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批社會退休保障存漏洞、政府「今朝有酒今朝醉」倡盡快實行全民退保
(獨媒報導)香港老齡化問題持續惡化,退休長者面臨不少生活壓力。適逢長者日前夕,「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今(19日)舉辦社會政策研討會,提到現時社會退休保障存有漏洞,各樣長者現金津貼開支均由政府支付,憂慮當局若面臨財赤時,會無力支付開支,因而削減金額。他們倡盡快落實民間提倡多年的三方供款「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團體指目前社會退休保障存漏洞
據統計署資料,2042年的長者人口將由現時152萬增至258萬,佔人口三分之一,勞動人口則逐漸下降;而現時全港約有四分之三長者(約110萬人)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和公共福利金計劃。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社會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黃於唱表示,自今年9月,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連同領取綜援的長者,僅有半數長者領取由公帑支付的社會退休保障,目前仍有「唔上唔落」的中等收入人士無法從中得益,只能盡量節省開支,令生活質素降低。
他表示,長生津合併後,僅多5萬名長者受惠,認為相關措施存有漏洞,政府只放寬「資產上限」,卻沒有上調「入息上限」。黃提到,長生津的個人入息上限為10,430元,夫婦二人則為15,810元,惟有不少退休長者因生活困窘,需繼續工作糊口。他以保安或清潔工計算為例,長者每月的入息容易超出上限,變相基層「長貧工」反而不能受惠;又質疑經濟審查制度或會令長者為符合申請資格而將資產轉移,造成道德風險。
黃於唱批當局隨收隨支現金津貼模式屬「今朝有酒今朝醉」
黃於唱認為,面對老齡化、貧窮化等結構性社會問題,政府應長遠規劃安老政策。他批評當局現時靠隨收隨支的「現金津貼」模式,仿佛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指長生津、長者綜援等現金津貼等全由政府支付,憂慮若政府財政赤字漸高,當局會削減津貼金額,或提高申請門檻。
李劍明:現行政策不穩定,看似政府「幫」長者,實隨時可能削減
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李劍明同樣批評現行政策不穩定,看似政府「幫」長者,實則隨時可能削減。他強調,安老議題是政府責任,不少歐美國家將養老責任轉移至個人,而香港的養老政策沿襲殖民地時期遺留的「新自由主義」治理方式,將負擔留給個人,形容這是一種「倒退」,並希望現今政府可以有所擔當。
倡無需審查全民養老金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倡議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全民養老金2064方案),以政府、僱主僱員及大企業三方供款,包括:政府注資1000億啟動基金,並將現行長者保障開支撥入方案;僱主與僱員各抽取每月2.5%的強積金供款;除稅後盈利逾1000萬的大企業額外繳交1.9%利得稅。黃於唱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若貿然取消強積金,將會對金融界造成震動,故方案不同於呼籲取消強積金的聲音,提倡將一半供款撥入全民養老金計劃,無需額外供款。
他又強調,全民退保與政府公帑分開運作,故不受財政赤字影響。據他推算,每月若向所有65歲及以上長者支付3,915元(按購買力調整)養老金,直至2064年仍有過千億盈餘。
團體:全民退保「砸界」中等收入人士亦能受惠
團體續指,現時仍有約40萬名長者未得任何現金津貼,提到「全民退保」另一重點是無須經濟審查,只要足夠65歲,便可即時受惠,認為在計劃下,「砸界」的中等收入人士亦可受安老政策覆蓋,免於憂慮晚年生活。
至於倡議能否有效推行,黃於唱則認為社會應要求立法,迫使政府「一定要找數」,而不是一味將資源投放在大型工程,如「機三跑」等項目上。《獨媒》問及立法過程可能遇到的阻礙,黃則坦言,無論是調整強積金供款計劃,抑或是加征大企業利得稅,都會面臨不少困難,惟此方案可惠及普羅大眾,故民意的支持能產生正面影響,向政府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