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坦白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辭世對我而言感觸甚多,雖然相隔萬里,也毫無任何關係,但心底那一絲絲的哀傷卻綿綿不絕……或許從小是由接受日本教育,本身是花道(小原流)老師兼企業負責人的祖母帶大,不知不覺間,也可能是一種薪火傳承的必然性,對於經歷二戰烽火卻依舊咬緊牙關,以優雅雍容之姿面對人生曲折的長輩們,我始終抱持著尊敬,乃至於是敬畏之意;
從菊花王朝空、無之間所綻放的大和雅氣、日不落帝國華、貴所襯托而出的名家風範,我想,這不是戲班子或政治人物所能刻意仿效或自行僭越的,當然,這絕非冒犯或魯莽之言,換句話說,正因為有法蘭西一次又一次的共和革命之血,將自由、平等、博愛之種撒在歐陸,日耳曼的鐵血征途與野心勃發(兩次!),英國的君主立憲與議會制度,數百年來遵行體制內的改革(當然也爆發過分裂跟內戰),代代名相的先知膽識,方能彰顯其可貴與精神……無須披上假共和實獨裁的糖衣,王冠之下,傾力而為,澤被聖土,至死方歇。
或許百年之後,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版圖與盟邦將不復存在,但迴盪耳邊的
Send her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是帝國的榮光,也是吾等有幸的見證。

重新為各位介紹,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無畏霜雪的英王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 / 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1895-1952;在位:1936-1952)
「至高榮譽者,即是為他人服務。」,正是他所留下的名言之一。
當年藉由《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再次重返英倫,擁抱廣大群眾,身為奧斯卡金像獎桂冠之作的故事主人翁,也是英王查理(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的祖父,於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在位時誕生,幼名喚為艾伯特(Albert),亦來自早逝曾祖父親王(Albert, Prince Consort)之名的喬治六世,其實和一般人心目中對皇室成員(aka.貴公子)的「憧憬」……
嗯,完全不符合!
左右手,罹患重度協調障礙;兩隻腳,也帶有些畸形,也就是所謂的「X」型腿;更糟糕的缺陷(弱點),也是世人所熟知的是,艾伯特有非常嚴重的「口吃」跟「上台恐懼症」!
期期艾艾之際,這不只是憧憬幻滅,更可說是嚴重低於皇室既有標準(沒有不敬的意思),但當年英國人萬幸的一點是,他是次子,沒有繼承寶座的第一順位壓力,而且兄長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1894 – 1972)更是英挺帥氣又風流倜儻的皇室準接班人,當時各項表現都極為優秀,允文允武,是備受世人矚目且喜愛的貴公子。
愛德華八世
或許是註定的「幸運」吧?
艾伯特王子,因為少了儲君的羈絆與束縛,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得以獲准進入皇家海軍服役,擔任前線軍官(威爾斯親王因為是王室第一順位繼承人而無法同行),並且在選擇妻子,以及養育子女時能擁有更寬廣、更自由的空間;擺脫了媒體和內閣有形、無形間的「關注」,也讓他得以有機會喘息……但畢竟是皇室重要成員,公眾演說在所難免,所以艾伯特也積極尋求醫學和物理治療,希望難堪的狀況得以改善。
接受了澳洲籍語言障礙師羅格(Lionel Logue,1880 - 1953)多年的治療課程,從一個字到一句話,從一句話到一篇文章,艾伯特像懵懂孩子般重新學習說話方法。期間遭逢低谷與挫折,雖尊為米字旗下萬人之上的王子,但也是一介凡人,差點還因談吐未見好轉、情緒崩潰而放棄一切。
親密的牽手鮑絲.里昂(Elizabeth Bowes-Lyon,1900 - 2002)在一旁不斷為他打氣,期盼艾伯特王子能努力克服自己的心魔與陰影。
西元1936年的1月20日,艾伯特默默望著兄長即位,登基成為新任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
王子的童話故事,到此告一段落……

錯!命運的骰子,往往不是由自己所擲下。
同年12月,英倫島上的刺骨寒風依舊,但王宮內的氣氛卻顯得異常詭譎,

「我發現,無論我有多麼願意履行國王的責任,在得不到我所愛的女人的幫助和支持之下,去承擔如此沉重的責任是不可能的事。」
,愛德華八世公開廣播。

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維繫與女友辛普森間堅定不渝的戀情,同時也不願引發國會倒閣後的帝國憲政危機(註),愛德華八世選擇以王者之尊批准了自己的退位法案,用負責任的態度面對感情,但也以不太負責任的態度,倉促地放下了國政,決定遠走奧地利;
這個時候,可能從未想過,連做夢也無法預見到,艾伯特,自己有朝一日將以「喬治六世」的尊貴身分賜號兄長為「溫莎公爵」,並在隨即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際,站上了廣播台前,發表了穩定國家、安定軍心的全大英帝國領地正式宣戰演講……
口吃的陰霾,此刻終於化為上帝所賜予的祝福,旭日朝陽在烏雲陰霾之中,綻放出萬丈光芒,融化霜雪:
在上帝的幫助之下,我們終將取得勝利!
我們被迫捲入衝突,因為我們被要求與盟友們共同迎接一項挑戰,而且如果「它」佔上風的話,勢必將對世界上的任何文明跟秩序帶來致命性的破壞!
「它」,是允許一國在自私地追求權力時,可無視其條約和神聖承諾的原則;制裁或對其他國家的主權獨立進行侵略時,動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
我要求所有人,在這個嚴峻的時期裡,保持冷靜、堅定和團結。任務會相當艱鉅。未來可能還會有黑暗的日子要攜手度過,戰爭不會侷限於戰場。但我們只能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並虔誠地將我們的一切交託給上帝。
鏗鏘有力,不做作也不矯情,一場短短的宣講,鼓舞了整個英國人民,不畏戰也不怯戰的喬治六世,更不願聽從內閣或幕僚的規勸避居鄉間或偏安加拿大,而是堅守在大倫敦市區與無數人民站在一起,挺住納粹德國無間斷的砲彈空襲。
他也趁空檔練習手槍等近距離交戰技能,以防希特勒的魔爪萬一登陸時,他能以國王之尊站在前線,游擊巷戰也好,平原對峙也罷,目的就是要殺敵衛國!
揚神威,張天網,
保王室,殲敵方,
一鼓滌蕩。
破陰謀,滅奸黨,
把亂盟一掃光;
讓我們齊仰望,
天佑國王!
《天佑國王》(God Save the King)的第二段歌詞
西元1939年時,喬治六世成為首位在美國發表〈獨立宣言〉脫離英國統治之後,蒞臨新大陸美國進行正式訪問的英國君主。
在喬治六世多次的信心喊話跟親自訪視下,日不落帝國即使處境艱辛,王弟肯特公爵(Prince George, Duke of Kent)也不幸在西元1942年8月陣亡,但英國總算是安然度過了納粹的侵略危機,喬治六世與首相邱吉爾,還有無數英倫子民,齊心捍衛了歐洲最後的自由防線,更守護了文明世界得以延續的神聖堡壘!喬治六世在人民心中,也不再是年輕時口吃靦腆的艾伯特王子,而是備受愛戴、廣獲尊崇的一代帝王!
西元1952年2月,距離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場合,也就是1月底於機場歡送出訪澳洲與肯亞的長女伊莉莎白公主不久後,喬治六世因累積大量菸癮,還有戰時過度操勞所引發的後遺症(肺癌),2月6日與世長辭,享年56歲。
「海德公園角」(Hyde Park Corner),是當時國王過世時的行動暗語;隔年6月2日,已即位女王的伊莉莎白完成加冕儀式。

西元2022年9月19日,待完成國葬大典之後,伊莉莎白女王將安葬於溫莎城堡旁的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 Chapel),與夫婿菲利浦親王,還有父親喬治六世、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跟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永遠團圓相聚,不再分離。

註:
英國國王同時是英國國教會(基督新教的一支)的最高領袖,而根據英國國教的教義規定,反對前配偶仍在世的離異者再婚,但辛普森不只已離婚過一次,與愛德華交往時也正準備與第二任夫婿辦理離婚手續,故此一皇室婚配若成,將跟國教會的領袖身份與神聖資格發生嚴重衝突,足以動搖信仰根基,加上內閣將集體辭職,觸發國會大選,亦會違背國王作為政治中立之立憲君主的憲政方針,故兩難(宗教信仰、民主政治)均無法權衡、取捨之下,愛德華八世只能以退位收場。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