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會這樣嗎】別把「找合作代理商」的英文弄錯,白花了廣告預算!
千辛萬苦好說歹說,說服了廠商,協助規劃了完整的平面廣告傳銷。廠商想要自己操刀英文廣告稿的文字,結果寄來初稿的那刻...燈愣!沒人看懂廠商在寫哪顆星球的語言(全世界只有廠商自己懂啊...)。這萬把塊廣告預算花下去,我為廠商心淌血呀。
來自星星的英文
你知道嗎?閱讀文字最怕遇到那種「眾人皆不知唯獨撰文者知」的火星文。對中文母語者來說是如此,對外國人來說也一樣。
要把「尋找合作代理商」這句話用英文表達,我看過不少千奇百怪的自創英文。用英文的邏輯,很難想像這些怪奇英文究竟怎麼生出來的。但如果用中文腦去把怪奇英文「反譯」成中文,就會搞懂這些英文妖怪的廬山真面目。
你講英文是用「中文腦」還是「英文腦」?
其中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可以用來評測看看你使用英文時,用的是「中文腦」還是「英文腦」?這是一個招募經銷商的廣告,用意是尋找能協助代理海外銷售自家產品的外國廠商。
如果你讀著讀著覺得「恩~不錯啊很順餒超好懂」,那麼你擁有了「中文腦」的技能點。如果你的反應是「這是哪國的妖術?完全一頭霧水」,代表你平常使用英文時大多下意識採用「英文腦」。
照妖鏡驗明正身
為什麼會說「中文腦」是個技能?因為所謂的照妖鏡,是要同時使用「中文腦」和「英文腦」去轉譯英文妖怪,兩相對照之下就會看出牠們是如何誕生的。
解剖對象:Welcome India, Turkey, Brazil, Vietnam, ...etc. Join cooperative acting distributor.
妖怪英文被我們見光死了,抬上了解剖台。你現在手上有「中文腦」和「英文腦」這兩個外掛程式,我們先把「中文腦」安裝到我們的大腦來解碼那段英文:
以中文邏輯解讀:Welcome(歡迎) India(印度), Turkey(土耳其), Brazil(巴西), Vietnam(越南), ...etc.(等等) Join(加入) cooperative(配合的) acting(代理的) distributor(經銷商).
「中文腦」中譯:歡迎印度、土耳其、巴西、越南等國(的廠商)加入配合代理商。
以上解讀只需要翻一翻字典就行,換句話說,這句英文原來是從中文的講話邏輯(中文腦)直譯成英文的。有沒有發現直譯成中文之後,中文讀起來超通順的。但英文也會是如此嗎?當然不可能!
接下來我們安裝「英文腦」來生成對照組:
以英文邏輯解讀:Welcome(歡迎...蛤??) India(印度), Turkey(土耳其), Brazil(巴西), Vietnam(越南), ...etc.(等等) Join(加入) cooperative(配合的) acting(演戲、臨時的...這字怎解??) distributor(經銷商).
「英文腦」解讀:你在講哪國話?
首先,welcome(歡迎)這個動詞的用法錯了,屬於文法和語法的誤用。中文腦很習慣講「歡迎你」,所以用中文邏輯直譯成英文就變成「Welcome you.」這樣的中式英文。但其實英文是習慣講「You are welcome.」(你是受到歡迎的),或只講「Welcome.」(歡迎)就好了。
什麼「Welcome India」(歡迎印度)、「Welcome Turkey」(歡迎土耳其)都不是英文,對英文母語人士來說不構成任何意義,因為人家本來就沒那種講法,感覺就像中文明明是講「歡迎你」卻硬要改成「歡你迎」一樣,誰聽得懂勒?但若是講「Welcome to India」(歡迎來印度 = You are welcome to India)或「We welcome you to India」(我們歡迎你到印度),或「We welcome Indian companies to be our distributors」(我們歡迎印度企業成為我們的經銷商),就沒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acting distributor」,英漢字典會告訴你acting作為形容詞有「臨時暫代的」的意思,所以你知道為何中文腦會把代理經銷商講成acting distributor了。的確,英文也有acting director(代理局長、暫代的局長)這個詞。但問題就在於,雖然acting distributor看似文法上沒錯,卻很少人使用,因為語感就是怪嘛。
acting與其說是代理,更應該說它的意思更偏重「臨時的」,例如之所以會有代理局長,是因為原局長要不是被革職、升調職,就是往生、逃跑了,才會需要有人臨時來暫代一下,時間是不長久的。所以試問,假如你是代理商,你會是那種只做短期臨時的(acting)、隨時可能會取消經銷合作的代理商嗎?如果是那樣,肯定沒有供貨商願意放膽與你合作,更遑論長期供貨給你了。這就是acting distributor給人的印象和語感,所以才有外國人說根本不太會使用這種詞,甚至有人稱其為標準的Chinglish (中式英文)。
把妖怪「轉正」
其實「找合作代理商」的英文不需要那麼囉嗦,只要用短短幾個單字:
- Become(成為) our distributor/representative
- Looking for distributor/representative
- distributors/representatives wanted(徵求)
中文的代理商涵蓋範圍其實比較廣,但在英文是有區分成distributor(經銷商)和representative(代表)。這兩種不同性質的代理,最大的區隔在於是否有囤貨。
distributor:
- 有倉儲,囤積大量來自供應商的產品
- 向供應商大量採購產品、囤起來以相對低價賣給顧客
- 可應付大量顧客以低價採購的情況
representative:
- 又可稱為agent
- 不提供庫存
- 為供應商進行產品推廣
- 把從客戶接來的訂單直接轉給供應商
想一下你要找的代理商屬於distributor還是representative,再套入你的廣告詞即可。
另外,一定要把「合作」這個字的英文也講出來嗎?為什麼非得把「合作」的英文講出來不可?有沒有想過,講出來反而很贅字也不那麼自然?這又回到了先前提過的,人家沒有的講話習慣,你用中文的邏輯強硬套上去,那就變成中式英文了,要說文法錯也不算,但就是飄出一股怪味。你聽過外國人講中文,一定會覺得哪裡聽起來就很累贅,為什麼要講得那麼囉嗦,明明簡單幾個中文字就能表達出來了呀。
我把前述的那串又臭又長的英文妖怪給外國人看,得到的回應是:「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看得懂到底想講什麼」、「No~我們英國人絕對沒有那種講法」、「我們美國人也一樣」。這是最糟的狀況,廣告稿的預算已經花費下去了,最重要的「找合作代理商」這句話的英譯竟然連外國人也看不懂,這份廣告到底還剩多少效益?如果你看不懂廣告詞,你的目光還會停留在廣告稿上多久?你會不會心裡抱怨或罵髒話,會不會認為這家廠商連英文都寫不好,要怎麼用英文接單?如果你幫廠商代理產品出了問題,廠商無法用正常的英文跟你溝通,你怎麼敢放心跟這家廠商合作?
聽我一句呼籲
我想呼籲外語廣告詞的發想和表達方式,還是要留給專業的人去為你設計,寧可花點小錢請道地的外語專家幫你擬稿,否則亂自創英文的廣告詞會讓你露餡喔。還有,別再逼幫你發想的人,要求人家非得把每個中文字全翻譯出來才叫做完美的英文翻譯。那樣會虐死翻譯者,也會回馬槍害到自己,因為翻譯的世界不是那樣搞的。翻譯著重的是「溝通的效益、讀者的解讀和感受」,不是你覺得怎樣,讀者就會照你的邏輯那樣想,有些話,不用全說,一個關鍵字就能創造超越原文的驚奇效果。你要讓幫你發想的人盡情發揮創意,給對方想像的自由空間,再一起和對方討論擦出新的火花,你才會有更大的收穫。
編寫外語教學文章耗時費力,如果有幫助你拓展外文視野,如果你喜歡我作品,懇請訂閱並追蹤我的「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所有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完整收錄在此專題中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