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所有的知識之中,最難的學門是神學,在其之後的便是哲學;然而對於我而言,哲學作為一切科學的基礎與啟蒙,它應該被活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哲學」是研究普遍的、基本問題的學科,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甚至更多的領域;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於哲學有獨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並以理性論證為基礎。

因為在古希臘,哲學家們經常提出問題,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便是我們現在常聽到的形上學、倫理學、知識論。

自亞里斯多德時代以來,在古典或者現代哲學當中,邏輯通常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代哲學以「不要求精確理由」之哲學理論,強調不可知論,表示:世界上終究有人不能理解的問題。

所以哲學真的很難的感覺嗎?還是我們應該在日常用語中,將哲學可引申為個人或團體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態度?

現代人時常將哲學掛在嘴邊,例如:人生哲學、飲食哲學,使得「哲學」兩個字變得清晰可見。但這些稱號,有時使我們對於哲學的概念失焦了,因此我偏好將這些名稱,改稱為「主義」。

然而,我並不是否定這樣概念或態度;我覺得有自己的信仰與生活態度是極好的概念。但是對於哲學,它所涉及的研究範疇,我期待的是與其它學科的總和,給出對世界本質與現象的解釋。

因此我所希望專精的,在小天才艾迪森在哲學路上的《十萬個為什麼》之中,我所希望的是以多學門跨領域的視角,包容接納與多元的態度,看待世界與社會。

哲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接受者的價值觀與世界觀;我希望可以一個社會哲學家的身分,探視我們遇到的問題,瞭解我們處在的時空,熟悉我們曾經的脈絡;以簡單的為什麼激發自己與讀者的思考。

希望你喜歡未來的《十萬個為什麼》,也歡您追蹤更多關於我所創作的《小天才艾迪森的哲學世界》。歡迎與我聯繫討論,也希望您可以持續地給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