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原区平安街社区主任刘红英可能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自己怎么就突然出名了,更不明白让自己出名的那番话到底哪里有问题。

11月6日的郑州疫情发布会上,刘红英谈到自己忙于防疫工作,“前几天是我女儿的18岁生日,然而我却缺席了她的这场成人礼”。说到动情之处,她甚至当场哽咽了。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这番话在网上激起猛烈反弹,微博上无数人揶揄:

“她感动了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想起琼瑶那个剧的经典台词:你失去了双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

“大概是想让老百姓觉得,你看我都错过女儿成人礼了,我多辛苦多努力。这种人根本已经脱离群众了。”

有人挖苦,既然刘主任遗憾工作太忙错过孩子成人礼,不如干脆辞职去多陪陪家人。

一时之间,全网都在群嘲:“郑州人欠刘主任的小公主一个成人礼。”当公众号“河南演艺圈”发了这么一个告示后,底下有人留言问,演艺圈掺和这事干嘛?作者答:“你不觉得这是近期重大娱乐事件吗?”

当然,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从流出来的朋友圈、微信聊天截图来看,她从社区的颂扬声中获得了自我肯定,根本不在意网上说了什么。

不仅如此,她还本地社区用喇叭公开喊话:“我怎么了?都是为人父母,我错了吗?再说,我的稿子怎么说也是他们通过审核的,不是我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早有人猜到,她的稿子不会事先没人看过,甚至有人挖出来,所谓“错过女儿18岁成人礼”,是个老梗:2020年3月郑州市妇联“最美战疫家书”系列,就有杜岭街道彭公祠社区抗疫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张保红因忙于工作,2月8日错过女儿成人礼的故事。

两年前疫情初期,这倒还不失真实,但这几天郑州全城都封得动弹不得,还能去哪里过成人礼?何况这还是个抄来的梗。别说这事的真实性可疑,甚至有人说:“去查查她是不是真有个18岁的女儿。”

有一段戏仿的对话还原了这一翻车事故出台的幕后:

事后,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一场正式的疫情发布会上,一个社区书记突然间谈起自己女儿的成人礼和猫?但这其实是再常见不过的宣传套路。

“错过女儿18岁成人礼”这个桥段,原本是想要“感动中国”的:一个基层干部,为了大众的福祉,胼手胝足,牺牲了和家人的相处,这在我们的传统中一贯被视为是一种打动人的德性。

可想而知,按原来的设想,推出这样一个典型,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来刻画一线人员的辛苦,不仅显得“接地气”,还有助于减轻对防疫工作的质疑,因为这两三年来经常出现的一点是:哪怕人们再多不满,但总觉得一线工作人员不可否认地“很辛苦”。

然而这一次却严重翻车了,为什么?

很多人被这番话激怒了:这是三年来郑州被封得最接近上海封城的一次,不知有多少人经历着惨烈得多的遭遇,而一个基层干部错过女儿成人礼就好像有多惨了似的——何况这还可能是编的!有人不无恶毒地嘲讽:“又不是错过女儿的葬礼。”

但问题的重点其实也不是“比惨”——试想下,如果基层干部真的忙到无法参加亲人的葬礼,难道就能感动人了吗?也不会。人们反而会觉得这没有人情味。

在以往的宣传话术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套路,就是诉诸超常的道德行为,因为传统的道德观里,正是超出常人的举止才不平凡。然而,到如今,人们更强调的是“人性”,过分突出那种异常,不仅无法引发共鸣,有时甚至令人反感。

也许正是考虑到“怀孕九个月坚持上抗疫前线”之类曾翻车过,这次才没有突出得多惨,而精心选取了“错过成人礼”这样似乎看来更真实可感的小事。也就是说,这试图利用中国社会“情胜于理”的心态,让人们对防疫工作者产生共情。

在以往,这确实可能奏效,我之前也写过,中国社会广泛存在一种“对权力的共情,主动地体谅“当家作主”之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往往像是一家人,处于彼此利益未清晰分化的含混状态。

然而,当人们自身的处境到了相当坏的时候,就没心情再听得进这种话了。重点并不是对方惨不惨,而是她的讲述与自己根本无关,更无助于解决自己当下的困境。简言之,当人们清楚意识到自身利益时,双方话语的错位就引发了翻车。

不少人都为此感到奇怪的一点是,为什么一个社区干部竟然也能如此脱离群众?难道她真的不知道人们在经历什么吗?

当然,这确实也有可能。这与地位的高低无关,很多人甚至哪怕是同阶层,对他人也漠然视之,那是一种想象力的缺陷:无从代入来体会或想象他人如何感受。

不过,更有可能的是:其实他们并非不知道你的处境,只是希望你来共情他们,而不是他们来共情你。就像现在防疫时也常有社区干部说:“别让我为难。”然而,“不为难”的前提应当是双向的体谅,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要求你“别为难”,那不过是改头换面的非正式强制。

我们能做的也许不多,但至少可以不让自己那么容易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