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黨怎麼了(2)
政治是非常需要信任的行業,從業者不是學校教職會受到保障;大學內教授彼此不信任也不會讓學校垮掉。時力的最大錯誤,在於讓沒有社會化過的學者主導,把人之間的互信,看做政治分贓的結果。
小黨怎麼了(1) | 王立第二戰研所 - vocus
這篇寫在基進炎上後,編輯建議我對這方面的題材,略做擴張的去解釋。 所以,來寫一篇個人所見所聞,讓大家了解到,小黨到底怎麼了?為何好像幾十年來,小黨都混不好,早期的偏藍的新黨跟親民已經沒落,這幾年爬起的時力跟民眾黨跟初衷差很遠,基進也好像要開始走鐘。 在討論台灣的小黨出什麼問題前,要先讓讀者了解一個大前提: ...信任?一切的關鍵在於信任?
對。
失去信任的徵兆:民意已變,指標人物才會跑
時力政治人物嚴重忽略政治的信任特質,並把人與人的信任,輕易貼上私相授受的標籤,紮稻草人狂打。這對於吸收上班下班就好的都市中產很有利,美國民主黨也用類似手法,把共和黨逐步趕出大都會區,但時力依樣畫葫蘆,為何在台灣失敗?
延續上週,筆者要重申,這種挑「屬性相同的大黨,促進內部分裂,奪取票源成長」的招數,理論上並沒有錯,其他國家也有很多例子。但這些例子花幾年?美國早期的聯邦黨垮掉,共和黨並不是無縫接軌喔。英國的自由黨與保守黨並列,後來自由黨被工黨取代,絕非一朝一夕可成。(以上兩例可參見文末編按)
政治勢力分裂看來快速,實際上都是人與人的互動,一個人會放棄長期支持的對象,轉而投向新興政黨,得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政客來說,有利可圖、提名機會、權力分享等等都是,但就民眾個人來說,會轉向大概都是「傷透了心」,覺得每次失望又失望,真心換絕情。
也就是看課本,你會發現政黨勢力轉移,好像都是哪些重要人物上台下台、轉來轉去,而民眾就帶著走,好像毫無主見。但實際上往往是民意已轉到那邊,指標人物敏感度高,提早一步跳船罷了。
人力不足卻狂開戰場,論述無長進媒體靠泛藍
時力衝太快,設定的戰場太龐大,然後小黨的議題取向改不了,所以失敗。戰場龐大就不用說,議題取向哪邊有錯?
這要分兩個方面看,第一個方面是小黨本身就人力不足,主打議題只能少而專精,不能多而雜亂。時力根本就沒那麼多專業人才,可以同時針對多個議題進行深刻的批判,所以各位看來看去,有沒發現都2022了,時力的支持者始終只能抓幾個議題講?因為主事者除了自己勞權跟環保的老本行外,對於其他經濟、財政、軍事、文化、產業、交通……幾乎一無所知。
戰場龐大,除了一兩支主力部隊有戰力,其他根本不能打,那結果可想而知。議題設定太多,自己又控制不住,遇到抨擊無法就事論事去回擊,於是只能走回左翼小黨的老招數,對人不對事。
只不過時力的玩法是反過來,把一切對議題的批評,都導向對主要招牌政治人物的批判,塑造一種悲情被打壓的形象。這美國AOC四人幫玩很熟了,時力在這套上面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人家有主流媒體協助,時力除了網路就只能依靠反民進黨的其他泛藍媒體,種下後面失敗的禍根。
幾年下來,時力的印象除了揭弊打弊外,還是弊案弊案,不管別人或自己的。
猛攻民進黨無效,只能在各種議題更加激進化
若真的專心經營幾個小議題,時力要成功切掉民進黨一大塊左翼支持者,其實沒有問題。所以又回到小黨怎麼了?
這就是第二個方面,攻擊議題方向錯誤。
眾所皆知,民進黨是黨外出身,組成有如反董卓聯合軍18路諸侯,什麼貨色都有,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走左派路線。只是因為國民黨為了便利,把反對者統包,於是民進黨早期別說是左右派共存,連統派都有。但多年下來,統派已經都離開,左右兩派的爭執從激烈進入平穩,尤其取得地方執政權跟立委席次後,矛盾都可以透過內部機制調和。
換言之,時力以左右議題裂解大黨的思維,都是理論上正確而已。民進黨內部已經有修補機制,加上有一個形同穩定劑的意識形態存在,想依靠議題裂解根本不可能。時力久攻不下,議題挖不到更多人,只剩下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激化議題,用更激烈的手段去挖牆腳,而這條走下去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碰撞無效又打不出名堂,直接讓林、洪兩個立委離開,人手更少只能更激進。
另一條?針對穩定劑下手,也就是意識形態。民進黨的意識形態穩定劑,不是台獨而是反統。民進黨支持者很清楚急獨在台灣沒市場,更曉得國際壓力,所以絕大多數支持者,最後的共識就是先反統再說,這是妥協下的產物。
時力為了擴張,去動到了穩定劑,開始打民進黨不敢真獨,試圖鬆動這個根基,但同時間沒有看清反統是非常大的概念,鑄下大錯。
無法改人設搶藍營票,光談「進步」淡化統獨反而做小
這個大錯,就是把意識形態看得太輕,以為只要不對統獨講話,就可以消除反統的疑慮,同時打到想急獨的民進黨支持者,擴大自己票源。實際上呢?對於反對民進黨的人來講,主流聲音是「維持現狀」,而國民黨從馬英九開始做死,把維持現狀解釋成親中友美,模糊地帶消失。
這後遺症就是,時力想要搶到偏藍中產的票,除了表明自己反獨親中立場,已無其他可能,而只要這麼做,就會徹底失去自己支持主力,畢竟是2014太陽花起家。故只能對統獨半調子的不講話,變成單純反對民進黨。
說白了就是進退失據,這樣做法最後支持者只會剩下哪種?
剩下「統獨意識形態」還沒建立完整的人,通常年紀較輕,不覺得統獨是立即性的危機,然後看了勞工跟環保議題,有些跟自己有關,馬上有共感。
但這有個大問題,你怎麼說服其他人,統獨跟中國侵略危機,不如勞工跟環保議題重要?
說服不了,唯一的說法只有「反正中國不敢打」,或是支吾其詞,學環保恐怖分子立刻拉高層級,指責反對者不愛地球等等。
藍綠來看都是騙票:風的方向,決定時代的力量
進退失據還不是時力失敗的主因,失去信任才是。
可想而知,上述的轉變,要在短短幾年內做到,政治人物表現出的特質,就是立場反覆。如果是大的立場踩住,小的議題反覆,這民眾多少還可以理解,時力完全反其道而行,在大的意識形態上反反覆覆,卻在個別議題上死踩不放。
這在國民黨支持者眼裡看來,你的議題取向跟民進黨一樣,又不敢表態反台獨,擺明來騙票。
就民進黨基層角度,你雖表達自己站在台獨這邊,卻在各項議題上可以跟親中政黨站在一邊,不就是擺明騙票?
回到開頭兩個字,信任。
時力這個小黨敗就敗在失去信任,不僅僅是其他政治人物對時力反骨的疑心,潛在支持者更是徹底絕望。
編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