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學生時代,上作文課,老師出了作文題:「我的志願」,平常搔頭摸耳也擠不出幾個字的苦差事,這次你卻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說立志要賺足夠的錢,買個大房子,讓辛苦一輩子的母親過上舒服日子。
來到社會找工作,面談的主考官問你:「為何選擇本公司?」,你回答說:「貴公司是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公司,我從小就立志成為貴公司的半導體工程師。」結果順利錄取。
然後,交往的女友有一天問你:「你人生的目標為何?」你回說:「成為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工程師,買個大房子,讓母親過舒服日子」,於是,你順利結婚生子,目標成真,生活幸福。
人生在世,都有「我的志願」,或人生的目標。而這個人生目標,不僅每人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生階段也不相同。人生的目標通常就是努力獲取你人生所稀缺的東西。例如,窮人家的小孩從小稀缺財富,所以立志要賺錢。而富人家的子女,從小錦衣玉食。稀缺的是才藝教養,所以美國哈佛與英國牛津等名校都是富家弟子的天下。
通常中年人已有了財富,所稀缺的是認可─即對一個人的地位優點(成就、美德、服務等)的公開承認,所以打破頭也要爭個扶輪社會長或「某某協進會」理事長。而老年人最稀缺的是健康,所以投資醫療產業養生村
於是,我以下解釋為何稀缺會決定人們的目標?又如何造成了稀缺的詛咒?
本質上,資源的稀缺,會迫使人們做出選擇決策),例如,窮困的張三,身陷收入稀缺的困境,他必須精打細算,若以捉襟見肘的薪水買了高檔冷氣(約4萬台幣),就得放棄買摩托車(約7萬台幣)。從行為經濟學來說,張三買高檔冷氣的機會成本是7萬台幣。
機會成本行為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但異常難懂,即使經濟學家也似懂非懂,但對窮困的張三,權衡(trade-off)出高檔冷氣的機會成本是約7萬台幣,卻是日常過日子的生存本領。
美國穆来纳森沙菲尔兩位行為經濟學學者寫道:「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卻不以經濟學理想情況作為思維標準,這的確令人有些驚訝。但他們都收入頗豐,可支配資源中存在大量餘閒。既然他們都不習慣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小權衡,又怎麼會願意計算小錢的機會成本呢?....身陷貧窮會讓人比職業經濟學家更懂經濟學。我們也可以這樣總結:如果經濟學家的收入降低一些的話,就會更懂經濟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2013,第97頁)
嚴格的說,若人們的選擇決策)是明智的,則此選擇機會成本會最小、 價值會最大、並且比較優勢也越大。但稀缺也會讓我們專注在目前與立即的目標,因此不理性的忽略長期與正確的目標,而付出慘痛的代價─此即稀缺的詛咒。
最著名稀缺的詛咒就是所謂的眼鏡蛇效應─即指針對某目標的解決方案,反而使問題惡化。在十九世紀英國殖民印度時代眼鏡蛇毒蛇咬人致死,人民安全成為稀缺,英國殖民政府即出台消滅眼鏡蛇的施政目標,頒布法令,獎勵每打死一條眼鏡蛇皆可領取賞金。於是印度人開始大量養殖眼鏡蛇領賞。殖民政府不堪負荷賞,取消了賞金。於是,養蛇的印度人就放生了眼鏡蛇眼鏡蛇野外大量繁殖,危害數百倍於前。
但是歷史總是諷刺的相似,美國因稀缺的詛咒,付出更慘痛的代價。美國因為幅員遼闊,治安不良,人身安全成為稀缺,於是為了保衛身家性命的目標,人人希望擁槍自衛,於是出臺了美國憲法1789年增修的權利法案(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一至第十條),其中的第二條修正案:「紀律良好的民兵隊伍,對於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實屬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
但當人人都擁有槍枝時,社會卻諷刺的更不安全。據瑞士智庫「小型武器調查」(SAS)指出,美國每100人擁有120把槍械,遠高於飽受7年內戰之苦的葉門,而此地區擁槍率不到美國的一半;全球8.57億把民用槍枝中,美國人就持有3.93億把,佔整體46%。蓋洛普民調(Gallup)2020年10月數據顯示,美國成人高達44%生活在擁槍家庭裡,1/3擁有自己的槍枝。(見每百人擁120槍!美「大規模槍擊淪日常」狠奪2千命 死亡輪迴無解)有人因此戲稱「在美國買把槍,比買個麥當勞的漢堡還容易」。全美的麥當勞不過14,000家,但有執照的實體及網路槍店,多達55,000家。(見花俊雄/歷史因素造成美國難以控管槍枝
美國雖然是世界第一的強國,卻無力遏止國內槍械暴力。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WONDER數據庫顯示,2017 年總共有 39,773 美國公民死於槍支暴力,比將近20年前的 1999年幾乎多出10,000人,是自1979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據統計美國每年平均死於槍下的亡魂是109人/天,也就說每年平均死亡總人數約39,785人,占比打了20年的美國越戰(1955-75年)軍人總死亡 58,209 人的 68%。拜登總統認為美國的槍械暴力已經成為傳染病,造成全國每年2,8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在2021年允諾從聯邦經費中拿出3,500億美元改善治安。(詳細,請看拙文美國槍械暴力比新冠情疫嚴重,已無力遏止槍械暴力沉痾之真相─美中經濟(39)
稀缺的詛咒本質上就是讓個人的目光如豆的目標,而因小失大。稀缺往往讓政府施政產生社會學所說的非本意的後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即是說,每一個成為目標的措施都會變成一個糟糕的措施,這可以解釋經濟學理性預期的概念─即若員工都知道以每月售出的汽車數量為獎勵的目標,他們可能會以虧本的低價賣出更多的汽車。
為什麼呢?可以避免稀缺的詛咒嗎?
通常人們的選擇決策)都是理性的─即把自己擁有的資源價值最大化。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理性的話,我們所權衡的人生目標,必須全面,包括長期的與短期的。眼前的目標雖可獲得解燃眉之急之物,但長期可能失掉很多更可貴的東西。例如,前面所說窮困的張三,不管選擇買高檔冷氣或摩托車,都不是理性的的使用自己稀缺的資金。窮人要跳脫貧窮陷阱稀缺的詛咒,就要自我約束短期的需要,而投資自己長期的未來,把錢花在刀口的改善自己賺錢的能力和知識。同理,政府必需精準扶貧,不宜浪費稀缺的政府預算全民發現金紓困(效仿美國、日本國民黨提案: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紓困),既不能幫助窮人跳脫貧窮陷阱,還會引發另一波代價慘痛的稀缺的詛咒─即富人用紓困金炒作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不良債權金融危機。(詳細,請看拙文中國威權主義優於美國民主,見證了中國崛起往上升美國霸權走下坡─深度政經分析(6)
一件原本珍貴稀缺公共財競爭下其價值就會煙消雲散。這是近代經濟學上有名的租值消散(The Dissipation of Rent )─即本來有價值資源資產,由於一些原因(如競爭)而價值下降或價值消失。它是另一個角度看社會成本,及另一個角度看科斯定理。(見《中國的前途-增訂本張五常)於是,租值消散是另一種稀缺的詛咒。
結論:
人們的選擇決策)都是理性的─即把自己擁有的資源價值最大化。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理性的話,我們所權衡的人生目標,必須全面,包括長期的與短期的。窮人要跳脫貧窮陷阱稀缺的詛咒,就要自我約束短期的需要,而投資長期的未來,錢花在刀口的改善自己的賺錢的能力和知識上。政府必需精準扶貧,不宜浪費稀缺的政府預算全民發現金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