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选举牵动两年后的总统改选,蓝绿白都有著输不得的压力。」

沈有忠

2022年10月8日,台北,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黄珊珊、陈时中同场出席“2022台湾气候行动博览会《气候治理、净零台北》对话”。
2022年10月8日,台北,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黄珊珊、陈时中同场出席“2022台湾气候行动博览会《气候治理、净零台北》对话”。摄:陈焯煇/端传媒

【编者按】台湾将于11月26日举行四年一次的地方选举,本次选举将选出县市首长与地方民意代表,被视为指标的首都台北市长选战,则呈现出国民党蒋万安、民进党陈时中与无党籍黄珊珊的“三强鼎立”态势。

蒋万安代表著深蓝选民的托付,并再为国民党争取话语权;在台北市“蓝大于绿”的选区结构下,陈时中以防疫指挥官的高人气希望让绿地重现;而黄珊珊则被视为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的政治代理人,以延续柯文哲的影响力。台北市的选举牵动两年后的总统改选,三名候选人不仅背负著政党的使命、也是个人未来政治职涯能否再往上一层楼的一场选战。

(沈有忠,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

今年年底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首都台北市再次出现三强鼎立的局面,国民党象征世代交替的代表,中生代期待已久的立委蒋万安;民进党因过去两年防疫有功而声名大噪的前卫福部长陈时中;民众党虽然没有提名,但由现任市长柯文哲安排接棒的前副市长无党籍的黄珊珊,是目前台面上三位最有实力的候选人。

对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而言,台北市的选举牵动两年后的总统改选,也因此都有著输不得的压力。对于三位候选人来说,某种程度上不仅是背负著政党的使命、甚至是个人未来政治职涯能否再往上一层楼的一场选战,蒋万安在这个层次上特别受到关注。

2022年9月2日,台北,蒋万安到市场拜票。
2022年9月2日,台北,蒋万安到市场拜票。摄:陈焯𪸩/端传媒

蒋万安再为国民党争话语权

蒋万安身为蒋家后人,象征著根正苗红的国民党菁英,蒋的参选对不少自诩为正统国民党,也就是俗称的“深蓝”选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国民党来说,台北市长的这场选战中,蒋万安可以说是国民党期待已久的政治明星,在前一届2018年的选举,提名阶段就已经有不少国民党基层力挺参选的呼声。经过再一届立委职位的洗礼后,今年蒋万安正式出马参选,挑战首都市长大位,不仅是个人政治生命在再上一步的挑战,背后也隐隐有著背负著国民党世代交替的使命。从国民党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光复台北”,蒋万安不仅将取得未来角逐党主席的资格,顶著首都市长的光环,甚至也有了更往上一层楼的入场券。然而蒋万安特殊的家世背景,使得资深媒体人周玉蔻在爆料蒋万安与蒋家关系的同时,过去威权时期的记忆,也因此又再度悄然出现,引发不少议论。

就台北市的选区结构与特性来看,政党结构基本上是一个蓝大于绿的选区,且因为是首都,过去党国威权时期迁台的外省社会菁英,多在此生根落地,使得台北市的选民结构比起其他县市更显得特殊。尽管已经有著第二代、第三代的经营,在台北市仍旧有著一种独特的外省蓝的气息。蒋万安身为蒋家后人,象征著根正苗红的国民党菁英,蒋的参选对不少自诩为正统国民党,也就是俗称的“深蓝”选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时报》甚至以“蒋万安必须为他的曾祖父洗刷冤屈”为主题发表社论,之中代表著深蓝支持者对蒋万安抱持特殊期待的意涵不言而喻。这里的期待,不仅是替国民党光复首都,甚至有著替过去党国历史再次争取新的话语权的意义。

且不论蒋万安个人是否有替蒋家洗刷污名的使命,只要蒋万安参选,蒋家在台湾的历史与功过争议,终将免不了紧紧跟随著他。这个形象和相关的争议,在台北市因为选区结构的特性,或许不会是包袱,但如果跳脱台北,蒋万安若要带领国民党、甚至在未来更上层楼,蒋万安的身世与蒋家的争议,都可能成为国民党继续深化本土改革的障碍,稍有不慎,都可能引来威权与党国复辟的挑战。

此次蒋万安面对身世之谜的爆料,卷入风波时维持低调,一方面是希望不要影响到年轻、改革的形象,对中间选民的吸引力,二方面家世背景毕竟不是蒋万安可以选择,保持低调应对,也是相对理性的策略。目前看起来,蒋万安身世之谜这一个议题,并没有在台北带给蒋万安或是国民党太大的选举压力。反而因为议题操作太过于露骨,也殃及无辜,短期内甚至伤害到了陈时中的选情。

2022年10月13日,台北,陈时中出席活动后上车离开。

2022年10月13日,台北,陈时中出席活动后上车离开。摄:陈焯𪸩/端传媒

防疫成效成陈时中选情双面刃

陈时中是因为疫情而崛起,个人的群众基础不深厚,在台北市必须仰赖绿营基本盘,加上中间选民,再加上三脚督的格局才有可能胜出,三者缺一不可。

提到陈时中,回到民进党的选情来看,台北市向来算是民进党的“艰困选区”,在蓝大于绿,且深蓝基本盘稳固的条件下,民进党在台北向来处于被动。市长开办民选后,仅陈水扁在1994年因为蓝营分裂而以43%得票率当选,且在第二届1998年选举时,陈水扁尽管有七成施政满意度,仍不敌马英九无法连任成功。陈水扁的经验,或是马英九、郝龙斌的背景,都凸显了台北市作为泛蓝、甚至是深蓝大本营的选区结构。

此次民进党本来寄望于陈时中能够挟著防疫指挥官的高知名度,加上疫情初期台湾成为防疫典范的模范生,在台北市能够再由陈时中让绿地重现。但陈时中作为技术官僚背景,在这次选举之前从无选战经验,群众魅力较低。不仅如此,疫情发展变化快速,当下动辄数万人的确诊资讯,对陈时中而言,疫情初期的防疫成绩,加分效果显然已经出现瓶颈。

陈时中是因为疫情而崛起,个人的群众基础不深厚,在台北市必须仰赖绿营基本盘,加上中间选民,再加上三脚督(三强鼎立)的格局才有可能胜出,三者缺一不可。绿营的基本盘目前看起来稳固,但中间选民的开拓目前看来陷入困境。不仅如此,与1994年的三脚督相比,1994是泛蓝分裂,自然有利于民进党提名的陈水扁。

如今黄珊珊挟著无党籍加上柯文哲的加持,基本盘不只是中间选民,更瓜分了浅蓝与浅绿的选票,对民进党与陈时中而言,三脚督的格局不仅没有变成利多,反而威胁到中间选票的开拓能力。要如何在最后一个多月让陈时中获得独立选民的青睐,是民进党能否让台北市绿地重现的关键。

2022年9月25日,台北,黄珊珊在竞选造势活动上。

2022年9月25日,台北,黄珊珊在竞选造势活动上。摄:陈焯𪸩/端传媒

黄珊珊作为柯文哲的政治代理人

黄珊珊以无党籍身份参选,不是代表民众党,就是希望扩大中间选票的基础,以柯文哲代理人的身份延续柯文哲的政治影响力。

最后是柯文哲力挺,以无党籍参选的黄珊珊。如果说蒋万安的参选意味著国民党深蓝者的托付,以及个人政治生涯继续攀升的意义;陈时中则是背负民进党对首都绿地再现的期待;那么黄珊珊可以说是柯文哲的代理人,具有延续柯文哲政治声量的目的。

也就是说,就三位候选人投入选战的意义来说,蒋万安有党和个人的因素;陈时中则是背负政党使命;而黄珊珊绝大多数是人的因素,而且不是她自己,是代表柯文哲。黄珊珊被视为柯文哲代理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众党作为“一人式政党”,和过去的亲民党做为宋楚瑜一人式政党非常像。而黄珊珊以无党籍身份参选,不是代表民众党,就是希望扩大中间选票的基础,以柯文哲代理人的身份延续柯文哲的政治影响力。

以目前台北市选战的议题,充满著柯文哲和陈时中对于防疫议题的攻防来看,仿佛柯文哲才是竞选主角,黄珊珊的声量反而远低于柯文哲。候选人新闻版面被操盘手占据,这也是黄珊珊被视为柯文哲代理人的一个特殊现象。民众党的崛起,主要的政治版图就是独立选民,以及部分浅蓝、浅绿的支持者。此次台北市的选战对于国民党、民进党而言,除了固本(基本盘)之外,如何在柯文哲、黄珊珊的影响下开拓中间选票,或至少留住浅蓝、浅绿的票源,成为两大党的重要课题。

2022年8月31日,台北,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陪同民众党参选人登记参选。

2022年8月31日,台北,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陪同民众党参选人登记参选。摄:陈焯𪸩/端传媒

地方选举后蓝绿白的下一步

国民党的胜败,将直接牵动朱立伦是否能巩固党内领导地位;对民进党而言,则需慎防2018年地方选举大败的历史重演。而无论高虹安、黄珊珊是否胜出,柯文哲参选2024年总统大选几乎已是定局,

最后,综观此次地方选举的后续影响,可以再分析三党未来动向(对内),以及对两岸关系(对外)两个层面来看。

对内而言,地方选举向来被视为具有执政党期中选举,或是下次总统大选前哨战的意味。由于现任总统蔡英文已是续任,依宪法规定无法再连任,因此年底的大选势必开启“后蔡英文时代”三党的布局。

对国民党来说,朱立伦从担任党主席到此次主导县市长提名的过程,都充满党内的杂音与挑战。此次选举国民党的胜败,将直接牵动朱立伦是否能巩固党内领导地位,以及问鼎2024年总统大选的可能性。

国民党从韩国瑜在2018年掀起韩流、再到2020年总统选举惨败,甚至在高雄遭到罢免,如同洗了一次三温暖,党内世代交替的气氛也被打乱。朱立伦从选举党主席,到过去一段时间领导国民党,带领党的方向持续受到深蓝、战斗蓝、韩粉的质疑,党内不满朱立伦领导风格的杂音几乎从未止歇。包含对两岸论述、对美日关系的主张,再到选举时在桃园、高雄、甚至苗栗的提名争议,一再显示朱立伦的领导地位仍不稳固。

如今看来,高雄、台南的选情对国民党来说极不乐观,如果张善政也未能在桃园胜选,苗栗败给党内恶斗,甚至台北市、新竹市两个三脚督的选区也都败选的话,深蓝、韩粉、战斗蓝势必再掀起清算朱立伦的主张,朱立伦几乎等同于提早出局。侯友宜会不会在这样的氛围下“黄袍加身”,成为新的共主?或是又再陷入如同之前韩国瑜败选后的权力真空?值得关注。相反的,即使南台湾二都双输、但赢下桃园、新竹、台北甚至苗栗,朱立伦都将重新获得更强的正当性领导国民党继续改革。不过目前看起来,整体选情对国民党、对朱立伦来说并不乐观。

对民进党而言,需慎防2018年地方选举大败的历史重演。以六都来看,目前看来民进党的目标就是扩大南台湾(台南、高雄)领先优势;中部(台中)力求稳住基本盘,小输为赢;北台湾则是坐一(桃园)望二(台北)抢三(新北)。对民进党来说,定义选举的成败不在总席次,关键可以说落在北台湾,尤其新竹、桃园、台北这三个选情胶著的选区。

民进党此次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蔡英文总统已经无法连任,选后对2024的影响比较间接,仍要看各派系领袖选后的角力。这其中,正国会的林佳龙直接参与新北选举,选赢选输都是难题。选赢了,将困在新北无法挑战2024;选输了,连丢台中、新北的压力也难以提振正国会的影响力。

另外对新潮流或是英系来说,如果北台湾至少守住桃园,甚至抢下台北、新竹,尽管总席次不理想,但也维系了蔡英文做为党主席的党内领导权,在2024的人事上蔡英文主席仍将保有影响力。相反的,如果桃园、台北、新北、新竹全盘接墨,是为惨败。按照过去的惯例,内阁改组、总统辞去党主席都很有可能发生,后蔡英文时代将提前开启。赖清德、郑文灿、甚至是刚入党的陈建仁,都很有可能要提早对决。北台湾的选情对民进党而言,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后是民众党与柯文哲的选后动向。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新竹市的高虹安、台北市的黄珊珊是否能够胜出,都只是柯文哲角逐2024总统大位的“兵推”以及选战演练。柯文哲参选2024年总统大选几乎已是定局,台北、新竹能够胜选,将延续这两个选区的选战策略扩及全台,并且至少握有两席地方首长的行政资源和争取新闻版面的管道。如果台北、新竹两个选区都输,也不会撼动柯文哲参选的决心,但势必要重新制订竞选的策略。在没有行政资源的情况下,柯文哲将更仰赖空战的声量。在只剩下立法院党团的条件下,要如何维系柯文哲的政治影响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2022年9月15日,新北市,台湾副总统赖清德陪同新北市长候选人林佳龙到宫庙拜票。

2022年9月15日,新北市,台湾副总统赖清德陪同新北市长候选人林佳龙到宫庙拜票。摄:陈焯𪸩/端传媒

地方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

两岸终止交流的状态,或是中共单方面加重对台的文攻武吓,都已经成为过去一两年的常态现象,要在地方选举发酵并不容易。

至于选举结果是否会对两岸关系产生影响,或是两岸关系目前的紧张,是否也会影响选举结果,也都值得关注。

对台湾的选举来说,两岸关系和选举结果始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处在极为低迷的阶段,加上疫情影响,两岸之间各项交流几乎都处于终止状态。整体而言,两岸关系对地方选举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的原因在于今年的选举不是中央层级的选举,地方选举仍偏重候选人形象、地方建设议题、资源分配与基层动员⋯⋯等,两岸的议题对选民的投票行为影响较小。此外,两岸终止交流的状态,或是中共单方面加重对台的文攻武吓,都已经成为过去一两年的常态现象,要在地方选举发酵并不容易。

再把因果关系换过来看,地方选举的结果是否影响后续两岸关系的发展,恐怕也极为有限。两岸关系目前已经提升为国际化议题,受到俄乌战争影响,加上中共对台决策已经越来越单向。也就是说,两岸关系在国际格局的限制、中共单方面处理台海问题的情况下,无论今年地方选举结果为何,两岸关系都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回到前一届2018年选举来看,国民党挟韩流在地方选举大获全胜,一度喊出“城市交流”来突破两岸关系的困境。结果证明地方选举即使国民党赢得大幅度的胜选,对两岸关系也不会有突破性的影响。

总体来说,今年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影响较大的会是三大党后续对2024年总统选举的布局,以及个别政治人物的后续声量和发展。蒋万安在台北这一战,除了巩固国民党深蓝支持者,更有替自己提升声量,是对未来挑战更高政治权力的开始。

陈时中在过去两年防疫期间累积的能量,带给民进党再次在台北执政的希望,但陈时中的个人魅力以及疫情变化的冲击,甚至日前有些议题操作的失利,都让陈时中在开拓中间选票这一块面对不小困境。民进党选后是否提前进入后蔡英文时代,取决于北台湾几个指标选区的选举结果。

柯文哲操盘台北市黄珊珊与新竹市高虹安两位女将,可以视为2024年问鼎总统大位的热身,无论这两个选区选举结果为何,柯文哲都将在卸任台北市长后展开两年后总统选战的布局,差别只在于如何调整选举的策略。至于两岸关系而言,和台湾的选举互为因果的关连性逐年下降,既难以影响地方选举,选后的结果也不容易改变两岸关系的走向。

今年的九合一选举,影响的层面仅在于政党内部与少数政治人物政治势力是否再次洗牌,也可以视为三党对2024年总统大选提早布局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