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崔舜華(詩人)· 攝影|林政億Terry

一條需要視覺轉彎的小巷弄,一間狹長昏黃的隱密小酒館,一杯琴湯尼佐一座小舞臺,一場從白晝到深夜的讀詩長跑,22名詩人的詩歌演出——這一切元素加總起來,可以等於甚麼?也許可以是一場計時不斷續的行動實驗,也許可以是各種聲響的不同頻振盪差之加減總和,也許可以是詩與聲音與各類議題的輕微混亂狀態,或者,其實就等於一首需要花上整整10個鐘頭來觀閱的詩劇……

聽起來很瘋狂,置身其中,感覺起來則更像將已然半啟的感官心智,胡亂攪和成一團金泥,任誰伸手酌取便一仰頭飲下肚。在小地方這樣風格獨具的空間,有酒有詩,搞來一場自由肆意也節奏嚴謹的詩之慶典——這是今年臺北詩歌節團隊所擘劃、在秋光十月的第一日、於小地方SEAMS展開的「不斷電讀詩馬拉松」。

臺北詩歌節策展人鴻鴻

這場以讀詩為基底的長跑賽,從「詩歌擂臺」的概念為啟始,最終成形為如是迷魅惑人,同時也教人心力崩碎的詩之夜典。

這場詩歌的馬拉松賽,邀集從新生代到中生代(啊這世代劃分是如此令人感歎)的各家詩人與作家,沿途輪流站上木製舞臺,讀幾首詩,或奏一曲或演一齣,形式自由開放的行動實踐。與會詩人也包括了香港創作者們,譬如較先登場的黃潤宇和關天林,兩人輪流以粵語和中文讀著他們所寫的詩。

倆人先以單純的讀詩開場,各自念了兩三首詩後,開始轉進香港現況的討論。關天林以〈黑的地址〉一詩,向香港畫家高立致意,高立近期邀集64位香港作家集體創作《黑暗夜空擦亮暗黑隕石》一書,並希望能據此書籌辦展覽,但在香港沉重而壓抑的政治現實之下難以實現,故寫了這首詩送給每位香港人。

兩人最後以粵語合讀黃潤宇詩作〈潤〉。黃潤宇說,這首詩呈現了某種擴散性,尤其對於處於困境中的香港社會而言,如今的時代,是既具有主動性又呈顯被動性的複雜局勢,個人的能量雖渺小,但若能一個個地接續傳遞開來,便有著擴散的可能。

詩人關天林(左)與黃潤宇

關於香港,是許多臺灣創作者也頗為關懷的議題,例如稍早上臺的詩人孫梓評,便領讀香港詩人黃裕邦的詩。詩集《天裂》具濃厚後現代特質及巧妙的視角流轉,透過詩的書寫,提醒人們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搭檔〉一詩,從詩作與詩人之間的相愛相殺,映射2019年香港的諸多抗爭活動。

〈高登〉一詩出自黃裕邦最新詩集《Besiege Me》,〈高登〉將愛慾和創傷混攪成一把絞碎肉身,如詩中019:「這座城的牆與街道很快地會對已發明的/和沒有發明的子彈免疫//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以狀聲同時模擬子彈擊發與性交撞擊的連串啪啪聲響,既諷刺又憂傷。

作家、詩人孫梓評

香港詩人曹疏影攜來教人驚奇的魔法:水杯、冰塊、卡林巴琴、胡蘿蔔、削皮器等,物件排開擺滿了大半張桌,一旁則有陳廷昇的吉他伴奏。詩人先是如演繹某種密教法術般,先將琴敲出三個單音,再將冰塊撞入杯中,搖晃杯身,同時吉他響起,疏影開始朗讀詩作〈魂斗羅〉;其後,疏影開始削起蘿蔔皮,聒嚓聲細緻地震動耳膜,倏然她將蘿蔔扔擲桌面,讀起〈兔子打鼓:給一歲的初初〉;最後則是在琴音與吉他樂聲裡,讀誦〈給彈吉他的少年(兩首)〉,充滿獨創性的表演驚豔全場,深縝動人,真切如一場豐美的幻術。

詩人曹疏影

同為香港作家的鄧小樺,開場明言她要帶來的是「在香港不能做,而可以在臺灣做」的事情。她朗讀了兩首社運議題的詩作:〈據說是被我們啟發〉、〈家務〉。

〈據說是被我們啟發〉寫於2021年6月,而7月1日國安法在香港全面實施,小樺表示,原本年年的六四這晚,香港都會舉辦維園六四燭光晚會,雜誌也會刊登六四企劃專題,因為國安法的壓制,眼見大抵辦不成了,雜誌專題也改為「致死難和抗爭,緬甸」。但這樣的變通並非逃避,而是用更廣義的方式去提醒寫作者,應該與世界上所有的抗爭者與被壓迫者併肩而戰,「即使國安法實施後,我們失去了紀念六四的自由,但我並不打算接受這件事。」

作家鄧小樺

小樺倔倨地搖動一卷長髮,這首詩也展現了她體悟到的某則道理:與政權面對面抗爭時,人們毋須也不會顧慮到個人,但若是如她現今身在異地,則不得不去思考生活,這必要的磨合過程,與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香港在震驚之餘,仍舊需要面對日常柴米油鹽的處境。

〈家務〉一詩是紀念六四30周年之作。存活下來的生者,不得不面對日常的平庸、沉悶的瑣事、老死的真相,相對地,因抗爭而死去的人則永恆地青春,而生者所承受的如同做家務般的荒廢感(「我是個徹底的反家務主義者。」小樺說),相照於死者恆久不老的形象,形成既深刻又悲哀的對映,一如詩句所念念者:「三十年,來書寫/一種弱小的高度/脆弱的無垢,中止/所有機括的撤退/愚頑的水,倒吊的花/我們竟就是小小的飛蟲/對抗著朝生暮死」。

臺灣年輕詩人一方,則由鄭茜馨和ㄩㄐ打頭陣。鄭茜馨請來吉他手,演唱自己的詩作,以她發明的「詩集占卜」與人群玩了一會;ㄩㄐ則在讀詩同時,特別談了自己對思想時間與時空維度的觀點。煮雪的人邀來專業DJ,在金屬與電子的迷陣中朗讀其代表作〈掙扎的貝類〉等詩;楊佳嫻暫時擱下主持棒,登臺朗讀因身體微恙未能到場的宋尚緯作品〈另一代人〉、游善鈞〈感覺那根針還在〉,以及詩人零雨〈捷運(2014):致W〉。

詩人鄭茜馨(右)
詩人ㄩㄐ
詩人煮雪的人

楊佳嫻說道,〈感覺那根針還在〉與〈捷運(2014):致W〉皆可被囊括入同志議題之作,〈感〉是游知名的得獎詩,也是其現前的代表作,詩中大量調用頗具黑色幽默的巧妙雙關語術,可見得創作者在當代社會性別開放、空間氛圍放鬆的時代條件下,而有了這樣充滿遊戲體感的文本。

〈捷運(2014):致W〉則以更寬闊的歷史跨度,呈現LGBT權利運動興起後,某種集體認同的鞏固加強。詩行間亦呈現了政治與性別之間的矛盾關係、遊行人群中繽紛彩異的妝扮,且設定了一名來自19世紀的文化人物為對話對象,無論是文學改革、社會革命、性別解放,我們欲去扭轉、填壑的一切時代現象,皆無法單憑己力,而需要某種集體的力量去完成。

接著,作家伊格言現身讀詩〈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更首度曝光了他新近寫作中的小說片段;詹佳鑫朗讀、分享其與臺北相關的詩作;吳緯婷一身輕盈的T恤牛仔褲,上場領讀詩作〈白〉,讀詩之餘不忘稍稍釋放甜蜜光線,溫柔地向新婚的先生致謝。

臺北詩歌節策展人、詩人楊佳嫻
作家伊格言
詩人詹佳鑫
詩人吳緯婷

接著,重磅級臺語詩人鄭順聰登場,以最新詩集《我就欲來去》亮相,並朗讀書中以疫情擴散為主題的社會詩作〈驚惶挵門〉:「我覕佇咧底面/聽鐵片掀掀起來/敢若裙看無裾仔尾/驚惶煞直直湠出去/和我的胸坎,相挵」,既寫暴雨撲打,亦隱喻病毒蔓延,新聞消息引發人心驚惶的社會實景。

針對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對臺語詩之用字、語法的陌生,鄭順聰一邊朗聲讀詩,一邊細密解詩,有如一堂小型的臺語課。鄭順聰說道,「臺語是聲腔的旅行」,氣口與腔調是臺語詩的主調,而臺語詩中動詞特別多元靈活,是由於早期臺語屬於底層勞動人所用的語言;而臺語的脈絡特別繁複,每字有每字的念法和源流,寫臺語詩的訣竅便是「細密的動詞」。

作家鄭順聰

當臺下群眾仍沉浸在鏗鏘的臺語聲腔餘調裏,燈光換場,暗復明,接著上場的鄭琬融,以聲音實驗呈現詩的另類形貌;顏嘉琪特別攜來一件武陵高中的草綠色制服,敘述一段結局未竟的青春往事;吳鈞堯帶來三首致敬三位詩人的詩,分別是寫給詩人余光中的〈夜遇余光中〉、寫給管管的〈送行〉、寫給楊牧的〈星圖〉。

詩人鄭琬融
詩人顏嘉琪
作家吳鈞堯

輪到騷夏時,她以影像代替論述播放了一段紀錄片,是導演陳佩芸與騷夏於2020年合作的影像作品,鏡頭捕捉騷夏在旗津老屋中烹食的身影,旗津的船隻與擺渡人,融合騷夏對母女關係的自述,來呈現〈新娘〉一詩的意境。影片中騷夏在北城與南方,在貓、窗景與街道之間,流徙變化的形體神情,精準托出詩人獨有的心智圖樣,因而,片中騷夏自述,她是藉由繪畫,才度過寫作瓶頸,她的畫中幾乎皆是女性,使用大膽鮮豔的色塊和線條。騷夏自揭道,無論是畫或詩,她對於女性身體和母親角色的思考,始終沒有停止過。詩是詰掘之道,也是和解之途。

接續著少數族群/語言/性別的議題氣氛,陳柏煜與馬翊航緊接著同臺,以卑南語和中文,朗讀翊航所寫作的卑南語詩。黃柏軒以自身的腎疾,憶述他從病始至今的心境轉折,新作《腎友》中不僅有死亡脅身的惡意,更有著對於存在和生活的醒悟和自覺。

詩人騷夏
作家馬翊航(左)與陳柏煜
詩人黃柏軒

在幾場熱鬧的或官能或意義的討論之後,身披漂渺仙氣的詩人小令,為在場眾人唸讀了整整20分鐘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本談笑如常的酒館內,一時之間竟靜寂無語,那些充滿異地陌碎的語言,從小令低頻沉穩的聲調流瀉而出,毫無一字半語差錯疑遲,字字如碎石擊水般濺濺有金石聲,全然扭轉全場的能量流向。這股靜到深處的壓抑之聲在讀經暫告一段落後,轉瞬爆裂為響亮掌聲,小令低著一頭烏黑長髮溜出鎂光燈,輕巧無聲宛若菩提精靈。

近來公開活動頻頻的年輕詩人曹馭博,臺風穩健地登上麥克風前,先談了一會艾略特,介紹他所喜愛的詩人胡續東,接著如唱如擊地朗誦胡續東詩作〈安娜.保拉大媽也寫詩〉。馭博表示,這首充滿胡氏幽默的作品,其實正在告訴我們:所有人都有寫詩的可能,正如詩末所寫道:

「我一頁一頁地翻著/安娜.保拉大媽的詩集。沒錯,安娜.保拉大媽/的確寫詩。但她不寫肥胖的詩、酒精的詩、/大麻的詩、雞巴的詩和肌肉男的肌肉之詩。/在一首名為《詩歌中的三秒鐘的寂靜》的詩裡,/她寫道:『在一首詩中給我三秒鐘的寂靜,/我就能在其中寫出滿天的烏雲。』」

詩人小令
詩人曹馭博

表定最後上場的崔舜華,除了分享筆記詩與兩幅油畫,也讓陪伴了她10年之久的一支老烏克麗麗拂塵亮相,彈唱中國歌手宋冬野的〈董小姐〉;然而,真正的壓軸乃是詩人鴻鴻,他現寫現讀了一首當天寫成的作品,沒有背景襯樂,沒有舞臺效果,卻讓大家聽得拍案叫好。

在這詩意和歌樂意猶未盡的一晚,在這杯觥與尼古丁盡興交歡的一晚,雪花般飄落一群詩人的詩觀和寫作裏的金箔片碎,摻著些微的酒意,拌和為一團發光的泥雪,在所有聽詩人與讀詩人的夢裏,唱破遍地金泥。●(原文於2022-11-07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詩人崔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