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睹父親打針後離世 11歲小六生拒接種無奈退出校隊:失望、孤獨
【獨媒報導】政府 9 月 30 日起將「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下調,5 至 11 歲兒童須已接種兩劑疫苗,或接種第一劑疫苗後未滿三個月,才能進入指定處所,意味除食肆外,圖書館、運動場等一概須打針才能進入。
截至 10 月 16 日, 5 至 11 歲兒童接種兩針比例為 75.9%,仍有約 35,000 人未曾接種。到底不打針的家庭有何考慮?又怎樣看疫苗通行證的措施?《獨媒》訪問了一名沒有打針的小六生和母親,小六生的父親去年接種疫苗後離世,他擔心打針後影響身體而拒絕接種,開學後被逼放棄入選的多個運動校隊,坦言感到失望和孤獨。
受訪母親憂影響兒子發展,亦質疑現時政府正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學生每天上學前亦要做快速測試,「你又唔係話打完針就唔需要快測,做乜仲要逼人哋打針呢?」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表示,兒童發展和參與是基本權利,政府不應「一刀切」以疫苗通行證剝削他們的自由,促盡快取消相關措施,將選擇權交還每個家庭。《獨媒》向醫務衞生局查詢,局方強調疫苗通行證只限制尚未符合接種要求的兒童進入有較高感染風險的處所,不影響他們進入學校及其他公共空間,相關安排亦確保有需要兒童能接受急切或必要的醫療服務。
丈夫打科興後一個月離世 憂疫苗損健康
今年 11 歲、剛升小六的小熊熊(化名),至今尚未接種疫苗。他與母親 Lily(化名)一同接受《獨媒》訪問,Lily 表示,從事地盤的丈夫去年響應政府呼籲接種科興疫苗,於 4 月 11 日打第二針,休息兩天後如常工作,身體一直如常。但去年 5 月 7 日凌晨,丈夫突然呼吸困難、意識不清,送到醫院後搶救無效,翌日中午離世。事後醫生指丈夫死因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即腦出血的一種,但引發出血的成因則不清楚。Lily 懷疑與打針有關,但醫生僅指她丈夫已打針超過 14 日,所以「唔關事」。
Lily 說,丈夫一直身體健康,沒有長期病,「冇可能一個健健康康嘅人(就這樣死了),你話同呢個(疫苗)冇關嘅我都唔信啦」。一夜之間失去丈夫,卻連死因也無人解釋得到,Lily 哀嘆「全世界都黑咗」,原定 5 月中打第二針的她不想也不敢再打針。
不過,政府今年初推行疫苗通行證,規定市民須打針才能進入表列處所,「冇辦法啦,圖書館又入唔到、超市又入唔到」,獨力照顧 3 個子女的 Lily,拖延了一年終於逼不得已打第二針。她形容打針後非常不適,頭痛、肚瀉、發燒,更持續一個多月無端端手震、心跳加速;而同被「逼針」的女兒經期亦紊亂至今。
Lily 說,當時她和兩個女兒打針後不舒服,「阿仔見到更加驚」。與此同時,身邊不少親友和兒子的同學打完三針後依舊染疫、發燒和身體非常不適,兒子更加不願打針:「我一針都冇打,但我到依家都冇事,你點解要逼我去打呢?」
開學後入選多個校隊 因未打針被逼退出
當時疫苗通行證只適用於 12 歲或以上人士,故小熊熊尚能到餐廳用膳、去圖書館和體育館等。至中小學 4 月 19 日分階段復課,政府要求學生和教職員每日快測陰性才可上課,沒有打針的學生則不能參與下午的課外活動,小熊熊亦獲安排一些在星期六早上的課外活動。
小熊熊今年 9 月升讀小六,老師稱讚他多項運動「突然間好勁」,遂挑選他進入足球、籃球和田徑校隊,參加接力、跳高、跳遠等項目。不過開學不足一星期,政府就宣布將疫苗通行證年齡下調至涵蓋 5 至 11 歲兒童,意味沒有打針的小熊熊即使能夠受訓,亦不可以到體育場地參加比賽。
小熊熊說,當時老師曾勸他打針,他亦一度想過為了參加校隊而接種,但想到家人的情況,擔心打針後會令身體出問題,「驚身體變弱咗、跑步冇咁勁」,故最終還是選擇不打針,亦因此退出了校隊。
難得在小學最後一年入選校隊,Lily 也看出小熊熊的雀躍,「最尾一年想參加校隊,喺比賽攞啲獎」——但最終卻因無打針而要退出,小熊熊低聲道:「好失望囉,覺得自己冇得表現自己,咁辛苦入咗但又要退出」,「冇得訓練感覺自己好孤獨,又冇得提升自己」。
公園用膳、無法進入圖書館等 母質疑日日快測仍「逼針」
不能參加心儀的校隊訓練,Lily 觀察到兒子悶悶不樂,返家後亦不能專心做功課,只是經常「打機」,嘆措施影響兒子的學習和發展:「你有得出去參加活動,佢邊有時間打機?」
不僅無法參加校隊,小熊熊也再無法在餐廳堂食,亦被圖書館和體育館拒諸門外。以往 Lily 會接跨區上學的小熊熊放學,一起到餐廳午膳再回家,現在只能着兒子在學校訂飯後,兩母子在附近公園匆忙吃飯。Lily 想為兒子報名參加其他活動,但礙於疫苗通行證的要求亦不敢報名,只打算帶兒子到公園走走;小熊熊也只能相約同學在星期六早上返學校打籃球。
曾歷喪夫之痛,Lily 始終不放心讓兒子打針,也尊重兒子不打針的決定。她最不明白的是,現時政府正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學生每天上學前亦要做快速測試,「做乜仲要逼人哋打針呢?你又唔係話打完針就唔需要快測,打完針你都照常要快測,你仲逼到人咁唔開心做咩?」
經歷疫情近三年,小熊熊為自己定下限期,「中二之前如果疫情冇咗就唔打針」。設下兩年期限,因為他覺得中一應該沒有太多活動可以參加,「可以等中二」。但兩年不去餐廳、不去圖書館、不去體育館和運動場,他真的忍受到嗎?小熊熊沒有答話,只是微微點頭。
團體批疫苗通行證剝削兒童權利和自由 促准兒童「復常」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早前進行調查,發現 85% 育有 5 至 11 歲兒童的受訪家長不贊成為子女接種疫苗,63% 家長認為不應為兒童設任何通行條件,僅 6% 認同兒童接種疫苗作為「疫苗通行證」唯一條件。
組織成員何汝瑛表示,政策推出後,不少家長均擔憂打針會影響子女身體,但為了進入處所和參與活動而逼於無奈接種,亦有聽聞不想打針的小朋友與家人產生衝突,或有不打針的街坊受到鄰里和家人的壓力。
她表示,兒童發展和參與是基本權利,政府不應以疫苗通行證剝削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又指每個家庭均有獨特的考慮和情況,如小孩目睹家人懷疑打針而離世,會造成很大陰影,再「逼針」只會造成二次傷害,應將打針的選擇權交還每個家庭,「唔好一刀切所有小朋友有疫苗通行證先入到場所」。
何又指,疫情近 3 年,加上長時間停課,不少兒童的身體、情緒和社交也出問題,認為政府應鼓勵兒童恢復正常生活,而非設立新的限制。
中小學今年 4 月分階段復課,政府規定師生上學前均須進行快速測試。
醫衞局:疫苗通避免未獲足夠保護兒童進入高風險場所
就各界對兒童疫苗通行證的擔憂和質疑,醫務衞生局回應《獨媒》查詢時表示,本年首 9 個月,共有 9 名 11 歲或以下兒童死於新冠肺炎,相關死亡率遠高於 2015 至 2019 年間的季節性流感兒童平均死亡率。
局方續指,考慮到兒童一旦染疫後死亡和重症的風險,推行疫苗通行證「可避免未獲足夠疫苗劑量保護的兒童,進入較高感染風險場所(包括涉及不佩戴口罩活動的場所及人群聚集感染風險較高的處所)」;又強調疫苗通行證只限制尚未符合接種要求的兒童進入有較高感染風險的處所,「不影響他們進入學校及其他公共空間」,相關安排亦「確保有需要的兒童能接受急切或必要的醫療服務」。
89%童已打第一針 較上月措施公布時上升6%
根據局方數據,截至 10 月 16 日,5 至 11 歲兒童首劑疫苗接種率為 88.9%,第二劑疫苗接種率為 75.9%。醫務衞生局指,根據現時有關 5 至 11 歲兒童的疫苗接種和康復狀況,推算這個年齡組別中超過 37 萬名或約 90% 的兒童可符合「疫苗通行證」新要求;而尚未符合「疫苗通行證」相關接種要求的 5 至 11 歲兒童則少於 35,000 名,這批兒童只需接種一劑新冠疫苗便可符合要求。
翻查資料,政府於 9 月 8 日公布下調疫苗通行證年齡時,曾表示 5 至 11 歲兒童已有 83% 接種第一劑疫苗,70% 接種第二劑疫苗,政策推出後兩個比率均上升了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