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蚤之市

東京五大人氣市集之稱,同樣由手紙社這間公司主辦的「東京蚤之市」,在疫情睽違兩年半(第十六回是 2019 十一月,第十七回就變成 2022 年六月)之後舉辦的第二次,剛好趁著週末空檔去朝聖。

為什麼上一段說同樣呢,因為〈散策隨筆〉系列上一篇寫的紙博也是他們主辦的,那時候說會再另外寫一篇介紹手紙社,或許是下次吧,請不要抱太大期待。

みどりの文化ゾーン會場。每到秋季,昭和紀念公園就會湧入人潮前來賞銀杏,不過這次我們的目標是放在蚤之市。

會場內攤位擁擠,因此沒有拍太多照片,但剛好第一次嘗試做 vlog,只是忘了要拍橫式,變成抖音的比例了。

當天的天空,跟會場內的熱鬧氣氛形成有趣對比。


乾淨的天空、清晰的雲,還有秋冬線條分明的樹枝,是我在日本最愛的天空組合。

然而日本的天空與街景好看並非偶然,其「天空藍」是有原因的:緯度比台灣高,光線不易直射,因此飽和度低。另外空氣乾淨、色調才會偏藍而不是偏黃或紅,同時污染源少,也不會有髒髒的霧霾感。

當然,這種「日系感」可以透過後製達成,但下次來日本玩的時候,不妨用眼睛感受一下這種「就算是平凡的街道也是冷色系」的感覺,對我來說跟從照片體會完全不同。而這看似簡單的觀察,以前來日本旅遊卻都沒注意到,直到我實際住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

台灣人口中的「日系」這個名詞,指的是「日本那樣的風格」,而比起後製的日系,自然是更推薦日本的景色「本人」,甚至少一點透過鏡頭,多一點雙眼跟身體感受。


離開蚤之市之後的行程完全都是計畫之外,一如往常的風格。走上 Tachikawa Stage Garden だんだんテラス,這個區域包含在 GREEN SPRINGS 的購物廣場區域裡面,整體應該來自同一個設計/建築師。

超長的坡道,一半由樓梯構成、另一半由流水與長椅組合成。


想拍好看的照片,錯了嗎?

剛開始學習攝影的人或多或少、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聽到前輩或大師說:「器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說什麼故事。」

『這我當然也知道。』這是多年前我剛接觸攝影,接收到這個「教誨」的時候心中的第一個念頭。

『但沒有好的器材,怎麼拍得出來那些大師的照片,你看那個散景要多大有多大。』這是我下一個反駁。

我的邏輯沒有錯,沒有好器材的確不可能拍得出來那些媲美大師的照片;但同時我的重點也錯了,攝影的練習過程應該更專注在目的,而拍照只是手段。


爬上樓梯後回頭,可以遠眺長長的多摩單軌電車,以及俯瞰底下並排的 San San Road,一路直通到立川車站。


換言之,正確的順序是先有了明確的目的(要拍什麼),再去追求可以達成目的的手段(用什麼器材);然而在一開始踏入攝影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拍什麼,只是看了別人好看的照片想要模仿。

這種想要模仿的心態完全可以理解,就像學習武功,一開始當然會想要學最強最帥的招式,以為看到的外表就是一切,聽不進大師教的任何無聊心法。

隨著時間過去,一些人受到挫折便放棄了,留下的人才會慢慢理解到招式只是輔助,無招勝有招,然後才開始潛心學習,理解招式背後代表的意義。

我會有這種誤解,或許是因為「攝影」這個名詞,單從字面上來看,只描述了一個「使用工具拍照」的過程,並沒有再更進一步的解釋。

攝影背後應該要有強烈的目的性,至少現在的我是這麼認為。

現在回頭理解了這些之後,這些彎路不但並非冤枉路,還是為了尋找自己攝影目的的必經之路。

真珠の欠片かけらだって無価値、そこに物語がなければ — 色彩- yama

從 Tachikawa Stage Garden だんだんテラス上面看到的立川市日常街景。立川市有很大的面積人潮並不多,僅集中在少數觀光區與車站。


五個為什麼

在工作上有一個事後檢討的技巧,叫做五個為什麼,藉由多次提問,找出問題真正的核心,次數不一定限制在五次。

譬如我的汽車無法啟動。(問題)

  1. 為什麼?:電池電量耗盡。(第一個為什麼)
  2. 為什麼?:發電機不能正常工作。(第二個為什麼)
  3. 為什麼?:發電機皮帶斷裂。(第三個為什麼)
  4. 為什麼?:發電機皮帶遠遠超出了其使用壽命,從未更換過。(第四個為什麼)
  5. 為什麼?:我一直沒有按照廠家推薦的保養計劃對汽車進行過保養和維護。(第五個為什麼,根本原因)

這種強迫自己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可以比較容易跳脫既定框架,而不是被盲點蒙蔽、把一切當做理所當然,較有機會找出根本的問題。

不過我認為,這個方法也可以用來探索自己對一件事物的動機與價值觀,譬如「為什麼要攝影」?



登上不高的 Tachikawa Stage Garden だんだんテラス 眺望遠方。遠處太陽下山之後看起來像是火燒山的位置,推測可能是狹山湖附近,但我不確定。(關於狹山湖之旅的故事,有機會再另外寫一篇跟大家介紹。)


有人透過攝影去獲取客群、有人用攝影對社會議題表達強烈的訊息、有人透過攝影記錄家人、小孩、寵物度過的時間,這些都可以統稱為「說故事」,根據觀眾的不同,自然就有各種說故事的技巧。

為什麼要攝影?因為想要拍出漂亮的照片。

為什麼要拍漂亮的照片?因為別人會想看。

為什麼需要別人想看?到這裡有些人就會回答「對呀,或許我的目的並不是讓別人想看。」

如此反覆進行下去,隨著「為什麼」的次數越來越多,也會對自己追求的核心價值更加了解。

而這個不斷追問自己的過程,可能要分好幾次、甚至很長的時間才能達成,答案也會隨著年齡與生活經驗而改變。


當天剛好遇到點燈儀式,這裡的點燈絕對不豪華,也不比東京其他地方熱鬧,不會有遊客特地過來只為了看點燈,但對當地人來說卻是小確幸。

跟著湊熱鬧參加點燈儀式之後,我覺得即使燈不多也無妨。就像大學的時候,我們一些資工系的學生,因為在忙期末考跟作業而無法出外跨年(其實是宅),但卻在寢室地板放上一張寫著「年」的 A4 紙,大家輪流踩過去一樣。因為重點是跟誰過,也因為這種儀式感,才能成為大家的共同記憶。


「五個為什麼」之所以對找出根本問題有用,是因為能跳脫框架,強迫質問那些理所當然的前提;而它之所以也對探索價值觀有用,則是因為它強迫質問內心的聲音,讓我們跳脫「預設的日常」。

生活中有太多預設的日常,會讓我們下意識地行動,而忘了詢問內心的聲音。

https://goo.gl/maps/qoAtsz8JEmBsKq2W7

原文:leafwind.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