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上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572751460

下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573791039


前言:

明鄭這個國家,漢人佔98%,土著只是一張牌,可以基本忽視。明鄭有兩個派系,一個派系是跟著鄭成功入台的外鄉漢人,另一派就是原本在荷蘭治下的「本地」漢人。因此產生了「土客之爭」。好比劉備進益州前從荊州和徐州帶來的老班底,與益州本地原本跟著劉璋的老士人。又好比當初在江西打生打死的客家人和土人。兩個派系的人要搶權,這就是明鄭的內部矛盾。

明鄭的外部矛盾,說穿了就是明鄭和滿清的矛盾。矛盾的核心是什麼呢?是「剃髮易服」。滿清勝利不是一般的亡國,是亡天下。滿清贏了以後不但要當皇帝,還要搞極權,剃髮易服,弄的神州陸沈了,所以才有了明鄭。明鄭是神州陸沈的產物,如果就是普通的改朝換代,只是朱家一家一姓被取代了,那不會有明鄭。為什麼漢人平民願意跟著朱家逃亡台灣?原因就在於滿清剃髮易服。無論是外鄉漢人,還是本地漢人,對「不剃髮易服」這一點,是有共識的。

但怎麼解釋「不剃髮易服」,就有意思了。滿清擅長統戰之法,在奪天下前,宣稱自己只是改朝換代,繼承朱元璋。因此漢人有些被迷惑了,投降了滿清。等滿清奪了天下,滿清開始搞剃髮易服了,很多漢人悔之不及。這時候滿清又宣稱,只要投降滿清,對滿清稱臣納貢,讓八旗天兵進駐,承認滿清是中國正統,就可以照樣蓄發,內部完全自治,這時候就有人覺得,對滿清稱臣納貢也不算剃髮易服了。但問題是滿清之前失約過一次,誰敢信滿清這次說話算不算話?

康熙改革前的明清關係:

對明鄭內部的外鄉人和本地人兩大派系來說,兩邊對是否投降滿清是態度不一的。對外鄉人來說,他們存在的基礎就在於反滿,就在於他們樹立的正統大旗。如果他們不反滿了,他們掌權的理由,也是光復大陸。如果他們不反滿了,他們存在的意義何在?如果大陸這邊不是滿清不是神州陸沈,那他們早就和歷史上其他被淘汰的王朝一樣被更替了。所以他們從鄭成功遷台開始,就搞「漢賊不兩立」。他們也清楚,滿清會不遺餘力的試圖消滅他們,或者逼他們稱臣自棄正統和尊號。因為他們在明鄭只要存在一天,就是滿清「正統」的威脅。

本地人也明白這一點。他們認為,外鄉人把大明正統「帶到」台灣,是台灣危險的根源。你看南洋蘭芳也是漢人國家,為何滿清不去試圖消滅蘭芳呢?是因為蘭芳說英語,投靠聯合王國,刻意自外於「中國」之外,對滿清正統和統治沒有威脅,滿清自然不去消滅蘭芳。如果台灣自己把外鄉人和明鄭政權消滅,改國號叫台灣民主國,人也自稱不是華人,滿清或許就不會來讓台灣人剃發易服了。這才是本地人要求「正國號」,把明鄭國號從「大明」改名叫台灣國的根本原因。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外鄉人是少數,他們到了台灣以後把持台灣大權,把本地人的資源拿去「反攻大陸」,對本地人來說利益受損,他們當然反對外鄉人統治,想把外鄉人趕下台。而趕外鄉人下台,實際上是符合滿清利益的。所以滿清在這個階段和台灣本地人多有勾結。這是第一階段

康熙改革後,乾隆上台前的明清關係:

康熙改革是滿清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本來拜努爾哈赤之流折騰,滿清活不了多久。但奈何出了個康熙,給滿清大大續了命。康熙美其名曰「改革」,實際上是「復古」。即在不動八旗制度根本基礎上,部分恢復明制。此時恰逢英俄百年大博弈英國大獲全勝,俄羅斯沙皇政權垮台,滿清之前見風使舵拋棄沙俄加入英國,被英國納入全球市場,靠著漢人卓越的區位條件和人口體量,滿清迅速經濟起飛。同時,康熙帝定下祖制,嚴守韜光養晦政策,對英帝國卑躬屈膝,老老實實在國際市場上配合英國,八旗也和英國貴族從肉身上深度勾結,故得到英國信任。

「信」字是康熙帝政策的核心。眾所周知,滿清說話毫不算話,但在康熙帝時代,對「外人」,滿清大體上是說話算話,有令必行的。即使在康熙帝死後,雍正和順治二帝也大體遵照康熙帝制度。大英盟友葡萄牙之前割佔澳門,澳門在努爾哈赤遷界禁海期間多有漢人逃亡至此,逐步在滿清把亞洲經濟中心蘇州糟蹋完蛋以後變成亞洲金融中心,當地市民對滿清非常憤恨,也鑒於滿清當年言而無信的情況絕不信任滿清。康熙帝改革以後,英清關係大致恢復,英國方才放心把澳門交回滿清,不信任滿清的澳門市民頗有逃亡,以為滿清會原形畢露。沒料到雍正帝和順治帝居然頗為守信,讓澳門人享受充分的自治和言論/經濟自由(當然沒有政治民主,不過有一點是,葡萄牙治下澳門也沒有搞政治民主,所以至少澳門並無倒退),而八旗也借助澳門特殊地位在澳門和當地人勾結賺錢,因此澳門逃亡人士頗有後悔者,當地市民普遍認為滿清改革後,改弦更張,也許從此八旗說話算話了。也開始認為滿清「是中國」了。

此時明鄭發生了什麼呢?鄭成功死後,兒子鄭經即位。他在台灣放棄威權搞民主,讓權給當地人,導致以來台外鄉人為核心的魯王黨逐步不敵台灣本土人為核心的閩南黨。魯王黨在鄭經死後不再父死子繼,施琅上台。施琅一開始試圖反攻大陸,未果。隨著康熙改革下滿清實力逐步增強,也越來越像正常國家,施琅開始和本土人勾搭,提出台灣自棄明朝正統獨立成國的說法。此後等他卸任明鄭首腦以後,他乾脆徹底投靠了閩南黨,自稱日本人,提出台灣本地人不是漢人,而是什麼「南島人」變成了大漢奸。自從施琅以後,魯王黨在台灣舉步維艱,日益衰落。大概是因為兩個原因。

1.滿清勢力增強,又因為改革塑造了比較好的國際形象,越來越被視為正常而不是流氓政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承認滿清是中國,明鄭反清復明的口號就變得像是笑話。

2.明鄭原本對本地人多有所打壓,好去反攻大陸,所以得罪了本地人。自從明鄭開始民主化以後,本地人開始對魯王黨大肆圍剿,最後魯王黨甚至丟掉了明鄭政權淪為在野黨。

這時候就發生了一次逆轉。原本外鄉人是滿清最大的敵人,也是「正統」的威脅。但滿清為了自稱中國,喬裝打扮欺騙漢人,所以處處以中國正統自居,說明鄭是反漢分裂勢力,他們要和德意志收復奧地利一樣搞民族統一。所以台灣本地人閩南黨上台後,大陸漢人民族情緒激動,認為這些人是民族叛徒(平心而論,倒是也不錯),滿清為了打下台灣對明朝斬草除根,也為了不被民族情緒反噬,就大肆反對閩南黨,警告閩南黨不要試圖摧毀明鄭政權製造台獨,而魯王黨為了對抗閩南黨,也開始和自己昔日的敵人滿清勾結。這種「逆轉」,是不是有點可笑呢?

乾隆帝時期的兩岸關係(上)

乾隆的政策,其實對他自己來說,是一以貫之的,但在外界看來,是分為兩個階段的。在第一階段,大家還存在慣性,認為他延續了雍正和順治時期的政策,只是更激進了點。到第二階段,全世界才認識到情況變了。

在第一階段,隨著乾隆帝和其滿清的越來越好鬥,越來越強大,「中國愛國主義」這種國家主義喧囂塵上,魯王黨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理念越來越顯得破產,台灣支持閩南黨的人越來越多,明鄭的魯王黨這批「中國派」就越來越傾向於向滿清投降(說真的,這麼看挺搞笑的。韃虜越強,就越「中國」,驅逐韃虜的人就越想向韃虜投降,堅持不被剃髮易服的人就越切割自己和中國的關係從而傾向於獨立),越被滿清控制。

這裡有一個趨勢就是,滿清越自稱「中國」,越容易被愛國主義反噬,原本和閩南黨一起反明鄭的實質同盟越不可能存在。如果明鄭毀滅,變成台灣國,那滿清的愛國主義就等於實質性破產,堪比滿清煽動義和團運動失敗後的結果。所以滿清真心的給予了自己根本死敵魯王黨大量支援,以圖讓魯王黨在島內擊敗閩南黨,並最終通過對魯王黨的滲透和平佔領台灣,並最終消滅明鄭和明朝遺留,並最終完成對自己正統的塑造。

這裡我想再提醒讀者兩點。

1、滿清的最終「勝利」是徹底消滅明朝,讓漢人失去祖國。

2、閩南黨的「最終勝利」也是徹底消滅明朝,宣告明朝不復存在,滿清才是中國,兩者在消滅明朝上殊途同歸。

但誰勝利,在現在都意味著另一方滅亡。如果滿清勝利,自不必說,閩南黨將被強制剃髮易服。如果閩南黨勝利,台灣獨立,滿清的愛國主義宣傳將反噬,滿清自稱「中國」,還自稱自己是拯救費拉漢人,功蓋三代、漢唐。那麼其宣稱就立即破產。

那麼讀者會問了,魯王黨勝利會怎麼樣呢?這就要問魯王黨「勝利」是怎麼定義的了。魯王黨的最終勝利,是驅逐韃虜,當然意味著滿清的最終失敗。但如果魯王黨的「勝利」定位於把持明鄭和台灣政權,那依託滿清幫助,消滅閩南黨力量,變成台灣的自治藩鎮和獨裁者,似乎也是一種「勝利」。對今天那些對反攻大陸完全無感或者視為不可能的魯王黨新生力量來說,似乎有也是「可接受」的。因為他們現在不僅失去了大陸,連台灣都失去了。到時候靠滿清幫助「奪回台灣」當台灣獨裁者也是好的。也就是當初努爾哈赤入關的時候,鄭成功南逃台灣,努爾哈赤對明鄭開出的條件「只要明鄭投降滿清,自稱藩鎮,滿清不在台灣駐軍,允許明鄭不剃髮易服,還允許明鄭派人在大陸當官。」當初努爾哈赤對明鄭開出這個條件被鄭成功拒絕,不只是因為鄭成功的民族氣節、還因為鄭成功本來就控制著台灣,不需要滿清「賞賜」台灣統治權。一旦明鄭放棄正統,滿清說話不算話,之前被「統戰」的士紳(民主人士)都在投降後再被滿清政府拿捏。鄭成功和鄭經認為,如果明鄭投降,也會被滿清隨時翻臉。今天同樣如此。即使有魯王黨對滿清有所迷惑,認為滿清現在像「中國」,更像是漢人王朝改朝換代了,也在乾隆帝第二階段醒悟了。

乾隆帝時期的兩岸關係(下)

康熙帝以來,滿清一直名義上復明舊制,可以說建立了一定信譽。結果乾隆帝執政第二階段,發生了澳門事件。澳門事件簡單來說可以總結如下,澳門之前是葡萄牙殖民地,亞洲金融中心,在葡萄牙人治下,澳門人沒有剃髮易服,有自由,沒民主。在英國和澳門的擔保下,滿清允諾澳門回歸後作為自治藩鎮,八旗天兵進駐澳門但允許他們不剃髮易服,保證澳門人自由,還給澳門人有限民主。澳門日後變成八旗權貴們轉移財富的地方,也被人認為八旗權貴們犯不著讓澳門剃髮易服自斷財路。結果澳門事件發生後,滿清強迫澳門人實質上剃髮,澳門人抗議無用。澳門金融中心地位不復存在,資本大量出逃蘭芳。

澳門事件的意義非常重大,等於直接宣告了滿清政府信譽破產。無論是魯王黨還是閩南黨,都不敢相信滿清政府會履行承諾,允許台灣獨立或者投降後就能不剃髮易服。實際上,連乾隆政府迫使澳門屈服後,鑒於澳門在之前「自治藩鎮」不剃髮易服時的「不乖順」,認為允許藩鎮不剃髮易服是錯的,已經公開提出明鄭投降後不再實行自治藩鎮制度,只能是比其他行省自由稍多一點。這當然是絕不能被台灣人接受的。正如我前面所說,台灣的所有派系,所有人,唯一的共識就是不能被剃髮易服,這點也適用於澳門等一切地方。

澳門事件還導致了一個後果,當然這也是和乾隆帝持續不斷的挑釁有關。之前我說過,滿清國教是東正教,以原教旨狂熱信徒自居,滿清的勝利,實際上是日本垮台後,第三羅馬深度介入的結果,也是第三羅馬全球擴張東正教的一部分。而理論上「支持」明朝的聯合王國政府卻拒絕支持明朝,甚至拒絕提供財政和武力支持。因為聯合王國被滿清統戰術欺騙,以為滿清是明朝那樣的民族信仰的本土力量,並不是東正教信徒。等滿清勝利,明鄭南逃,聯合王國一度打算拋棄明鄭,其小弟葡萄牙等國甚至這麼做了。結果等滿清為了輸出東正教在高麗和聯合王國作戰的時候,聯合王國才恍然大悟,重新支持明鄭。聯合王國的支持,一直是明鄭賴以生存的外部力量。等到日後滿清和第三羅馬為爭奪東正教教義闡釋權和羅馬皇帝頭銜翻臉,聯合王國為了摧毀第三羅馬,又拋棄明鄭聯合滿清。本來這種「聯合」只是權宜之計,但隨著第三羅馬垮台,康熙改革,經濟和聯合王國深入捆綁,同時滿清非常「守信」,聯合王國內部人士開始認為滿清只不過是聯合王國的一個不聽話的朋友,是合作力量,而不是世界秩序顛覆者。簡單來說,如果21世紀印度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直逼第一,美國對印度的態度,就類似於現在聯合王國對滿清的態度。澳門事件,讓滿清本質上就是第三羅馬,一點沒變的真相暴露無遺,所以聯合王國開始試圖支持明鄭,防止明鄭被滿清消滅,進一步增強滿清實力。

在目前階段,聯合王國僅限於有限支持明鄭的閩南黨等獨立力量,但也只是有限支持。聯合王國一方面對滿清實力有所恐懼,擔心完全支持閩南黨會導致台灣獨立,明鄭滅亡,滿清由於合法性完全破產會狗急跳牆發動戰爭,導致聯合王國損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聯合王國同樣反漢,不願意看到魯王黨和明鄭光復大陸驅逐韃虜,恢復一個威脅到聯合王國世界霸權的國家。當然,也可以解釋成聯合王國不相信魯王黨能勝利,或者認為魯王黨已經失去了大陸漢人的支持。不管怎麼說,只要聯合王國一天該承認滿清是中國,那滿清就有最基本的合法性。「滿清是中國」,是滿清一切合法性中最基本的一條,滿清和明鄭談判的時候,「滿清是中國,而且是唯一的中國合法政府」也是最核心的一條,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列。一旦失去了這一條,變成東西德,南北朝鮮,那滿清的合法性就會立即瓦解。

滿清的存續,只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經濟發展下人民的容忍,

第二是維穩鐵拳,

第三是滿清通過壟斷「中國」定義欺騙漢人的民族情緒保護他們。

如果一旦變成東西德、南北朝鮮,漢人有了第二個選擇,滿清只是「中國」的一個角逐者,滿清就會立即垮台。從這個角度來講,台灣問題確實是滿清的生死命門,而破局的關鍵,就在於當滿清和聯合王國矛盾徹底激化的時候,聯合王國不再打算承認滿清的合法統治權的時候,能否想起對滿清最致命的威脅——滿清非中國。

轉載者註:

原作作者漢之聲為知乎上「漢之聲專用號」的專欄作家,由於中共言論審查機制,不得不用一些牆內的黑話指代說明現況,故特此於此列明牆內黑話與正常詞語的對照與翻譯:

鄭成功:蔣中正

荷蘭:日本帝國、史實滿清和以前的幾個政權

明鄭:遷臺後的ROC,中華民國

大明:遷臺前的ROC,中華民國

剃髮易服:實行中共體制、唯物主義⋯⋯

滿清:中國共產黨政權、PRC

皇帝:統治者

朱家:正常的中國政權、國民政府

朱元璋:孫中山,也指史實康熙帝祭拜明太祖的歷史

稱臣納貢:一國兩制

八旗天兵:共軍

蓄髮:指「五十年不變」

康熙改革前的明清關係:鄧小平改革前的兩岸關係

反滿:反共(尤其是中共)

正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稱臣自棄正統和尊號:中共式「和平统一」

蘭芳:新加坡

英帝國、英國、聯合王國:史實中指英國,文中代指同為昂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美國

第三羅馬:蘇聯

東正教:共產主義

閩南黨:臺獨派、民進黨等等

魯王黨:史實裡魯王朱以海是明朝宗室,這裏代指偏安化後的中國國民黨

康熙改革後,乾隆上台前的明清關係:鄧小平改革後,習近平上台前的兩岸關係

努爾哈赤:毛澤東

恢復明制:部分恢復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表面上恢復尊孔與尊孫(中山)

八旗:共產黨既得利益階層

英俄百年大博弈:美蘇冷戰

沙俄/俄羅斯沙皇政權:蘇維埃聯盟

康熙:鄧小平

英國貴族:美國企業

雍正、順治:江澤民、胡錦濤

葡萄牙:英國

澳門:香港

蘇州:上海

遷界禁海:應為中共改革開放前的某次事件,待查

澳門逃亡人士:「逃港潮」的偷渡者

鄭經:蔣經國

來臺外鄉人:外省人

施琅:岩里政男(李登輝)

反清復明:反攻大陸政策

台灣自棄明朝正統獨立成國:臺獨

反漢分裂勢力:反華分裂勢力

乾隆:習近平

越來越好鬥;指「戰狼」外交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既指歷史上兩次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也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滿清煽動義和團運動:應為中共改革開放前的某次事件,待查

自治藩鎮:特別行政區

入關:國共內戰中的全面勝利

仕紳:民主人士、民運

澳門事件:2019香港反送中

日本垮台:蘇聯解體

高麗:朝鮮半島

羅馬皇帝:共產主義革命正統

「滿清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