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文章《Learning Task Pattern 的分类


Life is struggle.  ---Karl Marx

学习 network knowledge 不能用 tree knowledge 的方法论:过早地去苛求对全局的理解。学习 tree knowledge,其目标很明确:先攻克源头、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知识点,再逐步考虑以此为基石的推论。

而学习 network knowledge,要紧的是遏制住自己纵览全局的企图,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局部中 struggle。甚至更极端地,要先遏制住「批判」的冲动、尽可能地以「无脑吸收」的视角去学习局部。因为此时的「批判」往往不具备正确的全局认知基石,应激反应式提出的问题,很可能都是错的或根本不存在的。另外,network knowledge 结构下的问题往往必须得等到有了整体印象后才能获得解答。急切的「一边批判、一边无法得到解答」只会给人极强的挫败感,然后就直接进入「从入门到放弃」的分支。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大量名人背书的、两个流派的学习方法:一个是强调扎实基础,第一页读不通就绝不读第二页,直到啃完了硬骨头才扎实前进;另一种学习法方法则强调:不要止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大胆地往下读,或许后面的内容就解答了前面的疑问。甚至,等你读完后面才发现,整本书的要点都在后续的讨论,前面抛出的障碍毫无价值。

在 tree/network knowledge 的划分视角下,第一种扎实基础的方法对应了 tree knowledge 的学习方式,而第二种不止步于点滴得失的方法对应了 network knowledge 的学习方式。对于 tree knowledge 来讲,作为每个承载后续知识点衍生的基石节点,那自然是必须花大力气强行攻克,不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因为基石的问题不解决,后面的进展都是虚幻的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对于 network knowledge 来讲,没有这样的基石,或者说,真正的基石是对整个 network 的宏观理解。此时,停留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毫无意义,大胆地往前走反而能真正促进「全局」的拼凑。

当然,对于真实情况来讲,最麻烦的可能不是按照各个分支去做执行,而是识别出你当前面对的材料到底是哪个分支。甚至,一些复杂的问题往往是将 tree knowledge 和 network knowledge 混杂在一起,一个局部是 tree,另一个局部又是 network。此时何解?恐怕,此时最有效的解法就是一个个地更换尝试。一个「局部」读不通了就狠狠地挣扎一番,实在挣扎不动了又往后再继续读一读。等到心力有所恢复,又继续尝试去攻坚一下之前的那个局部,如此往复。

(一切方法论,可能最后都必须归集到 trial and error,亦是小朋友学习的核心方法论:循环枚举尝试。)

如果以此为基石,再抽象地去审视 tree knowledge 和 network knowledge 的问题,或许还涉及关于对「局部」和「全局」的考虑问题,更本质地,是对看起来较为轻松的「谈论全局」和实践起来更为艰苦的「局部 struggle」的趋利避害。

有尝试看清全局的意识是好的,它会警示你时不时地跳出「局部」以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自我」和「所在处境」。但过早急切地企图纵览全局、以至于无法耐住性子按部就班地将局部的工作做扎实,就会跳进好高骛远和不本分的陷阱:你以为在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逐步向前,可实际是在浮沙筑楼,局部节点虽然不求得到解答、不必构筑成堡垒,但至少要在局部节点有所挣扎、扎进一颗坚实的钉子。

战略上要有全局观,战术上则要埋头苦干。但要清楚意识到,只有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花在了战术执行上才能真正推动事情的进展,而不是战略指挥的臆想。没有 80% 本分的埋头苦干做支撑,战略上的考虑都是纸上谈兵。

有时候,之所以更愿意纵览全局、谈战略,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更有全局观、对战略更加擅长,而是「战术执行」更加艰苦和挣扎,你只是在以「关注全局」的借口来逃避扎实的 struggle。

其实,struggle 是最为扎实的学习方式、亦是推进一件事最有效的开始。但它往往令人生畏。它总是给人以幻想,以为可以通过「拖延」来避开/减轻 struggle 的痛楚,就像准备去冬泳却站在岸边犹豫不决一般傻气、天真。

大部分自己能掌控却无法推进的事,都源自于无法以最为果敢的方式跳进 struggle 的兔子洞。而往往只有开始了一件事的 struggle,才代表这件事的齿轮真正地转动了起来。

习惯 struggle 并以此为乐,是一项极大的成长优势,高效且生猛得可怕。

不要逃避 struggle、不要磨灭内心的勇气,跳进去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好好地呛水挣扎。



近期回顾

创造:舍近求远地瞎折腾

实验者的组织架构

有限/深度 v.s. 无限/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