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裴洛西「到達」臺灣訪問,這件事情在中國與臺灣之間掀起巨大波瀾,東亞局勢看來也會出現變化。臺灣人至今沒什麼正常的國際外交,對於這些外國政要的來訪,不少人想法停留在「大概是要來賣軍火吧」、「一定是花錢叫來的」、「來了臺灣的經濟會變好嗎?」

實際上這類的政要訪問,或是政治人物的旅行,有國際政治、外交的實際意義。這些意義不一定是馬上宣布什麼條約、協議,有很明顯的外在表現。有時候是為了各種後續合作鋪陳,或代表兩國在關係上的進步。

不只是現代的國際政治,在古典馬雅,這些國王、貴族的移動、訪問,實際上也有背後隱藏的意涵。例如,古典馬雅文字的「到達」Hul,就有其特別的意義,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到達而已。

 Hul 的馬雅文字寫法

提奧蒂華甘「來自西方的君主」到了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西元4世紀到5世紀之間,提卡爾(Tikal)與柯潘(Copan)的「到達」事件。

首先,先來聊聊提卡爾的到達事件,馬雅研究者稱為「Entrada」。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相關的出土文物,整個事件的全貌也越來越清晰。最關鍵的文獻資料來自提卡爾的31號石碑背面的長篇銘文。

提卡爾31號石碑背面的銘文


在這段銘文中,記載了西元378年1月31日,一位來自提奧蒂華甘(Teotihuacan)的將軍火之生(Siyaj K'ak)「到達」了提卡爾。火之生被稱為「來自西方的君主」,他使用比Ajaw更高階的統治者頭銜Kalmoote';這個頭銜可能來自中部墨西哥,足見這些人的異國身份。

幾天後,提卡爾的統治者大豹爪(Chak Tok Ichaak)Och Ha'「進入水中」。所謂的進入水中,是古典馬雅語中,對於死亡的譬喻性說法,並非真的進入水中。接著,新任的統治者卷鼻王(Yax Nuun Ahiin)在火之生的監護之下繼位,開創了新的統治者世系。

在這裡,我們看到火之生的抵達,本質上是一種征服,舊的提卡爾統治者世系結束了。卷鼻王是提奧蒂華甘君主,貓頭鷹心臟打擊者(Jatzoom Yohl Kuy)的兒子。他應該與提卡爾本地的貴族沒有關係。

如此,提奧蒂華甘在抵達事件之後,建立了新的統治世系,取代舊有的本土貴族。


提卡爾的事件並不是特例,在將近50年後的柯潘城也發生類似的事件。在著名的祭台Q(Altar Q)上的銘文,也提到了一個到達事件。

柯潘Altar Q 的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