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目前青年没有投票或参选的权利,导致他们感到政治离自己太过遥远,因而缺乏关心公共议题的内在动机。」

王鼎棫

2022年11月26日,台北万华区的票站内进行点票。
2022年11月26日,台北万华区的票站内进行点票。摄:陈焯煇/端传媒

(王鼎棫,法律白话文运动网站主编,东吴、静宜与国防大学法律学系兼任讲师)

众所瞩目的台湾地方选举与修宪公投案,在26日晚间划下句点。尽管选前之夜,蓝绿皆大力动员,但受选情冷清影响,各阵营始终无法激起交锋,最终直辖市长投票率仅有59.86%、县市长64.2%。在六都方面,国民党当选四席,民进党当选两席;县市长部分,国民党当选九席,民进党当选三席,台湾民众党当选一席,无党籍及未经政党推荐当选则有两席;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因选举结果不佳,当晚宣布辞去党魁一职、下台负责。

此外,18岁公民权修宪公投案,因其诉求相对单纯而无爆点,整体投票率为59%,获564万多张同意票,距离通过门槛962万票(即选举权人半数)有段差距,亦宣告破局。 不管结果是否尽如人意,每一次的选举投票都是大型的民主实验,在每次风风火火的操作后,我们也需检视,过去有什么值得检讨、未来又有什么新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青年参政兴衰”、“修宪公投意义与出路”、“公投绑大选好坏”等角度,分析这场台湾首次拥有修宪公投的地方选战,探讨民主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继续守护台湾在各种逆境中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