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压力真的很实在。现在就看看新任首相会如何处理问题。”」

特约撰稿人 阿木 发自香港

2022年1月6日,英国伦敦,蒸汽从房屋的排气口喷出来。
2022年1月6日,英国伦敦,蒸汽从房屋的排气口喷出来。摄:Leon Neal/Getty Images

(阿木,香港环保组织工作者,主攻水电煤议题的“水电佬”)

不少港人近一两年举家移居英国,安排好工作、子女就学、租屋各项事宜后,他们发现,还有一些生活成本是预算之外,例如电费暴涨。在“香港人移民英国讨论区”的Facebook群组里,有人说收过最夸张的电费单是一个月300英磅(约2679港元),电费和天然气太贵了,现在不敢煲老火汤。

阿庭移居英国前,看到这些群组留言,随即找已移英的朋友询问,结果被告知当地电贵没有最贵、只有更贵。阿庭未雨绸缪,每天下班回家就上网搜集能源资料,了解当地电力市场和买电的基本知识。

在香港,只有中电和港灯两大电力公司垄断市场,分别为全港不同地区供电,且政府不允开放电力市场。但在英国,电力市场不止一家供应商,还有多种电力供应,更有多套收费方式,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自由的成本。

阿庭一家三口第一次进入自由电力市场的大观园,就是在这样电费暴涨的阴霾下。他们搬到伦敦后发现,屋里的厕所、走廊、洗衣房,各已被上手租客拆走一个灯泡,相信是为了省电。“我算是已经有心理准备,但也是去到英国才真的感受到切身之痛。”

住了几个月,阿庭被迫出惊人的省电意识——以前在香港,阿庭白天在家也总会开灯,“最多只是少开一两盏”,也不会留意电器的待机状态(Stand-by)会耗电。现在人在英国,夏天晚上9时才天黑,阿庭就等到天黑才开灯,也会主动关上插座电源。

阿庭没有想到,移居到一个有超过60家电力供应商的英国,适应新生活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是天天学习省电。

自由市场下的电以罕为贵

2022年6月,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局的数字显示,电价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5%,煮食及取暖用的燃气价格则上升了84%。阿庭现时生活上用尽方法省电,平均每月电费仍要付120镑(约1072港元),比在香港时花多1倍。

然而,英国人的入息却没有比香港人高一倍。2022年,英国的入息中位数为2750英镑(约24560港元),不过比香港的约18100港元,多约三分之一,按电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计算,电费自然是提高了不少。

前任现任的香港环境局局长曾指出,“香港比起新加坡、纽约、东京、伦敦等大城市,要1.5元、2元至3港元一度电,香港电价已是大城市中最低。”至少在2022年之前,香港的电费不过大概1至1.2元左右,香港人不用花费太多心力去省电。但移居英国的港人,则要努力学习如何省电,也要了解英国电力市场如何运作。

英国的电力市场,是由众多不同发电商,卖电予众多的批发商,再由批发商转售予超过60个零售供应商,让民众自由选择。

天然气供应占英国42%的发电量,在俄乌战争中天然气价格大幅提升,拉高了电力市场批发价,再生能源(38.6%)加上和核电(16.5%)两种接近零燃料成本的发电方式,合共占市场超过一半的发电量,并不受俄乌战争影响,却未有拉低批发价格,不少发电商更受惠于高批发价之中,赚取更多利润。

电力是同质化的产品,根本难以分辨来自天然气、再生能源或核电。试想像,疫情初期的口罩荒之中,如果中国、香港、韩国等不同生产地的口罩,质量及外型完全相同,成本最低的口罩也最终只会以同样的市价出售。这就是同质化产品在自由市场上,特别是市场恐慌中的优势。

事实上,自由市场有效令企业控制成本,也会促进竞争,但市场价格却不必然反映成本。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自由市场只由供应及需求决定价格,而英国电力市场就正好说明这个情况。

英国利物浦市郊小镇朗科恩(Runcorn),草坪上高压电塔与风力发电机林立。

英国利物浦市郊小镇朗科恩(Runcorn),草坪上高压电塔与风力发电机林立。摄: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在自由的电力市场中,人人都可以赢家,也可以是输家,皆因不是所有电力供应商都可以将批发成本转嫁,特别是英国电力市场有一种名为Fixed-rate的固定电价收费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合约期内电价不变,令用户得到价格保障,但风险则由电力供应商承担。

2021年底,一些较小型的电力供应商,就是因为电力批发价不断上升而倒闭,令许多英国人失去固定电价的保障。2021年8月才移居英国的香港人Stone(化名),不幸沦为苦主之一。

Stone于2021年在美国修毕硕士学位后,就和太太移居英国雷丁(Reading)。从前居住地方从香港、新加坡,到美国威斯康辛州,都是不能选择电力公司,“起初(在英国)知道要挑选电力公司时,都没有仔细考虑,就选择一家最便宜的公司。”那家公司叫Pure Planet,是2015年才成立的新公司,规模较小;在2021年10月中倒闭后,受影响用户达23.5万户。

最初一两个月,Stone的电费收费非常合理,每月15至30英镑(约134至268港元)。直至10月中,Stone忽然收到通知,指Pure Planet 已结束营运,将会清盘,业务由Shell Energy接手。“我那时都不以为意,纯粹觉得‘什么?!居然会倒闭。’之后就不太留意了。”

但10月以后,Stone陆续收到不同的追款单,分别来自Pure Planet、清盘公司,以及Shell Energy,“我本身是一个连电表也不懂看的人,对电是没有概念,kWh(电量单位)也是上网才学懂。”

更令Stone惊讶的是,他今年2月搬到伦敦后,雷丁的单位已没再用电,但竟然收到Shell Energy一张1600英镑(约14287港元)的追款单,Stone认真地跟雷丁的房东检查过后电表的序号,才发现Shell Energy错误记录了邻居的电表,Stone惨成冤大头,直至现在,他仍在跟Shell Energy交涉当中。

“以前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威斯康辛州(State of Wisconsin),(相应的住址上)只有一间电力公司,你和电力公司说一句,交给他们处理就好。”Stone说。

经一事,长一智,Stone搬到伦敦后,更用心学习电力收费。他选择用“Pay as you go”的预付方式支付电费,就像电话的储值卡一样,先付费,用完再增值,免除被追款的风险。他同时使用电脑纪录用电计,自行计算电费支出,以核对储值卡的扣款。在自由的电力市场上,学习是在所难免。

2022年4月3日,英国布里斯托一个家庭的电表。

2022年4月3日,英国布里斯托一个家庭的电表。摄:Matt Cardy/Getty Images

英国电费暴涨的最后一根稻草︰法国核电停摆

英国的电费,不止要面对自由市场下,俄乌战争所带来的天然气恐慌,更要面对欧洲电力市场的竞价。英国在2022年,电价暴涨得恐怖的第二季,竟也同时成为电力的净出口国。在高电价的情况下,英国仍售电40亿度予其他欧洲国家,同时也破历史纪录,转卖史上最多的天然气予欧洲,单季出口量就已超越了2021年整年的天然气出口量。

事缘欧洲受热浪袭击,令法国的核电厂也面对河水温度过高、不足以冷却发电机组的危机,结果只能躺平或减产,法国的核电因此只剩下57%的发电量,令电价破纪录冲上每一千度1000欧元(约7691港元,即每度电7.7港元)的历史新高。

在英法两国电力市场互通的情况下,法国缺电,殃及英国,6月至10月期间英国出口至法国的电力冠绝全欧,同样令英国的电价水涨船高,电力批发价在今年8月也上升到每一千度511镑(约4564港元,即每度电4.6港元)。

欧洲的电力市场互通,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以2030年欧洲各电力市场联网15%为目标,令欧洲的电力市场一体化,提升供电稳定性。今年夏天,在俄乌战争下天然气供应大减,加上法国核电停摆,仍可令法国避过大停电,成功证明电力市场一体化的确有助维持电力稳定供应,但电费价格上升,却火烧连环船一样延烧至英国。

有形之手介入电力市场

法国的电价升幅虽然比英国更夸张,但家庭用电的价格却受惠于政府补贴及制定电价上限,对民众生活影响较少。法国政府最新公布,未来一年家庭用电最高升幅为15%,每个家庭大约承担每年240欧元(约1846港元,即每月约154港元)的加幅,而政府则预计花费160亿欧元(1231亿港元)补贴余额。

相对之下,英国家庭就没那么幸运,2021年家庭平均电费支出不过是1277英镑(约11405港元,即每月约950港元),但在英国政府最新推出的电价上限,家庭平均预计来年要负担2500英镑的电费开支(约22328港元,即每月约1861港元),加幅接近100%。

阿庭一家三口搬到伦敦后才发现,屋里的厕所、走廊、洗衣房,各已被上手租客拆走一个灯泡,相信是为了省电。

阿庭一家三口搬到伦敦后才发现,屋里的厕所、走廊、洗衣房,各已被上手租客拆走一个灯泡,相信是为了省电。图:受访者提供

在电费上限以外,英国政府也从另一个方向着手介入电力市场——暴利税。非进口天然气的发电企业,包括本土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核电及再生能源行业,都受惠于能源价格上升,纷纷录得破纪录营利。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22年第二季,录得84.5亿英镑(约754.7亿港元)利润,壳牌(Shell)也接力在第三季录得80亿英镑(约714.5亿港元)利润。

化石燃料企业虽然辩称在中止与俄罗斯的燃料合约中,录得大量的呆坏帐,但英国国会仍在5月通过对石油及天然气公司征收25%的暴利税,用作填补电费补贴的开支。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计划来年对再生能源及核电征收暴利税,规定每单位电费的利润上限,超过上限的利润则全数缴纳库房。

面对群情汹涌的民意,英国的再生能源公司也不敢太高调捍卫股东利益和反对措施,当地主要的再生能源公司SSE也只是要求利润上限订于一个与欧洲各国相约的水平(每一千度电180欧元,即约1384港元)。

在人人挣扎求存的高电价时代,香港流行的入门级省电技俩,已不能满足阿庭一家在英国的需要。在英国,电价平均每度要51便士(约4.6港元),大约是香港的三倍价钱。今年热浪席卷欧洲,气温动辄达到摄氏35度以上,7月18日及19日更破纪录录得摄氏40度。在英国开一台冷气8小时,大概可在香港买到一个“this this rice”(Two-dish-rice,即两𩠌饭、两个菜的便当)。

阿庭一家现时每日会检查用电量,“如果有一日用电特别高,就会回想一下出了什么错;如果用电特别低,也会看看做对了什么!”丈夫阿杰在电话一端,也加入分享省电心得:“我们的炉是用电的,有次发现关了炉之后,锅放在上面竟依然会烧焦,就发现可以用余热煮食,之后就知道可以提早熄炉。”

现在,阿庭使用焗炉都非常克制,尽量“一炉多焗”(几种菜式一起焗),以求“电尽其用”,因为前车可鉴,“有个香港朋友来到英国,第一个月不断烤焗,结果他们真的崩溃了,一家两口的电费,一个月用了250镑(约2233港元)。”近日,阿庭更购入压力煲及光波炉,看准其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高,用更少电就可达到同样的煮食效果。

阿庭的省电做法,其实也收录在香港机电工程署2022年最新版的《节能小贴士——家居》小册子中。不过,英国人远比香港人“节能”,香港2020年的人均用电仍高达5894度,比英国人均的4500度,足足多了三成。

阿庭丈夫阿杰在英国的家里用电磁炉煮食。

阿庭丈夫阿杰在英国的家里用电磁炉煮食。图:受访者提供

在英国,早在2002年开始,政府推出“Energy efficiency committment”计划,要求电力公司3年内为用户节省620亿度电。随着计划引入节能措施,简单如更换省电灯泡,复杂如改善建筑隔热功能,英国自2005年起进入全民省电的收成期,全国用电量逐年下降,当时计划目标在2005年起加码要求在3年内省下1300亿度电。由2005年起,英国每年人均用电由6300度,下降至2020年4500度的水平,减少28.6%,可见计划有助普及和落实省电,而民间累积的资讯和经验,至今仍不断发酵。

再深入研究家庭用电习惯,2020年的伦敦家庭(平均2.68人)比香港家庭(平均为2.7人)用电量更低。伦敦家庭每月平均用电由287度至324度不等;香港家庭同年总用电量达130亿度,以统计署公布的265.4万户家庭计算,香港家庭平均每月用电为407度。换言之,在2020年,伦敦家庭比香港家庭已省电至少两成半,当中仍未纳入今年电费暴涨下,如阿庭一家生活在英国的众多省电行为改变。

随时可转换电力供应商以节省电费

在行为上省电以外,阿庭一早就想过转换一间更划算的电力供应商。现时,英国民众可透过网上中介公司Uswitch直接比较格价,输入自家的地址及用电习惯,Uswitch就会比较不同电力供应商的收费计划,找出最优惠的价格,Uswitch则从每次转换服务供应商中抽取佣金。

电力供应商格价选项包括不同的发电方式、付款方式、定价方式等,情况就如香港的宽频或电讯服务,一家公司有多种套餐可供选择。

转换电力公司在英国也甚为方便,平均一至两星期就可以完成程序,而英国家庭平均每15个月就换一次电力公司。阿庭格价后,本来也想申请以“固定价格 (fixed rate)+100%再生能源”去代替现时的电力公司,怎料转换电力公司原来需要房东的同意。碍于本身和房东也不太熟稔,阿庭无可奈何地放弃转换计划。

阿庭本来就没打算长期租屋,她移民前已有想法在英国置业,但觉得现在置业“要三思”,皆因有个英国邻居告知,现在每个月电费要加120镑(约1072港元),央行加息也令每月的按揭要多付800镑(约7145港元),“Cost-of-living crisis(生活成本压力)真的很实在。现在就看看新任首相会如何处理问题。”

阿庭和阿杰都同意,移居英国的生活“有辣有唔辣(有好处也有坏处)”。现时他们居於伦敦外围地区,花大约1.5万港元租住一个两层三房的房子,有花园、有车位,从前在香港,这租金只能租一个几百呎单位。他们觉得在英国的生活环境比香港更好,只是要适应新生活,特别住在更大的房子,就更需要学习省电。

阿庭一家觉得,省电生活是“学海无涯”。阿庭本来就相当环保,会储胶樽回收、自备餐具,“甚至骂我老公乱开冷气”,但到了英国才发现做得不够,“特别是跟钱有关的时候”。

而对Stone而言,他比较怀念单一电力公司的简单︰“在新加坡生活,电力公司的服务没有那么复杂,会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在美国生活,最大的能源支出——暖气,也包括在租金内,不用烦恼太多。但现在因为(英国的)电费争拗,就等电力公司回复,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很浪费时间。”

2022年1月6日,英国伦敦,水蒸气从排屋的中央暖气系统的烟囱排出。英国当前的头号难题是高通胀引发的生活成本危机。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能源价格飙升。

2022年1月6日,英国伦敦,水蒸气从排屋的中央暖气系统的烟囱排出。英国当前的头号难题是高通胀引发的生活成本危机。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能源价格飙升。摄:Leon Neal/Getty Images

在英国生活,除尽量省电外,阿庭剩下的省钱希望,就是“望天打卦”。欧美在今个夏天已恐慌式囤积大量天然气,现时各国的储气量都接近100%,准备迎接寒冬的暖气需求。一旦今年苍天保祐,冬天没有遇上极端天气,天然气的储存量足以令欧美平稳过冬,天然气价格自然回顺,阿庭的钱包就可以平安过年。

事实上,在气候变化下,全球已很多年没有极端寒流的冬天。不过,阿庭一家防患未然,已做足准备过冬——她买了一两个小型暖风机,代替全屋暖气,“我们实行人去到哪里就吹到哪里的方法。大人可以多穿几件衣服,儿子觉得冷的话,始终会给他开暖风机。”

另外,她已购入暖水袋,准备冬天睡前用热水洗澡,再抱住暖水袋马上睡觉。丈夫阿杰买了一本儿童书《This Book is Not Rubbish》给她,里面全是环保生活小贴士,“现在这本书已经由儿童读物成为睡前读物,每晚读几个贴士,应用多点在生活上。当然我老公就觉得好烦。”话音未落,阿杰在远处马上解释“我已经在学习当中”。

省电对香港人而言,从来不是一种需要,更不是一种压力,因为成本实在太微不足道。几年前,政府推出电费补贴,更有不少家庭因此不用缴付电费。对比之下,虽然英国生活的成本不断上升,阿庭仍然觉得一切值得:“儿子来到英国好开心,他一落机就脱口罩大叫‘I am free!’,而且儿子户外活动多了,人都比较Fit,瘦了两公斤。”

面对未来电费将再增一倍,阿庭也自觉改变了世界观︰“以前在香港会好香港中心,会看战争新闻,但不会看打仗影响能源,不会理解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但当现在看战争,看政策,看时局,看世界大事,发现原来是会对我日常生活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