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July),以羅馬共和國無冕帝皇凱薩(Julius Caesar)為名的月份,也是北半球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日子;占星家說,本月份的生辰石(birthstone)為紅寶石,意味著『滿足』,而誕生花語(Floriography)則是飛燕草(larkspur),代表『正義』跟『自由』……但是在另一個傳說中,飛燕草卻是貪戀與痴狂的化身。」
靜靜看著藍色星球上的環山起伏,蒼鬱綠葉跟奇岩峻嶺,巧妙地繪製成一幅恬適寧靜中帶有無窮勁道的天然素描。留白裡偶爾的兩三小點,更是騰雲九霄,展翼雄鷹的英姿煥發……老者信手拾起了一本泛黃的書簡,海南黃花梨茶几上,蒙頂山茶與綠豆糕,雅興二字,足以概括全一了。
1750(MDCCL),用數字表現才得以讓人類理解的計算時態底下,他遣眾星辰(星辰環冷月?)下凡,然後順帶召回已在紅塵修練得道的仙子。可其中……老者搖了搖頭,「綠野亭」,居然從此在天象星宿圖裡斷了所有的音訊。
Hešen Niohuru hala,不至於忘記返鄉的路吧?老者翻開書簡的末頁,似乎是新添加上去的筆墨,一段文字這麼寫著……

「二皇帝」和珅(1750-1799),7月1日知名壽星
歷史學家所估算的西元十八世紀全球首富,也是稗官野史裡富能敵國的權臣之首,和珅,出自鈕祜祿氏,滿清正紅旗之後,出生於清王國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也就是西元1750年7月1日的京城(今中國北京市)都統之家;9歲前因父母雙亡,與弟弟和琳(1753 - 1796)兩人相依為命,並在家奴劉全的保護下投靠父親偏房,但家業無權無勢,只能勉強靠著變賣祖產以餬口。直至15歲時,連上學堂識字、拜師的費用都要低聲下氣地向親友們籌集。
窮困無光的日子,絲毫無法擊倒和珅的上進心,在馮英廉(直隸總督,內務府漢軍將領)的惜才賞識下,他除了認真熟習四書五經等中國典籍外,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和珅積極修習各種語言,不只基本的漢語、滿語、藏語與蒙古語得心應手,更對外來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和荷蘭語多有研究……
即便西元1769年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但不隱世的才華,仍舊讓和珅獲得馮英廉的引薦,也透過世襲的官職缺「三等輕車都尉」進入朝廷,更快速贏得提拔與晉用;和珅自知機會難得,把握並發揮所學才幹,更全力打擊當時在朝主政的貪官集團,縱使惹禍上身也在所不惜!這在當年相對保守、封閉的大清政治圈裡誠屬可貴,更被視為是政壇寄予厚望的明日之星!方短短幾個寒暑,隨著清國皇室的賞識跟重用,和珅的官職終於擠入國家核心幕僚之林,地位也越發穩固。
西元1780年,經過聯姻方式,和珅長子豐紳殷德(Fengšeninde,1775 - 1810)獲乾隆帝賜婚為十公主額駙,和珅更順勢成為皇親國戚。可是在「權力遊戲」裡的平步青雲,還有「主公兼親家」乾隆帝的默許和縱容,甚至是刻意委任授權下,和珅行事越發大膽妄為,一步步走向仕途的暗黑偏鋒……

「報!『佾雲白蓮』業已返程述職……明早將派往武曲星,擔綱八音天官。」
牆上依舊搶眼的《霹靂金光》,老者露出難得的微笑,嘴裡念念有詞「辛苦了、辛苦了」。

和珅、和琳兩兄弟,利用己身官位權勢,私下勾結江湖上的黑幫組織,採用各種非法手段鞏固既得利益,並打擊可能彈劾自己的政敵,更精心整合中央與地方的金流勢力,要求大清各商號都須配合和珅之令繳納保護費、營利費,共同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犯罪聯盟……
此千萬年難出其二的商業頭腦與過人膽識,讓和珅隻手主理了清王國境內多達七十餘間當鋪、三百餘間銀行票號,更私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廣東十三行(Thirteen Factories或Thirteen Hongs of Canton)等洋貨買辦議商合作,越級越權,拓展獨家對外的國際貿易網絡!從京城出發,跨足遠東,直到四方地極,和珅,儼然成為名震九洲的政商集團總舵手!
和珅厲害嗎?
按照歷史學家日後的初步計算,和珅集團建構起總價值約莫現今300億美元左右的金融帝國!白手起家的非凡成就,古今中外,實一等人才也!
位高權重如他,和珅也伸手進入聯考制度,也就是將清代科舉制度商業化,用金錢買賣的對等交易方式,價高者得、價低者逐,他成功操縱並兜售朝廷內所有大小文官武職,讓所有新任官吏均出自和氏一門(黨)。
篤信金錢萬能、實用主義,或許高超的智慧早已洞悉司法貞操僅是廢言的和珅,還設立了「議罪銀」制度:以朝廷官員犯罪情節的輕重換算成一定數目的銀子,用錢頂罪,將銀兩直接送往內務府(非正常國庫收入,屬於皇帝私人的小金庫),來免除應處之刑罰......
俗話說,人孰能無過,但偏偏當官的人又很容易犯錯,故議罪銀的實施讓乾隆皇的財庫很快就「膨脹」起來,雖然有效解決九五之尊好大喜功下衍生的皇室財政危機,以及汰換無良官僚實政府所必須付出的行政代價,但不幸的是,議罪銀同時也加速了和珅以下,貪官集團們斂財的深度和廣度,律例形同廢無,官府猶如虛設,底層人民稅賦壓力增加,一句「和珅亂政肇中衰,嘉道咸同國事衰」,徹底加深了清王國腐敗的速度。
宛如巨型金字塔般的貪腐集團,縱橫黑白兩道的謀略與野心,當時的和珅,乾隆四十五年成為皇帝親家的和珅,年僅30歲!
是的,正乃孔夫子曰「三十而立」的30歲!沒有半字虛假。
看看今天走在路上,口罩隨便亂戴,一堆三十幾歲,甚至到了四、五十歲還依然故我的「中二(老)屁孩」,和珅的30歲,其遠見與膽識,腹黑的心機跟手腕,若移植到現在的職場或政壇上,毫無疑問,絕對能夠持續呼風喚雨!

提筆用硃砂在「中二」兩字上畫了兩個紅色小圓圈,北斗有七:天樞、天璇、天璣、天權……中二?老者看來有點迷糊了。

有了和珅明暗交錯的鼎力奧援,清國內務府也識相地專款專用,將議罪銀的款項全數用於乾隆帝下江南時,也就是微服巡視民間的對外開支;沒有懸念,一個「成功但卑劣」的制度,讓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沿途起造了30個豪華行宮,80歲高壽時還舉行了隆重的萬壽大典,然而,這所有的開銷,居然都沒有動用到清國國庫裡的任何一兩銀子!一律由議罪銀買單……
更嚇人的是,內務府最後清點庫存,竟還有剩餘,再次證明了「當官的人很容易犯錯」。
只不過,物極必反的道理,先人歷史的教訓,在和珅身上沒有絲毫例外,或許和珅當時也沒有料到需事先自保之途。歷經了十餘年風光無比的權臣巨賈歲月,就在最有力的靠山,清高宗於西元1799年年初駕崩後,和珅,滿室流金的華美,竟也跟著驟然而止;
繼位的清仁宗(嘉慶皇帝),沒有蕭規曹隨,他雖是皇帝,但長年活在人上有人的陰影下,內心更抱持著「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的「兩個太陽」(惶恐)思維。富可敵國的和珅,完全比龍椅上的皇帝還聰明好幾倍的「公務員」,也是全盛時兩次舉行千叟宴,然始終沒有謀反意圖的「公務員」,最後,在作為乾隆首席治喪大臣之餘,被嘉慶帝以《二十大罪名》羅織(有一說,為求保全乾隆皇帝的不朽名聲),直接御令賜死。
夜色月如水 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 卅載枉費神
暗室難換算 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 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 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 空負九重仁
完成其一的《入獄絕命詩》後,西元1799年2月22日,48歲的和珅,於京師自宅被皇帝賜死。最後的感嘆,猶如跑馬燈一幕幕的人生回憶,他是否悔恨著,人生如夢,萬兩金銀終究帶不走,眼下僅有一條白綾,陪伴他踏上黃泉路……
「大清文華殿大學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翰林院滿掌院學士戶部尚書署藩院尚書領鑲黃旗滿洲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
眼睛一闔上,百千萬華終歸零

「唉……」
不待老者滄桑莫名的感嘆未歇,年輕的童子一個不留神,調皮奪去了書簡。可一張手寫的紙片,約莫才一寸見方,卻意外從夾頁緩緩掉落,像朵花片飄到了茶几上頭……
他時唯口安瀾日,記取香魂是後身。乾隆一十五年,以男兒身降世,離凡超群;道光一十五年,逢月日雙十,以貴人女身再來。
一老一少,緘口無言,就連蒙頂山茶涼了也不為所動。

尾聲:
據說,真的是民間流傳的鄉野傳奇啦,和珅死前留下了幾首的絕命詩,裡頭宛如預言般指出了清國未來一個世紀的終日,更有甚者,認為他轉世為慈禧太后,一手摧毀了愛新覺羅家族。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