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明年實施,政府自6月起逐步撤走市區的三色回收桶,依靠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的服務,但有市民反映「綠在區區」的選址偏僻,步行距離約20分鐘,需跨區回收。環保團體綠惜地球批「綠在區區」變 「綠在崎嶇」,令有心回收的市民感沮喪,促政府延長流動回收站的開放時間,並增加回收配套。

無標題

家居垃圾量上升 回收量下跌

根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人均每日家居廢物棄置量由2012年的0.84公斤,升至2020年的0.91公斤,創9年新高;反之,家居廢物回收率則由2012年的28%,下降至2020年的19%,創9年新低。

綠在區區選址偏僻 每星期步行來回半小時

近年環保署著重發展社區回收網絡「綠在區區」的服務,現時全港有11個提供教育及回收服務的「回收環保站」、32間較近民居的「回收便利點」,及逾120個以街站形式運作的「回收流動點」。

綠惜地球訪問了兩名有定期使用「綠在區區」的單棟樓居民,了解他們的回收困難。約60歲的周生一家五口居於旺角黑布街單幢大廈,平日主要的回收物包括膠水樽、清潔用品、個人護理用品樽等,他亦會將同層運動中心棄置的膠樽撿起洗乾淨後回收。

周生表示不相信三色回收箱的成效,平時會將金屬、紙皮交到流動回收車,或將膠樽交到新世紀廣場的入樽機,但這些回收點的回收物種類有限,故他主要使用可回收8種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充電池等的「綠在區區」。

螢幕截圖 2022-12-27 下午5.56.59
周生每星期將三大袋約一包米重量的回收物交到「綠在大角咀」

然而距離周生住處最近的「綠在區區」已是步行距離約16分鐘的「綠在大角咀」,周生每星期花半小時來回,將三大袋約一包米重量的回收物交到「綠在大角咀」,沿途會經過露天濕街市及11個食環署的垃圾桶,亦不時受到途人奇異目光,周生對此感到十分不便。他曾在雨天前往新世紀廣場的入樽機時滑倒,導致左邊膊頭有大片瘀傷,需花費700元接受兩次鐵打治療,等於在入樽機回收7,000個膠樽的價錢。

螢幕截圖 2022-12-27 下午5.57.02
周生在下雨時前往新世紀廣場的入樽機時滑倒,導致左邊膊頭有大片瘀傷

灣仔居民跨區回收

30歲的Thomas 則與伴侶居於灣仔軒尼詩道的單幢大廈,兩人均為上班族,平日主要產生的廢物包括玻璃樽、鋁罐、紙等。他指距離住處最近的是「綠在灣仔」,但都需步行22分鐘,又沒有交通工具直達,即使冬天都會行到汗流浹背。因此他寧願趁周末與媽媽吃飯,順便乘搭巴士到「綠在紅磡」回收。不過提著多袋回收物乘車並不方便,Thomas指:「有時候兩隻手都拎住嘢,要到車中間空洞位置放低啲回收物,先拎到八達通出黎俾錢」,亦曾試過打翻回收物,幸好司機願意等他。

Thomas 表示家附近有回收流動點,營業時間為星期五下午2時半至5時半,與他的上班時間相撞,加上天氣惡劣又不開放,Thomas 難以將回收物交到回收流動點,他望流動點的營業時間可延長至晚上及於假日開放,以方便上班族。

螢幕截圖 2022-12-27 下午5.56.55
Thomas將回收物交到「綠在紅磡」回收

綠惜地球批綠在區區變「綠在崎嶇」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張雅婷指回收過程令人卻步及沮喪,「對一般公眾嚟講,佢有心做好回收,點解要咁長途跋涉、千辛萬苦去做依件事呢?」張雅婷續指「綠在區區」的原意是方便市民回收,令到綠色生活可扎根社區,但好可惜事與願違,部份綠在區區的選址遠離民居,加上回收點不足,令到有心回收的市民感受到的是「綠在崎嶇」,回收成效大打折扣。

研究立法大型樓宇須收集可回收物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研究立法在2024年或之前,規定1,000戶或以上的屋邨及屋苑,及100戶或以上的單幢住宅樓宇的物業管理公司和業主組織,須收集可回收物並交予回收商妥善處理,涉全港人口約75%。環保署表示正就計劃研究法律框架及運作細節,包括法例涵蓋的住宅類別及戶數門檻。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張雅婷指出,以周生居住的旺角南選區及Thomas 居住的修頓選區為例,分別有11,956人及8,651人居於100戶以下的單幢大廈,及1,000戶或以下的屋苑,意味他們住所附近未必有便利的回收設施,僅能依靠遠距離的「綠在區區」,支援嚴重不足,「基層家庭社經地位較低,將來實施都市固體廢物徵費後,依班人正正係最需要回收,但奈何宜家嘅回收網絡已經將佢哋拒緒門外。」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張雅婷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張雅婷

環保署料今年內移除所有市區三色回收桶

另外,環保署指三色回收桶的成效不及「綠在區區」,自6月起逐步移除轄下位於市區的三色回收桶,並透過宣傳和張貼告示,鼓勵市民轉用附近的社區回收設施。截至2022年12月中,環保署已移除約500套市區回收桶,現時公眾地方尙餘約1, 300套路邊回收桶,其中約200套在市區,1,100套在鄉郊地區。署方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完成移除市區路邊回收桶的工作,但會保留位於「綠在區區」服務未能覆蓋的邊陲地帶,如寮屋區或零散住宅區的路邊回收桶。

綠在區區選址偏僻,加上環保署撤走市區三色回收桶,綠惜地球憂現行配套未能支援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後的回收量,建議政府延長「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的開放時間,並提供清晰指示予市民知道最近的可回收點位置。另外,環保署的「外展隊」應主動了解單棟樓的分布及與「綠在區區」的距離,提供適切的回收配套和支援。

環保署回覆《獨媒》指,綠在區區的「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除指定假期外全年開放,所有「回收便利點」亦設夜間自助回收服務,而「回收流動點」已陸續加設周末運作時段。此外,綠在區區的「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主要設立在單棟樓宇及「三無大廈」林立的舊區,大部分居民可用約5至10分鐘步行路程內的「綠在區區」回收點進行。

環保署續指,成立的「綠展隊」已向屋苑及住宅大廈的物業管理公司及居民提供實地支援,教育市民源頭減廢及乾淨回收,提供回收資訊。對於較大型的屋苑,「綠展隊」會透過教育和宣傳活動,鼓勵居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計劃」;對於未能自設回收計劃的住宅處所,如旺角及灣仔等舊區的單棟樓宇,署方則鼓勵居民善用「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