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界「過渡性房屋」入住率僅五成 關注團體促市區增建
【獨媒報導】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現有「過渡性房屋」將不會再批出於閒置土地興建,只會資助改建校舍等項目,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早前有報導指聖公會營運的元朗同心村,入住率僅五成,有關注團體今早在會前請願,促在市區增建「過渡性房屋」。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今日(12月20日)討論「推動過渡性房屋項目的進展」,關注團體「基層住屋聯席」會前到政府總部遞交意見書,當局及議員皆未有人接信。聯席指新界「過渡性房屋」位置偏遠,欠缺社區配套,促在市區增建。
聯席一行六人今早約十時於政府總部門外請願,包括來自葵涌、深水埗以及大角咀街坊。他們手持印有「社房起到山旯旮,基層慘做開荒牛」橫額,以及「牛牛」公仔。聯席提到,劏房街坊多居住在就業機會較大的市區,然而不少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皆位於新界地區或偏遠地區,遷往將變成「開荒牛」。
聯席向政府遞交多項建議,包括延長租住期;要求安置或支援未能上樓的劏房戶;完善過渡性房屋支援配套;改良單位的間隔設計;善用市區閒置用地建立「過渡性房屋」;設立專責部門負責相關項目及加強宣傳;盡快檢視甲類、乙類申請人士「八二比例」的申請制度(甲類為輪候公屋至少三年人士,乙類為其他人士)。
聯席成員余文彥表示,現時實際輪候公屋時間為7至8年,而「過渡性房屋」只有約3年租期,故租約期滿後街坊未獲派公屋機會十分大,並且輪候公屋的計分制度按年齡編配,申請者年紀愈大獲得的分數愈高,年輕的單身申請者申請公屋的時間長達十年或以上,「其實做唔到過渡性嘅作用,最終都係返去不適切住房裏面。」她以「過渡性房屋」項目「南昌2022」為例,該項目已在今年11月完結租期,但只有兩成半的住戶獲派公屋,94戶中有11戶缺乏任何安置,需要搬回私人市場的單位,甚至回歸劏房。
余文彥又表示不適切住戶及劏房戶主要集中於九龍及市區,但過渡性房屋選址主要為新界地區,偏離他們工作位置及生活網絡,加重他們上班的交通費用,故此他們寧願繼續入住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