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紀錄片網上公映 記童年來港、成長趣事 友人指文如其人
(獨媒報導)香港著名作家西西日前離世,享年85歲。由西西好友何福仁編導的紀錄片《候鳥 — 我城的一位作家》,今日起在網上免費公映至12月31日。片中訪問了西西本人和她的兄弟,憶述她由上海來港的童年和青年生活趣事,又邀請多名學者和素葉之友, 談及西西的文學成就和為人。有友人形容西西「文如其人」,亦有人讚賞她有香港精神。
童年在上海遇日軍侵華 讀書時被同學笑「雲吞麵」
紀錄片在香港、上海、美國三地拍攝,以西西的自傳體小說《候鳥》為根據,全長160分鐘。片中除了訪問西西本人,亦邀請了她的兄長張勇和弟弟張堯,憶述童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張勇憶述,兒時自己和西西在上海就讀新閘路小學,每天走半小時路上學。西西指因為自己在學校說上海話,在家說廣東話,同學取笑她是「雲吞麵」;張勇又提到,西西有次被同學推倒,因頭撞到桌角流很多血,縫了十多針。
後來日軍佔領上海,西西一家逃難到浙江二姑母的家。一年後日本投降,家人和西西回到上海,搬到中正西路居住,父親每日踩單車送她上學。西西憶述,當時通漲嚴重,母親會將錢放在鐵罐,在家中樹下掘洞藏好,直至來港時才帶走。
來港後長居土瓜灣 《我城》記青年生活
1950年,西西跟隨父母來港後,在土瓜灣住了40多年。她憶述在協恩中學讀書時,每次交學費都很尷尬,因父親每月2號才出糧,她只能在3號交學費,有時老師或同學會為她「墊底」。
張堯憶述,因哥哥在麗的電視台工作,常拿舊菲林回家,讓西西剪接或拍攝實驗電影,又提到年青時他們會與友人一起行山露營,在大嶼山的菠蘿田偷菠蘿。張堯指,自己近日讀西西的《我城》,才發現她在小說中詳細描寫了這段生活。
影片紀錄不同學者如何分析西西作品,又拍下她與素葉之友相處的經過。他們談及眼中的西西時,朱楚真形容她「文如其人」,梁滇瑛則讚賞西西有香港精神,指她患乳癌後寫下《哀悼乳房》,只剩一隻手能活動時仍學習縫熊玩偶:「每次都克服困難,(將困難)變成另一種嘢。」
片末亦紀錄了西西在2019年獲得紐曼華語文學獎後,前往美國領獎的情景。
指文學貴於創新 自謙獲獎多因年紀大
此外在今年5月,香港藝術發展局向西西頒發「終身成就獎」時,好友何福仁曾為她拍攝訪問短片。何問西西較喜歡自己哪本作品時,她說是《欽天監》,因這種形式和題材的作品沒人寫過:「文學貴於創新,有創新就好了。」
何幅仁說她拿過很多獎,西西說是因為自己年紀比較大,又指有些獎若不出席或不受訪:「就唔會頒比你了。冇所謂,呢啲係遊戲規則。」
被問到覺得哪位香港年輕作家寫得好,西西答說謝曉虹、黃怡和潘國靈,但隨即補充:「一定仲有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