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左式春秋》

字詞 替罪羔羊
注音 ㄊㄧˋ ㄗㄨㄟˋ ㄍㄠ ㄧㄤˊ
漢語拼音 tì zuì gāo yáng
釋義
根據《舊約聖經.利未記》記載,若有人犯了罪,需找沒有殘疾的羊為供物,按手在羊頭上,並將羊宰殺,表示自己的罪過由此羊代受;祭司用指頭蘸些羊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後比喻代人受過的人。如:「他不是真正的兇嫌,可能只是替罪羔羊而已。」
詳情請參閱《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辭典檢視 [替罪羔羊 : ㄊㄧˋ ㄗㄨㄟˋ ㄍㄠ ㄧㄤˊ]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字詞:替罪羔羊,注音:ㄊㄧˋ ㄗㄨㄟˋ ㄍㄠ ㄧㄤˊ,釋義:根據《舊約聖經.利未記》記載,若有人犯了罪,需找沒有殘疾的羊為供物,按手在羊頭上,並將羊宰殺,表示自己的罪過由此羊代受;祭司用指頭蘸些羊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後比喻代人受過的人。如:「他不是真正的兇嫌,可能只是替罪羔羊而已。」也作「代罪羔羊」、「替罪羊」。
衍生故事:
話說在西元1550年,也就是明王國世宗嘉靖29年的六月時(陽曆換算約莫就是9月下旬,接近月底),多次呼籲關內的明國應開放通商,可始終都未獲得官方正面回應的北方韃靼族領袖俺答汗(1507-1582),在耐心耗盡、不願久候的情況下,決定親率鐵騎南征,更一路大軍開拔,浩浩蕩蕩越過萬里長城,除了直搗大明中樞,甚至進逼至明國首都燕京(今中國北京市),要求兩國展開交流與對話……
牌桌上的小動作,如「最近五百副牌才加進去的摸戒指」,虛實真假之間,自然是有籌碼的同花順講話;但戰場上,毫無疑問就是拳頭發聲!而韃靼人的武裝入侵,後來也就成為中土歷史教科書裡相當著名的「庚戌之變」......天干地支,「戌」字也,正好帶著消滅、枯竭之意。
面對外國勢力的登門踏戶的直球挑釁,當時掌握明國行政機器,官拜內閣之首的嚴嵩(1480-1567),由於長年的貪污濫權,幾乎都將國家編列的軍事預算與國務特支費通通搬回私人金庫,用以作為宅邸內的大小自由花用,因此明國武力沒有與時俱進的更新,也根本就缺少所謂的即戰力來抗敵!

人家用WIN 10,你還在98,當然會被巴!

眼見敵軍壓陣,嚴嵩想當然耳虛心不敢應戰,害怕一出兵,呃,整個國庫掏空的惡行就此露餡……只不過,嵩爺冰雪聰明(咦?不聰明怎麼當高官?),即刻傳令,要求兵部尚書丁汝夔(1497-1550)負責對外發言:

「@ALL 叮咚!大家聽令!所有將領都不准出擊!違者將以抗命罪論處!收到後請回覆確認。」

「主管」在工作群組發了指示,部屬們就算百思不解,依舊乖乖聽話;可俺答汗入關一看……咦?明國怎麼沒半個人出來跟我PK?是把我當塑膠膩?
還是在座的各位,明國上下各個都是塑膠?

職場產業|方格子 vocus

探索方格子 vocus 在職場產業的主題內容!還有其他多元主題:電影戲劇、投資理財、閱讀書評等許多優秀內容創作者的創作內容!快來看看吧!
就這樣,俺答汗與韃靼軍隊,整整在燕京周圍大肆搜刮了八天八夜,毫不客氣地把所有該拿該搶的糧草、食物、錢財、女人、小孩等通通搬走,比颱風天前夕、封關清零前的大賣場更誇張,而且不費一兵一卒,連戰鼓都免了,光榮凱旋,高歌返回塞外!
哎呀……明國百姓這下可就吹鬍子瞪眼睛,萬般不爽啦!我們每年辛苦工作,繳稅賦或糧食給朝廷,就只圖一個主權與尊嚴,就算軍方沒主動還擊,但外族入侵領土,總是要合理反擊或加以應對吧?現在韃靼人眼巴巴進入我們的國土,踐踏大明的國格,怎麼沒有人肯出面保護我們的人民呢?甚至連開個「國際記者會」都沒有?活生生讓百姓變成海鮮......龍蝦(又聾又瞎)!
嵩爺,嗯哼,或許在心中暗自盤算著,民怨高漲之際,主子世宗一氣之下,必定會怪罪眾臣。如果我不事先喬好後路,尋找斷點,恐怕自己的官位,乃至於人頭都有可能不保……所以囉,他馬上來個甩尾加大轉彎,反過來,義正嚴詞、義憤填膺地要求監察部門的御史大夫等人……
即刻彈劾!
下罪嚴懲!
不容寬待!
誰?他自己?錯!看官您想太多了,難怪沒辦法當官爺......
嚴嵩下令,馬上彈劾丁汝夔,認定他禦寇無策,完全失能也!
唉呀呀!這下子丁汝夔可說是啞巴吃黃蓮了!明明是你權臣嚴嵩懼戰,所以傳令要我不准開戰,LINE群組也是用我的帳號發的!可現在出包了,韃靼凱歸,你卻要我擔起這個罪,那我、我、我豈不是成了替罪羔羊?眾矢之的?
嵩曰:「我在,必不令公死。」
,《明史》
但是,生性可能單純,又帶點善良的丁汝夔,仍篤信嚴嵩的保證,也期盼在最後一審,也就是皇帝殿前御判當中,貴為上司的嚴嵩能幫他多講幾句好話……若不能擔保脫罪,至少也有尋求減刑的機會!可遺憾地,城府猶如萬丈深淵的嵩爺,絕對沒那個好心!最終,殿前大審裡,嚴嵩在明世宗面前半句話、半個字都沒說(及見帝怒甚,竟不敢言),眼睜睜地,或許內心竊笑著,看著明世宗作出最後的判決:
「坐汝夔守備不設,即日斬於市,梟其首,妻流三千里,子戍鐵嶺…汝夔臨刑,始悔為嵩所賣!」
,《明史》
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