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殊政治地緣環境和輿論綁手腳 日本軍工業痛失俄烏戰爭下的中東歐市場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局勢,成為韓國軍火的商機,韓國甚至在今(2022)年的國防工業展大手筆租下 4 分之一的展位。但一位日本政府官員感嘆,韓國這樣的舉動「日本根本模仿不來」。日本國防工業長期受到「武器輸出三原則」的限制,而無法進入海外市場。實際上,客戶就只有自衛隊,因此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生產。也沒有進入海外市場的銷售管道或人脈。
上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韓國打開中東歐軍武市場:波蘭買爆韓國軍火
這位官員也說「雖然三原則已經放寬,但企業和政治人物都對出口高殺傷力武器持謹慎態度。日本對被稱為軍火商很感冒。」
2011 年,野田佳彥內閣為培育日本國防工業等,大幅放寬了三原則,只要是以和平、人道為目的,或參加國際共同開發、生產,就會以例外允許武器輸出。 此外,2014 年,安倍內閣批准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放寬原則上禁止武器輸出的規定,允許在一定條件下出口。
然而,長期以來一直只為自衛隊服務的日本國防工業的結構性改革和出口管道的開發幾乎沒有進展。 日本輿論也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仍對武器出口持負面態度。一些媒體在爭論日本「不應該從美國大量購買武器」的同時,也在爭論「日本不應該出口武器」。 這樣的主張可以說是矛盾的,但日本國防工業除了在意這樣的輿論以外,也還有收益的問題,導致企業紛紛退出國防市場。
與媒體、地緣政治環境和美國軍工的關係
這種現象可以說是日本獨有的。綜觀全球,並不是韓國特別,而其實是日本處於一個特殊的狀況。首先第一是輿論不喜歡武器出口。 一位前自衛隊幹部表示「首先,媒體強烈批判了武器的開發和出口。日本學術會議也一直維持不進行軍事研究的立場。」
其次是日本安保環境嚴峻,被俄羅斯、中國和北韓包圍。日本別無選擇,只能追求 F-35 匿蹤戰機、神盾艦等先進裝備。長期以來,「自衛隊是唯一的客戶」背棄了海外市場,無法大量製造,生產成本也一直在增加。
第三,直到 1990 年代,日本的盟友美國都對日本加強國防工業持謹慎態度。這就是所謂的「瓶蓋」論,也在保護美國軍工業起了作用。因為日本嘗試發展高性能國防裝備,美國緊張的局面仍持續到現在。
瓶蓋論
出自於一位駐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少將 Henry Stackpole 在 1990 年 3 月 27 日華盛頓郵報的投書。當中提到「如果美軍撤退的話,日本應該就會再加強原本就有相當能力的軍事力量。誰都不希望日本再武裝起來。所以我們(美軍)就是(防止軍國主義的)瓶蓋。」這番言論在當時遭到日本和美國政府批評。
一位前自衛隊幹部說「現在想起來,三木內閣可能是其中一個轉捩點。」武器輸出三原則最初是由佐藤榮作內閣於 1967 年制定,它規定在涉及向 (1) 共產主義國家、(2) 聯合國決議禁止的國家以及 (3) 國際衝突當事國或可能成為當事國的國家,就禁止出口。
另一方面,1976 年三木武夫內閣也決定禁止向其他非上述狀況的國家出口武器。當時正值世界批判越戰,反戰運動愈演愈烈之時。前幹部表示「如果至少允許向自由主義國家出口,日本的國防工業會不會就不至於陷入如此嚴重的境地。」
從那時起,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日本周邊的安保環境比當時要來得更加嚴峻。岸田文雄內閣曾主張大幅加強日本的防衛能力,但也有財政上的困難,可以達到什麼程度,是受到矚目的焦點。
延伸閱讀:
2020/10/20 抗中連線拉起來 日本越南簽署軍備轉讓協議
2022/05/14 中國暗中較勁 日本以「共同生產」向印尼轉移軍備
2022/04/22 協助運送物資供烏無人機 日本再加碼禁俄產品、逐多位俄外交官
參考新聞連結:
2022/08/29 現代 【総額1兆円以上】ポーランドが韓国製兵器を爆買いするワケと日本の防衛産業がヤバすぎる
2012/02/11 日経 日米安保につきまとう「瓶のふた」論
The post 被特殊政治地緣環境和輿論綁手腳 日本軍工業痛失俄烏戰爭下的中東歐市場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