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美國與印度的例行性演習,今年首度選在印度北部,距離中印爭議邊界不到百公里的地點舉行,引起不少關注。無獨有偶地,印度的地緣戰略專家也罕見地投書國際媒體,建議如果台海真的爆發戰爭,印度可以在中印邊界展開第二條戰線,以牽制中國。這篇文章認為,如果中國在台海取得勝利,那下一個爆發戰爭的地點,一定是中印的爭議邊界。之前中印雙方已經因這些爭議邊界,出現過多次的衝突,中國接下來非常有可能會攻擊印度,奪取這些爭議地區的領土。由於美國也正全力拉攏印度,組成圍堵中國的同盟,印度未來的走向,將大幅影響印太地區的情勢。

身為印度洋的區域大國,印度多數時候選擇向東往孟加拉灣,或向西往阿拉伯灣發展,與這兩個海域的周邊國家有頻繁往來。相反的,較少向北方發展,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喜馬拉雅山山脈這個不易跨越的天然障礙阻擋。但是也有例外的時候,在印度被英國佔領,淪為殖民地時,印度被捲入當時的帝國競逐,有一段向外擴張的時期,除了向東北方奪取緬甸外,也朝北方進入西藏,並藉由西北方的阿富汗,試圖進入中亞一帶,將勢力伸入亞洲大陸的深處。關鍵原因在於當時的俄羅斯,除了不斷向東,掠奪西伯利亞的大片土地外,也開始覬覦中亞地區,在併吞今日的哈薩克以後,企圖再往南推進。

從18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俄羅斯與英國的擴張競爭,深入了亞洲大陸的中心地帶。
從18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俄羅斯與英國的擴張競爭,深入了亞洲大陸的中心地帶。

俄羅斯的野心非常大,兵分多路進行擴張,除了哈薩克以南的幾個中亞汗國與阿富汗都受到威脅外,連中國的新疆也受到俄羅斯勢力的侵擾。英國當時研判,再這樣下去,俄羅斯的勢力遲早會控制整個中亞,並藉道阿富汗從西北方威脅英屬印度。當時的中國在清政府主政下,國力孱弱不堪,難以抵擋俄羅斯在新疆的蠶食鯨吞,英國當然知之甚祥。因此英國認為俄羅斯的勢力一旦進入新疆,西藏也將不保,即使有喜馬拉雅山山脈這個天然屏障,也擋不住俄羅斯往南擴張,從正北方攻擊英屬印度。為了避免英屬印度未來被俄羅斯兩路夾擊,英國決定更加積極擴張,先下手為強。

英國首先出兵阿富汗,在1839年至1842年間,爆發了第一次阿富汗戰爭,英國取得了初步的勝利,攻下首都,扶植了親英的新政權。但就如同今日美國所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一樣,能佔領阿富汗,不代表能有效控制阿富汗。當時的英國一樣受到各個部落的抵抗,阿富汗的游擊戰士,不斷襲擾英軍,導致英軍士兵損傷慘重。英國在歷經多次撤退、增兵,反覆作戰後,終於決定結束戰事,整場戰爭就在戰術上勝利,戰略上慘敗之下,無奈結束。而俄羅斯仍持續不斷從北方逼近阿富汗,也因此種下了第二次英國與阿富汗戰爭的種子。

英國在1878年,再次向阿富汗進軍,此時俄羅斯的勢力幾乎已經直抵阿富汗的北境。當時阿富汗為了抵禦英國的攻擊,轉而向俄羅斯要求協助,但一來俄羅斯還不想直接與英國爆發衝突,二來俄羅斯也想坐收漁翁之利,因此拒絕了阿富汗的請求。英國也記取了第一次英國與阿富汗戰爭的教訓,所以採取速戰速決不戀戰的策略,成功扶植態度較親英的政權,在不佔領阿富汗的情況下,取得了影響阿富汗內政外交政策的地位。最後在1919年,雙方又因邊界問題而爆發了第三次阿富汗戰爭,但此時已接近英國終止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了。

至於英國進入西藏,一開始單純出於對西藏文明的好奇,因為這個長期處於鎖國狀態的神秘國度,從未有西方人踏入過,在那個地理大發現的時代,這幾乎是難以抗拒的誘惑。但很快的,英國人發現俄羅斯對中國新疆地區的侵略,遲早會擴張到西藏,再加上英國人也希望加強控制在喜馬拉雅山山脈南緣的小型王國與半獨立的土邦,因此積極朝北方進軍。英國先後併吞了尼泊爾、不丹與多個小型土邦,最後入侵錫金,於1888年與藏軍爆發戰爭,稱為隆吐山戰役。藏軍在戰敗後承認錫金受英國保護,重新劃定邊界,雙方暫時退兵。

但英國的憂慮並未因此消失,因為俄羅斯併吞新疆的動作越來越大,英國於是又在1903年出兵,這次直接攻陷西藏首府拉薩,在清政府介入斡旋下,雙方再度簽定條約,英國承諾不再進攻西藏,清政府則保證不讓外國勢力進入西藏,這裡的外國勢力,想當然耳指的就是俄羅斯。至於英國對緬甸的侵略,則可分為三個階段,前後爆發三次的英緬戰爭,從1824年直到1885年為止,最後緬甸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十八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英國以英屬印度為基地進行的領土擴張,大幅度改變了南亞、東南亞、中亞的情勢。

羅興亞難民危機(上):從失去家園的若開族人說起|方格子 vocus

若開邦落入英國手中後,若開族人的命運並沒有改善,因為在當時,經濟掠奪是主要殖民目的,而英國也不例外。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孟加拉時,曾導致大規模飢荒,使數百萬人死亡,若開邦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的情況可想而知。若開邦, 羅興亞人, 難民, 緬甸, 穆斯林, 孟加拉, 邱吉爾, 翁山蘇姬, 羅興亞人, 緬甸, 孟加拉, 英國, 地區, 邱吉爾, 穆斯林, 佔領, 家園, 殖民

所以從歷史來看,從印度向北擴張,並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英屬印度時代就已經證明過這件事。隨著科技的進步,戰爭走向立體化,空權已主宰了大半個戰場,喜馬拉雅山這個天然屏障的影響性也變的越來越小。當然,今日的印度算是個民主國家,向外侵略的可能性極低,西北方更有宿敵巴基斯坦,印度今日的主要國家戰略,又回到向東發展,橫越孟加拉灣,加強與東南亞的經貿與安全合作上。但這不代表印度就會輕忽北方的威脅。一來這攸關長期以來的中印邊界爭議,二來在美國積極籌組對抗中國的圍堵線下,這對印度來說,有其國際戰略上的利益。

不過,印度一直是不結盟運動的主要帶領國,從冷戰時期就一直游走於蘇聯與美國之間。即使到現在,仍然一邊派兵參加俄羅斯的東方2022演習,一邊與美國合作,印度會不會繼續奉行這樣的政策,還有待觀察。但與美蘇冷戰不同的是,過去美蘇冷戰的熱點,距離印度洋有一段距離,但今日的中國與印度卻只有一山之隔,印度很難置身事外,這可能是其中最大的變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