独立初期,以低成本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而迅速声名鹊起。目前AIIMS门诊部日均有一万人次就诊。与此同时,AIIMS医学项目的录取率不到 0.01%,在印度医学教育中高居榜首。能在这里接受训练的学生都被认为是人中龙凤。这种经久不衰的卓越声誉如何塑造了AIIMS的团体气质(ethos)?精英医学教育又如何维系了印度的社会阶级及其根深蒂固的健康不平等?在这首部关于AIIMS的民族志中,安娜·拉多克(Anna Ruddock)分析AIIMS的声望怎样影响了其学生的在校经历和职业选择,并进一步发出疑问:当医疗不再维持社会公平、而是在培育某种威望(prestige)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什么?拉多克是一位独立医学人类学者、作家和残障权利倡导者。

新冠起源

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

张丽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2019年11月的某个时刻,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株出现。几周内,一批得了严重肺炎的病人住进了武汉的医院,其中大部分人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关。与欧美失控的疫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看似有效地遏制了第一波疫情。这被视为执政党在生物医学、人口管理和经济方面优越指挥能力的证明。然而,(海外)许多关于该病毒起源的学术和公共辩论却更聚焦于两点:一是聚焦于批判中国食用野味的“落后”文化实践,二是归因于对疫情信息流通管制的威权主义体制。

张丽的新著《新冠起源: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尝试跳出主流叙事的狭隘的文化、政治或生物医学的框架,强调我们对于新冠起源的理解必须基于对具有潜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发疾病(如非典和新冠)与国家建设、科学和技术以及全球资本主义之间复杂的结构性纠缠加以深入理解。张博士认为,当前的主流叙事,即中国疫情抗争胜利的主流叙事和西方推责中国的种族主义叙述,都没有正面回应、反而易进一步激化环境破坏和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等更重要的深层生态环境危机。而这些结构性因素可能才是导致新病原体扩散到人类、并迅速蔓延成全球流行病的肇因。张丽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全球与国际关系系访问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食品安全危机和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包括新冠大流行病。

拥抱年华

天主教修女如何成为优雅老去的典范

安娜·科文

罗格斯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年岁渐长被认为是一个 “问题”,是一个要尽可能避免的状态,因为它威胁到了一个人保持独立自主并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然而,安娜·科文(Anna I. Corwin)以她观察的天主教修女社群为例,为读者明示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模式。修道院中修女们将衰老理解为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无须害怕或回避,她们以一种接受和拥抱的姿态优雅地老去。这种平和的心态让她们在垂暮之年安然自若,在收获长寿的同时还保持健康和幸福。安娜·科文是人类学系副教授,供职于加州圣玛丽学院,长期关注日常习惯对老年人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新教文本性与泰米尔的现代

南亚的政治演讲术和社会想象

伯纳德·贝特

斯坦佛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历史当中,演讲和讲故事曾团结了许多的社群、动员了大量运动。《新教文本性与泰米尔的现代》考察了过去三个世纪里南印度泰米尔语区域中的此类现象,以理清楚政治演讲术的发展和它对社会的影响。以档案材料为基础,已故人类学家伯纳德·贝特(Bernard Bate,1960-2016)从新教传教士将布道这一类型的演讲介绍到泰米尔语区开始,带读者检视演讲术的本土化。本为宗教演讲的形式成为了政治的核心基础设施,从印度独立到泰米尔民族主义,一直被用于动员对新社会想象的支持。该民族志结合了语言人类学、表演研究和政治历史,阐明了分析现代政治归属感的新形式,并且发展了韦伯和涂尔干在现代社会和政治起源上的阐释。贝特曾任教耶鲁大学和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作为语言人类学家,贝特主要关注泰米尔语和公共演说的历史,曾著有《泰米尔演讲术和达罗毗荼人的美学》,讲述了印度独立运动期间泰米尔语公共演讲传统的诞生。贝特因心跳骤停,不幸于2016年3月11日在睡梦中逝世。本书由四位学者整理完成。

回归故国却他乡

厦门和归国华人(1843-1938)

王纯强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回归故国却他乡》中,作者王纯强(Ong Soon Keong)以清末民初的厦门为中心,考察了厦门在中国-东南亚移民网络中的独特地位,并研究了其在孕育中国侨民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1943年厦门开埠之后,大量海外华人携带资金、知识和憧憬归来,投身当地经济复苏、教育进步和城市重建之中。归国华人的南洋背景影响着他们在中国的社会参与,他们变动不居的处境折射出他们身份上的复合属性,也体现了对“家”这一概念的有意识建构。由于归国华人群体的存在,厦门从一个帝国边陲的小港,在20世纪30年代跃升为繁荣、现代的移民中心之一。王纯强是专攻厦门和移民议题的中国近代史家,现为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以药为食

在莫桑比克的艾滋经济中挨饿

伊波利托斯·卡洛夫诺斯

加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艾滋病肆虐莫桑比克。治疗范围在国际上的不断扩大,让不少莫桑比克人生命得到救助,然而,同样的治疗升级也固化了病毒传播过程中牵连的剥削和排除。《以药为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作者伊波利托斯·卡洛夫诺斯(Ippolytos Kalofonos)追踪了殖民主义、战争、种族主义和国际发展的遗产,考察它们如何影响了个人与集体在饥饿与疾病中的经验。在长期田野的基础上,他呈现出了有血有肉的人们如何努力应对新兴的“艾滋经济”,社区健康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活动家如何在照顾彼此的过程中与艾滋病/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一起生存。《以药为食》对生物医学的狭隘视野提出了极强有力的批判——这种视野忽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实,将全部的关注压倒式地放在个体行为上。由此,本书呼唤人们关注国际社会在实现真正疗愈性的全球健康中应具备的承诺与责任。卡罗夫诺斯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医学的助理教授。

不受统治的语言

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印刷业者,1911–1949

汤姆·豪格弗斯特

康奈尔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华人在印度尼西亚是少数族裔,从19世纪中期开始由于各种原因漂洋过海、到印尼生活工作。1856年,马来语报纸开始发行,华人成为报纸的主要订阅群体之一。历半个世纪之久,华人逐步创立起自营的马来语印刷品企业。从1910至1940年代,由于印尼华人印刷业者受到远在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运动影响,将中文与马来语巧妙结合为一种混合语,在报纸上广为传播。兼具中文特色的马来语一时成为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用语,与荷兰殖民政府推行的官方马来语产生了冲突与竞争。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苏哈托总统在职期间抑制了华人语言的表达,这也使得上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文本遗产难以被解读。本书作者汤姆·豪格弗斯特(Tom Hoogervorst)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反复自我训练学习之下,试图阐释这些历史印刷品文本所承载的含义。本书涵盖了1910至1940年代的小说、报纸、诗歌、戏剧等马来语印刷品,展现了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印尼华人使用的马来语如何成为大众语言,以及这种语言对于殖民政府在语言和政治方面的管控具有怎样的颠覆性作用,视角独特。豪格弗斯特现供职于荷兰皇家东南亚与加勒比研究所(KITLV)。

流浪者之家

关于困境研究

尹加·库兹马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亚捷隆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本书探讨的是无家可归者和生活在特殊机构中的人们如何理解“家”这一意象。作者尹加·库兹马(Inga B. Kuźma)在书中呈现了她在波兰特殊机构中的经验与观察,讲述并阐释了那些生活在流浪者中心的人们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她注意到“家”这一理想化的意象——其中不乏性别化的想象——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共同塑造的。这本书的读者包括那些被流浪困境影响的人、社区机构工作者与志愿者、社会科学学生以及任何有着社会敏感性的人。库兹马是波兰罗兹大学的人类学家,关注性别、边缘人群、都市赋权以及公共人类学。

从全球南方重新想象社会医学

阿比盖尔·尼利

杜克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本书聚焦于社会医学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南非的波莱拉社区健康中心(Pholela Community Health Centre)。作者阿比盖尔·尼利(Abigail H. Neely)结合政治生态学和关系本体论(relational ontologies)的视角,探讨了社会医学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波莱拉社区健康中心对健康的医疗和社会因素的关注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然而,南非系统性的种族不平等对中心的工作产生了阻碍,同时,巫术疾病(witchcraft illnesses)对根植于科学的中心亦提出了挑战。为了理解波莱拉的成与败,尼利对社会医学中的“社会(social)”概念进行了诘问。她明确指出,中心运用的社会科学模型未能解释波莱拉的居民和其所在环境对项目的发展和成功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中心对生物医药的依赖使他们无法认识到孕育了巫术疾病的社会关系,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通过重写波莱拉的社会医学故事,尼利向全球卫生从业人员们提出挑战,让他们认识到在非洲与其他地区塑造着健康和治疗的多重世界和行动者。尼利目前在达特茅斯学院担任地理系助理教授,以女性主义方法关注政治生态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非洲与全球健康。

Reference:

Bate, B. (2021). Protestant Textuality and the Tamil Modern: Political Oratory and the Social Imaginary in South As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Cohen, A. J. (2021). Infinite Repertoire: On Dance and Urban Possibility in Postsocialist Guine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rwin, A. I. (2021). Embracing Age: How Catholic Nuns Became Models of Aging Well.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Despret, V. (2021). The Dance of the Arabian Babbler: Birth of an Ethological Theor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Hoogervorst, T. G. (2021). Language Ungoverned: Indonesia’s Chinese Print Entrepreneurs, 1911–1949.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Kalofonos, I. (2021). All I Eat Is Medicine: Going Hungry in Mozambique’s AIDS Econom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han, A. (2021). The Deepest Dye: Obeah, Hosay, and Race in the Atlantic Worl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ipnis, A. B. (2021). The Funeral of Mr. Wang: Life, Death, and Ghosts in Urbanizing China (Edition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uźma, I. B. (2021). Homes of the Homeless. On Studying Crisis Situation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Press.

Neely, A. H. (2021). Reimagining Social Medicine from the South. Duke University Press.

Ong, S. K. (2021). Coming Home to a Foreign Country: Xiamen and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1843–1938.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Ruddock, A. (2021). Special Treatment: Student Doctors at the 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th-Oka, V. (2021). Becoming Gods: Medical Training in Mexican Hospitals.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Trentini, D. (2021). At Ansha’s: Life in the Spirit Mosque of a Healer in Mozambique.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Zhang, L. (2021). The Origins of COVID-19: China and Global Capitalis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osted in 读书


最新文章(持续更新)

139. 无知是灾难性的:论美国伊斯兰研究的发展(上)

140. 无知是灾难性的:论美国伊斯兰研究的发展(下)

141. 奥运之外的日本:一份人类学书单

142. 战火中的博物馆

143. 东北的昨天:从通化讲起 | 东北研究 1

144. 东北的今天:当代网络平台东北思想的兴起 | 东北研究 2

145. 东北的今天:东北短视频的爱与怒 | 东北研究 3

146. 东北的明天:或作为方法的东北 | 东北研究 4

147. 哲学人类学|「礼物」的哲学谱系

148. 书讯 | 英文人类学新著 | 2021年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