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更早時寫的關於生命、宇宙的想法,有部份用了來寫神與我的徽文文章)

一個沒有明顯規律的生活的影響,對我來說就是記憶有時變得模糊。今天是星期幾?是昨天還是前天吃蕃茄炒蛋?有人跟我說了咩咩咩,咩咩咩是咩?那個人是誰?是A還是B,還是發夢?當然夜瞓也影響了記憶力,但這種日子裏,我覺得自己像一嚿浸在水中的海綿。入大學是另一個世界,19年後是另一個世界,大學畢業後是另一個世界,返工又是另一個世界,返唔同工又是另一個世界,冇得返工又是另一世界,看很多書又有另一些世界。在這些世界裏,我吸了很多「水」,我自己這個人也變了,但水積在腦中就成了腦積水,腦積水是很差的事情。不把水排走,有天海綿就無法吸更多的水,或是其他水。這個比喻可能很廢吧。或者說我是一部很多input但很少output的機器,超級嘥電。機器是需要有output的。

一個思想在腦裏沒法好好理然後表達出來又有甚麼用?就好像「沒有人知曉的存在存在過嗎」這種講法一樣。當然否認真相是改變不了真相本身,但現實是推動事情發生的是人的選擇而不是真相本身。如果我不基於想法做些東西出來,無人知曉的想法的存在只能間接地反映在我這個人的行動或改變。或者誇張點說,像《千面英雄》的觀點,神話中英雄在他的歷險中得到生命的轉化之類之後他是要回到平凡的生活帶給人訊息之類,否則那個神話也不會存在(利申睇咗十分一本都未有)。不過這些存在存在的其實都不是最重要,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縈繞在腦海中的東西就像模糊的記憶一樣。

這些模糊的東西是甚麼?有幾次玩完一些刺激大腦的遊戲後我是有一點想法的,但是要connect the dots就未得,因此我甚至在構思一個科幻的故事,已經着手寫了一點。其中一些想法是我對陰陽這個概念的欣賞,因為好似所有事情都能「生」出好事和壞事,一件最壞的事,亦喚起人的反思和追求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但為了做好事亦會陰差陽錯導致了壞事。宇宙就像一條橡筋繩,上帝將條繩一彈,出現了奇異點,宇宙大爆炸,然後條繩就一直振動,直至elastic energy?耗盡(在理想世界應該不會耗盡?lol),那就是宇宙的終結。那些振動就是陰陽、好壞或是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然後就是一些要從宗教信仰找答案的「Big Questions」,不只是宇宙會如何終結,還有所有事情發生的意義。但其實就像《葡萄園裏的寶藏》這個故事一樣,發掘到的寶藏並不是想像中以為的寶藏。為了一個目的/答案去行動最後就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穫。有時也會想這跟AKB48的黃金時代有點像。一班以做演員、歌手為目標的人,以AKB48為跳板做偶像團體,但期間卻創造了空前絕後的偶像界傳奇,反而畢業後也不是很多人在追以前曾想追的夢,或者成功闖出更厲害的名堂。這令我覺得能否找到終極的答案可能並不是最重要,一來應該沒有人會找到,二來最重要的,將會是找答案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

生命為甚麼要延續?反正地球就算沒被人類活動破壞到住不下去,在N年後也要被膨脹的太陽吞掉,但人類卻想要找地球2.0。生命其實可以不延續下去的,不過要所有有能力創造生命的人都主動或被動地同意才能停。哪一個才會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關於終結,我又有一些想法。例如是,Steve Jobs的connecting the dots,雖然context應該是自己生命裏的際遇,令我想到現實中的連線遊戲。連線遊戲裏,連好了所有點就玩完。如果是思想上的全部連起了會如何?Big Question得到解答的話,有人得知了所有奧秘的話?那人還需要繼續嗎?可能那人是釋迦牟利,但一個人若然得到一個超級大的領悟,他大概就可以死而無憾。好像知道了一個終極真相之後,就可以與這世界的連結斷開。所以不需要太快知道太多,或許這才是ignorance is a bliss的真正意思。(在我去找這句話的出處前想到的)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但更重要的是我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成年人要學會打理自己的生活才不會在字海或迷思中餓死/病死etc.

我也想過要不要去讀哲學,只是要看很多哲學書,有點辛苦,應該未有足夠心理準備。在這花多眼亂的世界,我亦有太多興趣不能專注,可能因此揀了個不用讀那麼多書的科來讀。

有時創作和寫作就像放屁、爆石一樣使人身心舒暢。為了機器有output,我也想勤力點畫畫和寫字,玩少一點mobile版Apex。

受到啟發的書:《千面英雄》、《時間的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