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手記】延禧攻略如何「順勢溝通」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張忘形的《順勢溝通》在談如何「好好與人說話」,書中內容讓我聯想到《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溝通」技巧。
《順勢溝通》的前提
作者張忘形很強調幾個「溝通前提」:
1.好的溝通,要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
也就是說,多「設身處地」貼近對方的想法,並主動釋出善意。
也就是說,多「設身處地」貼近對方的想法,並主動釋出善意。
2.溝通的目的,是為了找隊友,不是為了抓戰犯。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人想當故事裡的壞人」,但是當我們在對話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想找到「責任歸屬」。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人想當故事裡的壞人」,但是當我們在對話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想找到「責任歸屬」。
因此常常在對話時劃分「對」與「錯」,對話的雙方好像分成博派跟狂派金剛似的,要嘛是「好人」(=「對」的那邊)、要嘛是「壞人」(=「錯」的那邊)。
但實際上,人們都嘛覺得自己是「好人」!(就像萬磁王跟X教授,在他們的立場,他們都是在維護更大的利益一樣。)
如果能夠放下成見,把對方視為「同一陣線」,才能開展對話的空間。
3.不要想著「控制」對方。
如果把重點放在「要對方做某事」,溝通的空間就縮小了,心往往會變「硬」,說話也就不夠柔軟。
如果把重點放在「要對方做某事」,溝通的空間就縮小了,心往往會變「硬」,說話也就不夠柔軟。
溝通的目標,要放在「確認彼此的想法」,之後才能找出交集。
最近重看《延禧攻略》,發現幾個很有趣的段落可以跟書的內容呼應。
魏瓔珞與輝發那拉淑慎的「溝通手法」差異
令妃魏瓔珞與繼皇后輝發那拉淑慎,兩個都是有頭腦有手段的女人,但是,她們兩個「說話」的方式卻天差地別。
有一幕是太后、皇后、令妃三人在討論公主是否要跟著皇帝一起下江南南巡(aka玩樂放鬆)。
皇后與令妃都是希望公主留在紫禁城的,但太后不願意。
(下面對話是我照記憶打的,細節各位可以到YOUTUBE找片段)
太后說:「把公主放在紫禁城我不放心。」
皇后:「公主平時頑皮,把公主留在紫禁城,可以讓宮中嬤嬤教她們規矩。」
太后說:「哼!我教出來的公主,誰敢說沒規矩!」
太后跟皇后都是為了公主好,但是她們的溝通根本是空集合。
在太后聽來,皇后說「公主沒規矩」、「讓紫禁城嬤嬤教公主規矩」,其實有點像在挑釁自己——「難道老娘不會教小孩嗎?在皇后眼裡老娘還比不過宮中嬤嬤?」
但皇后有看不起太后的意思嗎?
我認為沒有,皇后純粹希望公主要有「皇家的體面」。以皇后母儀天下的立場來看,淑慎的想法無可厚非。
接著令妃登場。
令妃:「兩位公主年紀小,之前跟皇帝去玩,回來就生病了,下江南的路這麼遠,怕她們的身體受不了。」
太后:「好吧,那就把公主留下來吧。」
任務達成。
令妃做對了什麼?我認為,她讀懂太后真正「在乎」的東西,太后在乎公主的健康、公主的成長,便以此為切入點,說動了太后。
在太后看來,令妃跟自己都是「關懷公主」,而且令妃說話沒有「挑錯」的感覺,不像皇后話裡帶著一點「劃分對錯」的評判。
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太后本來就對皇后不爽,所以才會對皇后說的話帶有先天的敵意。
在這樣的狀況下,或許淑慎更要先軟化對方心防,道理才能被聽進去吧?
《延禧攻略》中可以體現令妃跟皇后說話對比的情節還有另一處。
乾隆南巡,叫了許多民間歌妓上船表演。這舉動實在有失皇家體面。
皇后跟令妃都勸了乾隆,怎麼勸的呢?
(下面對話同樣根據我的記憶敘述,細節或有差錯。)
皇后:「皇上南巡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您有多勵精圖治,但是官員送這些歌妓,會毀壞您的名聲,不如把歌妓撤了,換和聲署(官方機構)的來?」
皇后直接點出皇帝的「錯」——如果皇帝不把歌妓撤掉,名聲就會毀掉!
皇上:「......」
皇后:「臣妾的話是忠言逆耳,臣妾也是作為皇后才需要這麼勸您。臣妾如果眼睜睜看您欣賞這等歌舞,恐怕會被天下人嘲笑。」
皇后加碼,以自己的責任來提醒皇帝的責任,又暗示了一次名聲將毀!
皇上:「......」
皇后:「如果讓太后知道了,太后也會怪罪臣妾失職的。」
皇后超級加碼,把婆婆搬出來,孝道壓制!
皇帝:「......」
皇帝雖不說話,但臉上的不爽一目瞭然。
在這裡,皇后的顧慮是「對」的,但她好像把皇帝當成不懂事的小朋友一樣「教導」,話裡有種「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的意味。(雖然淑慎說的並沒錯,但誰會承認自己不懂事?)
令妃登場。
令妃:「欸?這個在跳舞的妹妹很漂亮啊!難怪皇上喜歡,臣妾也喜歡!」
令妃跟皇帝站在同一陣線,破除皇上心房。
令妃跟皇帝站在同一陣線,破除皇上心房。
皇帝:「你說的對!」
(我忘記皇帝說什麼了,反正就是認可魏瓔珞很有眼光。)
(我忘記皇帝說什麼了,反正就是認可魏瓔珞很有眼光。)
令妃:「沒錯!大家都愛看美女嘛!臣妾只恨自己不是男人,不然我就左擁右抱,美女環繞!」
皇帝:「可惜你今生是女人!你做夢去吧!」
令妃:「我沒辦法抱美女,看看帥氣小太監還是可以的!我之後要放幾個帥氣小太監在宮裡養養眼!像皇上你身邊的德勝公公就很不錯啊~~」
接著旁邊的嬪妃開始起鬨,要送令妃帥氣小太監。
令妃:「謝謝大家!我喜歡又帥又會講話的!大家多幫我注意!」
皇帝:「胡鬧!」
接著皇帝揮退了那些歌妓,換和聲署的上來跳。
皇帝對令妃說:「你剛剛那些話,如果讓御史聽見了,也會連累我!你不要臉,我還是要的!」
令妃目標達成。
令妃做了什麼?
其實她只不過是把皇帝做的事,放大加倍示範而已,皇帝馬上就明白自己做的事實在荒唐。
而令妃把「荒唐」這件事扛住了,也給了皇帝台階下,皇帝趕快下來,順便「教訓」一下令妃。
畢竟,
誰不喜歡當老師教訓別人呢?
誰不喜歡當老師教訓別人呢?
但令妃目標達到了,皇帝面子裡子都有了,皆大歡喜!(除了皇后啦。)
令妃溝通的對象都是高位者,她從來沒想過要用「說教」的方式去「控制」對方,而是盡量跟對方站在同一陣線,破除對方的心房,再用對方最在意的點達成目的。
太后在意公主的健康,皇帝在意面子。
但其實,皇后的勸諫也都點出了重點,為什麼達不到效果?
我覺得,是因為皇后說話的「方式」有問題。
《順勢溝通》裡說:「溝通是好好說話。」
而皇后溝通的方式,比較偏向於「點出對方的錯誤」,所以她直接說皇帝做的事會丟皇家臉面。
那令妃做對了什麼?某方面,她把「責任」自己扛起來。
令妃的做法跟漢朝的東方朔有點類似,都屬於「不直接點出」對方做錯的事,而是讓對方「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
漢武帝迷信,得了一瓶據說喝了會長生不死的仙酒(跟台灣地下電台賣的大補丸有87%像),東方朔認為有必要破除漢武帝的迷信,
然而他沒有直接「說」,而是偷偷潛入藏仙酒的地方——
把仙酒喝了!
漢武帝大怒,把東方朔抓起來。
東方朔一臉輕鬆的表示:「皇上,我有仙酒護體,就算你要判我死刑,我一定也死不了,不然仙酒就不靈驗!」
漢武帝一聽——欸?這邏輯一時半會兒居然攻不破!
並且東方朔的舉動,也證實了仙酒根本是假酒。
於是漢武帝只好放過他了,順便賺一波不計較臣子偷喝酒的寬宏大量名聲。
令妃跟東方朔勸諫皇帝的作法,都是「荒唐屬於我,面子屬於你」,他們太知道上位者想要什麼了,也不吝於做面子給對方。
《順勢溝通》告訴我們:「說出事實,不要貶損對方。」
皇后淑慎說出了事實,但語氣中總帶有一點貶損,好像不照她的話做,就變成「壞人」。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令妃的話比皇后中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