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超市回家的路上,看見兩隻屁孩貓貓吵架,一隻挺著胸脯居高臨下地威脅,另一隻側伏在地上隨時準備用貓貓神拳自衛。一般貓貓之間不會用叫聲交流(所以我一直懷疑貓貓在用腦波或者訊息素或者微動作交流),但那天晚上看到的兩隻不過一歲的小貓貓在互相吵,還是話很多那種,一句話裡要有十幾個喵,有些音節要重複好幾次(有點像鴿子之間的交流)。

這種事情錄好影片大約會爆紅,但我出門都不帶手機......

所以說像是路上錄影阿、飯前拍照阿一類的動作,我通常會理解為一種祭祀行為,有點類似基督教的餐前禱告或者食人族吃人之前跳的舞。因為就以往經驗而言,女友在iCloud裡存放的上百G影片跟相片從來就沒再拿出來看過,所以當初拍的目的可能原本就不是用於重溫或幫助記憶,而大多從屬於一種儀式或現代習俗。

或許是早年受到羅蘭巴特的影響,我一直不認為對現實圖像的斷片式再現有能力指向任何藝術性(更多的是像《明室》裡的觀念,攝影指向死亡,而且是現實的死亡,然而這只能給讀者提供想像的空間),同時又缺少畫作的虛構能力(但photoshop貌似粗暴地解決了這一難題XD)。相片也沒辦法像影片一樣,可以像希區考克打亂時間的流動來製造藝術效果。

希區考克給我的印象很像早期的達利和中晚期的畢卡索,後兩者是在打亂空間的流動。所以我個人偏好的藝術作品,要麼在表述純粹美感(像巴洛克音樂或純納粹到喪心病狂的巴哈福格);要麼就在表達帶有意向性的想像力(像蕭邦在宮殿中哀鳴式地糾結晚上到底要吃什麼一般的幻想曲XD)。都蠻符合我極端的性格,要麼給我看純粹理性,要麼給我看純粹偶性~模稜兩可的作品只能像海頓一樣當作安眠曲來欣賞。什麼都像,又什麼都不是,才是真正的無趣。

但是隨機性這種東西其實並沒有多絕對或者多極端,重複次數多的隨機一般都會分散得很穩定,這一百多年前就知道的事情。我之前有在想,要人為脫離這種穩定的隨機性是很困難的事,因為人在遵從理性、甚至遵從直覺的同時就已經在附和一切具有自然屬性的隨機性了,似乎只能做主觀上明確認為無「意義」的事才能勉強脫離無數隨機性幫我們指明的「命運」,儘管這會是一種非常「野蠻」的做法。

但如果是少量重複的隨機性就會給人體驗很好的新鮮感,比如賭博。但每個人從賭博中體驗到的新鮮感又不一定相似。比如我小時候,家人有時候會因為我運氣超好而逼我買彩券,然後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我那時候就強烈地希望自己不要中(早鳥版叛逆期?),直到現在也是,雖然次數不多,但無論中獎機會多大的彩券到我手中也一定寫著''Non hai vinto''。然後前幾天,Steam有辦活動,在線看遊戲頒獎儀式可以抽獎Deck掌機,每分鐘送一個大約總共有兩百個左右的樣子,參與者也限定在歐洲美洲,況且歐洲還是半夜,所以中獎機率還是蠻大的。然後就說我彩運差到什麼程度呢,平時凌晨才睡的我那天晚上一點多開始暴睡八個多小時(兩天的睡眠量)。所以說......大腦不想讓我中獎,我又管不住它......


普普通通的吐槽後記

前幾天不知道為什麼,Matters首頁鋪天蓋地的中國農場文,然後隨便翻了幾個,就好幾天不想打開Matters......用二分法邏輯把自己偽裝成「觀點」......幸好沒開放廣告營利,不然這裡真的要被制式農場文佔領,然後四處飄散殘廢的馬克思主義觀念......今天再打開總算是恢復到稍微正常點的數量了......

馬克思這個人其實在傳說裡還蠻可愛的,投資賠錢只能跟恩格斯借,借完又執行共產主義理念不還錢(你的錢就是我的錢,我的錢還是我的錢XD這我開玩笑請信徒們不要當真)。我一直說馬克思的哲學理論根本縫合怪,用一半黑格爾的方法論去批判和解釋菲爾巴哈的本體論,最後變成打著哲學的旗號脫離哲學的實踐主義,實踐主義是很流行啦,但前提是他的實踐主義把本體論跟方法論搞混了。恩格斯的哲學理論就比較好玩,雖然當時來講稍稍有些過時(有點回歸中世紀晚期自然主義的味道),最關鍵的是,人長得帥又是企業家。至於中國流傳的馬克思主義......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搜,怪噁心的XD

然後最近突然感染懶癌,圍爐寫了一半不想寫不想更新,就很突然_(:з)∠)_

話說今天突然想到,之前答應鹿醬再閃一次腰就寫一首打油詩幫助統計閃腰次數,結果就再沒閃過......早知道這種逆向flag這麼好用我就經常用了。

想到有人會浪費好幾分鐘時間來讀我寫的廢話,就莫名感覺好爽,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