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國學003:賞析-諫逐客書(李斯)
戰國•李斯〈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典故
秦皇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為了對抗秦國,發起了一則「疲秦」的策略。因為當時的關中地區,排水不良,土壤多為鹽鹼地,不宜耕種;於是,韓國派了一位水利工程大師「鄭國」這個人,入秦,試著說服秦國,建造一座史無前例的超大型水利工程,以解決長年來的關中土質問題。韓國的真正用意?是希望藉此拖垮秦國的國力,不讓秦國有餘力攻打六國。
秦國在廟堂上,經過細細思量,認為這是長治久安的利國利民之策,於是,就採納鄭國此人的建議,發動「鄭國渠」水利工程的建造。
但是,「鄭國」此人,並沒有那麼多政治的野心、謀算,他將自己定位為一名工匠,只想盡展所學,為天下、為民,做點實事而已。看到秦國傾全國之力來建造這個破天荒的水利工程,他的理想、抱負,可以據此實現,所以,他還是跟秦國朝堂說明韓國的最初打算。秦始皇一聽,就怒了!當場翻臉!並下令驅逐所有的「非秦國人」,這便是「逐客」的由來。
此時的李斯,才正準備要大展手腳,施展政治抱負,聽到這樣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於私,為了不讓自己的理想就此覆滅;於公,為了不讓秦國自毀長城(統一六國的希望,已經出現)。所以,李斯便寫出這篇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細數秦國百年來的發展軌跡,方方面面地陳述「人才」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並隱晦地提醒一位君王應該要具備的「格局」。最終,打動了秦始皇,並讓秦始皇親自廢掉自己所公布的「逐客令」。
PS:後來完工的「鄭國渠」(全世界第一座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灌溉面積達280萬畝,遺址,至今仍在),使得「關中沃野,無兇年」,令後來的四川一帶,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而當初的「疲秦之策」,最終,反倒成為「秦國」的最強後援,令秦國東出,再無後顧之憂,切實地擁有了「一統天下」的底氣。
戰國•李斯〈諫逐客書〉(公元前237年)
會韓人鄭國來閒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閒、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夷郡縣城,銷其兵刃,示不復用。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功臣為諸侯者,使後無戰攻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