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局由习氏人马全面控制,他大概要在第三任期干成几件大事,尤其可能想收回台湾,因此不想在高层受到不同意见的干扰。」

2022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的政治局常委出席记者会。
2022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的政治局常委出席记者会。摄:Tingshu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中共二十大毫无悬念地以习近平的完胜而结束。他不但如愿以偿第三次连任,而且在二十大记者会上公开被称作“人民领袖”——这个以前专用于对毛泽东的称号。尽管二十大政治报告的内容没有超出笔者预期,但从人事安排来看,外界还是要重视这次党代会释放的种种信号,因为它的召开,至少在未来十多年,中国这辆列车将在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已经走过的轨道上,加速和不可逆地奔向一个事实上已知的终点,只是不清楚这个终点是否乃伪装的悬崖。

二十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改的内容,二是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组成。此类党代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除了中共领导层人事的变化,政治报告的内容涉及中共和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今次报告一共分十五个部分,虽然每个部分看起来都很重要,但笔者认为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2027年建成现代化军队以及要发扬斗争精神的论述。

政治报告的经济外衣

至于过去十年是否真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事实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这么说,必须这么造神。

习要三连任也需要有个“说法”,任何要赢得正当性统治的领导人不能仅凭权力去压服别人接受自己的统治,而是给大家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他可以继续统治下去的根据。

对习而言,“理由”是在他领导下的过去十年,“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就是报告说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它在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中共、中国、中华民族和世界社会主义做出过如此巨大历史贡献的领导人,他领导的十年具有如此的意义,中共怎么可能不继续由他领导,中国怎么可能不继续由他统治——这就是习要通过政治报告昭告全党的含义,有了这十年的“伟大”成就,习的连任就具有了正当性即合法性。至于过去十年是否真的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事实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这么说,必须这么造神。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离场,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议离场,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话。图: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过去十年的成就虽然为习的连任奠定了“正当性”,但是,既然要连任,就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薄上,还要为全党和全国规划未来,画一个“大饼”,让全体党员放心,有他领导,跟着他走,前途是光明的。这个“大饼”就是报告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首次提出,但是首次写进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因此意义还是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条现代化的道路,习还赋予了它制度和文明史的价值:如果中国在中共领导下实现了现代化,建成为一个文明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为人类开辟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另一条道路。这个价值岂不十分伟大?

按照报告表述,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要求看,它实际是二十大的政治路线,报告的其他部分,是对该主题的阐述和深化。从现在起,中国式现代化将是中共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作出什么样的部署中,首先还得看经济。有观察认为,二十大报告对安全的重视超过经济发展,但至少在表面上,经济一定还得是头等要务。安全再怎么重要,也是建立在经济这个基础上的,其实不但是安全,国家的一切活动,包括执政安全,都是以经济为基础,没有这个程度或者这个基础不扎实不牢固,本身就会出安全风险。所以报告重提发展是第一要务。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思就是在重视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展经济。

新发展格局当然也不是一个新提法。报告对它的论述,主要都是十九大以来的既有说法。不过,有一点是首次写入二十大报告的,即“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过去几年出现了快速下滑,今年的中心工作就是稳增长。虽然习强调高质量发展,似乎意味着不像过去一样追求高增长,但是,高质量发展不等于低速发展,还是需要一定的增长。毕竟中国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从绝对贫困到低水平的小康相对容易,从低水平小康到中等发达程度,以中国的人口体量很难。

未来几年理论上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化解目前的各种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增速,特别是如何释放民间活力、挖掘增长潜力。不过,在表面重经济实际重安全、表面重治理实际重控制的思路及人事布局情况下,经济活力的前景并不能令人感到乐观。

安全与斗争

经济和产业安全,也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二十大政治报告最能体现习雄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那么最使他忧虑的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报告提到安全的次数超过十九大,视“国家安全为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为国家强盛的前提...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正因为安全如此重要,就像前面提到的,有观察认为二十大对安全的关心和重视超过了经济发展。

在各种安全能力建设上,报告尤其重视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及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前面三类安全实际说的是一回事,也即政治或政权安全;后面三类大致也可以归为同一个安全,即经济和产业安全。这两种安全互相影响和强化,特别在当前中美对抗,中国外部环境非常恶劣的状况下,粮食、能源和资源以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如果发生粮食和能源危机,或者像芯片这样的科技产业的供应链完全被切断,不但经济严重受损,很可能造成饿死人或冻死人的情况,冲击社会稳定,进而触发统治危机,累及政权安全。就此而言,经济和产业安全,也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

中共近年来越来越把政权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对经济和产业安全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既反映了习的危机意识确实非常强烈,同时亦说明中国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内外政策和高压统治造成的。追本溯源,根子出在他的施政上。

2022年10月23日,北京,(左至右)李希、蔡奇、赵乐际、习近平、李强、王沪宁、丁薛祥出席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会。

2022年10月23日,北京,(左至右)李希、蔡奇、赵乐际、习近平、李强、王沪宁、丁薛祥出席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会。摄: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对习来说,收回台湾是最好的继续连任第四任期的理由,所以强军是习第三任期的重点之一。

在二十大报告中,还应关注对解放军的表述。这是因为,如果中国最后不得不武统台湾,就会加快对解放军的现代化能力建设。报告提出了这方面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表示“要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解放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解放军建军一百年的时间节点在2027年,恰好是习第三任期的末尾。如果习要开启第四任期,就面临着如何说服党内同意的问题。虽然他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自己连任的合法性依据,然而,以中国当下的状况,在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取得多大成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取得耀眼的成绩,甚至这条路走得非常艰辛,第四任期还要连任,缺乏说服力。

因此对习来说,收回台湾是最好的继续连任理由。这亦是许多观察者认为未来五年台海发生战争的原因。即使习基于各种考量,不用战争来解决台湾问题,也一定会通过使用武力,逼台湾坐上谈判桌。所以强军是习第三任期的重点之一。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保证台海爆发战争时能够打赢,是解放军的唯一使命。二十大报告对强军目标的锚定,反映了习确有在未来五年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军委的人事任命,亦坐实了这点。

二十大政治报告最后应该关注的一点是它透露出的斗争精神。整个报告看起来有些平淡无味,缺乏亮点和新意,一些人批评报告对过去五年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困难视而不见,只是用大而化之的语言带过,不敢直面问题,尽管如此,报告的字里行间却有一股强烈的斗争味儿,习在报告中吹响了斗争的号角。

习是一个喜欢斗争的人,他的“四个伟大”有“伟大斗争”,报告也多处提到斗争。在总结过去十年的成就时,有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表述。“三个务必”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谈到中共未来必须把握的五个原则,其中第五个原则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这次党代会甚至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容写入党章。斗争思维完全是习的思维,他现在要把它变成全党和每个党员的思维。

但外界不能把习指的斗争仅仅看成人事和权力方面的斗争,今天的中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斗争或路线斗争,斗争的含义说的是面对各种困难,要有斗争精神。所以伟大斗争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习有着很深的危机感。他并非盲目乐观,知道自己有很多“内外敌人”,路途不那么平坦、那么一帆风顺。用报告的话说,“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这里的“风高浪急”和“惊涛骇浪”无疑有具体所指,虽然外界不清楚这个具体所指是什么。前面说的各种安全关切,就是习的忧患意识的体现。在他看来,要渡过各种“惊涛骇浪”的考验,就必须要求中共及其每个党员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022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的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会见传媒。

2022年10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的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会见传媒。摄:Tingshu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人事布局

新的权力布局虽然体现了习对中国政局的绝对控制,让习的意志和想法能够更好地在高层得到贯彻和实施,然而,它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必定后果非常严重。

习的这种斗争精神也反映在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尤其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人事布局上。如果说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改至少没有出乎笔者的太多意料,政治局特别是常委会的组成人选让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观察者跌破眼镜。

在这些观察者看来,高层人事对习最有利的组合是总体保留“七上八下”规矩,局部打破,这样李克强、汪洋等未超龄的上届常委在二十大能够继续留在最高层,对习接下来的施政是有利的。因为尽管他们在一些具体的政策上同习有分歧,但在习掌控大局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他们的专长和领导能力,对习的粗暴做法产生的后果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正和改善。

另外,从政治角度说,他们的留任还对那些反感习、对习不满的人多少会产生某种期待,认为有他们在台上,这个政权还没有坏到彻底。而这股力量在中国不是少数人,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广大中产阶级群体,特别是知识界和企业家。可现在最高层这个组合,尽管上届常委有王沪宁和赵乐际两位留任,但王赵二人的留任恰恰是他们不愿看到的,而且这二位老常委在二十大的政治局中起不到很突出的作用。

新政治局由习氏人马全面控制,包括重要的总理一职预计将由现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担任。这个权力布局虽然体现了习对中国政局的绝对控制,让习的意志和想法能够更好地在高层得到贯彻和实施,然而,它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必定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不但没有制约的力量,而且也没有在事情发生后为他化解麻烦、减缓冲击力度的救火人。

习之所以在政治局有这种布局,跟他要在全党推行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有关。他大概要在他的第三任期干成几件大事,尤其很可能要收回台湾,因此不想在高层受到不同意见的干扰,而是同心同德,要高层全力支持他。在他看来,在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过程中,一个集体没有斗争精神是成不了大事的。所以大家都要跟着他发扬斗争精神,把制定的目标任务完成。

虽然二十大的高层布局似乎有利习的目标的达成,然而他也忽视了另外一个因素,即这种人事安排对内对外释放的信号都是糟糕的。

而胡春华的受挫是他这种斗争精神在高层人事安排的最大牺牲品。李克强与汪洋的退场站在习的角度,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胡春华从过去几月的表现看,已经对习彻底臣服,他年轻,又是两届政治局委员,若习即使为装点一下门面,理论上也可以入选常委。退一步,入不了常委,现有的政治局委员应该保留。但胡只保留了中央委员身份,甚至被直接踢出政治局。

除习的亲信完全上位外,二十大政治局委员的组成还有两个现象需要注意,一个是航天帮或者广义的军工系统的崛起,这次具有军工背景的政治局委员有马兴瑞、袁家军、张国清三人入局,习看重他们,可能是欣赏他们的执行力和做事的效率;二是党校帮的出头,有两位政治局委员李书磊、石泰峰出身党校系统,这两人同时还是书记处书记,被习委以重任。这当然是因为习在做中央党校校长时所形成的特殊关系,也和他们个人能力有关。

虽然二十大的高层布局似乎有利习的目标的达成,然而他也忽视了另外一个因素,即这种人事安排对内对外释放的信号都是糟糕的,中国内部会有更多人同习政权离心离德,弃他而去;外部则对中国更加警觉,从而对他要推行和实现的目标构成障碍。未来到底会出现一种怎样的结果,取决在人事布局之后采取的政策。

可以说,通过二十大,习完成了他作为“人民领袖”的加冕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