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国阵组建联合政府是世俗与务实的胜利
11月24日,马来西亚元首正式委任希盟领袖安华为马国第十任首相。这也意味着马国大选后关于组建新政府的“合纵连横”告一段落,希盟和国阵这对“老对手”暂时冰释前嫌,并联合东马政党,以过半国会议席共同执政。
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些令人意外的。笔者就曾在一年前预测,2022年马国大选仍然会是“巫伊联盟”胜利,即马来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教派主义者的联合执政。直到本次大选结束后,笔者也一直认为意识形态均倾向于保守的国盟和国阵将组成联合政府,希盟则会被晾在一边继续做反对党。
但24日,希盟宣布与国阵结盟执政,可谓惊艳马国内外。这让人在对最近几年马国政局及族群关系的失望乃至绝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也反映了政治竞合的多变、官民心理的复杂。
回望马国历史,各政治势力的分化组合、不同政治人物的恩怨离合,颇为令人感叹。如马哈迪和安华的恩怨情仇,就持续数十年而迄今未结。而以公正党、行动党为主的反对派阵营,与以巫统为主的长期执政势力,则经历了更久的对垒与冲突。
代表伊斯兰教派主义、有一定原教旨主义倾向的伊斯兰党,则既曾与巫统联合执政,也曾与公正党等在野势力联盟,也多次作为第三势力参与“三角战”。
2018年大选,从巫统出走的马哈迪,领导土著团结党,成功分化了马来人的选票,成为希盟胜选的重要助力。但希盟两年执政期,土团党和公正党龃龉不断,和行动党更是处于对立状态。最终,土团党主流出走,联合国阵与伊党颠覆希盟政府,建立“国民联盟”政府,马国政权又回到保守派手中。这个政府被戏称为“后门政府”,看似是一群政客玩弄了制度和民心,但实际上却是由基层大量马来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主义者的强力支持背书的。
但经历两年联合执政,国盟又发生分化。2018年为对抗行动党及华人力量而联合起来的土团党与巫统,因利益和价值观分歧重新变成对手。而伊斯兰党则选择站在土团党一边,共组新的国盟参与今年大选。这就让国盟的宗教色彩趋于强化,成为马来穆斯林中最保守倾向者的首选支持对象。
而巫统虽然也是马来人政党,且强调“马来人优先”的马来民族主义立场,但因其长期作为执政者、与马华公会及国大党的悠久合作历史,以及将执政和保证自身现实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作为最优先考量,其民族主义色彩相较脱离希盟的土团党淡薄一些。
更重要的是,巫统是一个强调世俗主义的政党,虽也尊奉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其政治纲领及执政政策,都是较世俗化的。巫统领衔的国阵执政期间,一直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持警惕态度,并对坚持宗教优先于民族的伊斯兰党有所打压。一方面,因为马来人大多数为穆斯林,巫统作为马来人政党自然需要取悦本民族的穆斯林;另一方面,它也担心在中东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在大马生根和蔓延,警惕伊斯兰党对其执政地位的挑战,且其作为长期执政党还有团结非穆斯林群体的需要,所以在宗教问题上较为中道温和。
而与之相反,脱离希盟的土团党,因其属于较新政党,且一直标榜对“马来人优先”的推崇,并不在乎全民团结和世俗主义,比巫统更加乐于与伊斯兰党合作。而土团党对行动党及华印等异族异教政治势力的敌视,也比巫统更加剧烈,这就让其马来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保守主义色彩更强烈,和伊党合作几乎是水到渠成。
2022年大选,不仅希盟,土团党和伊党为主体的国盟,也打出了要改革政治、打击腐败、再造国家的口号与主张。但与希盟希望将马国打造为一个进步主义、多元认同、世俗和谐的国家不同,国盟则是试图让马国变成一个由马来穆斯林主导的、带有强烈宗教色彩和民粹主义的保守国家。
正是这样的立场,让国盟掀起“马来人海啸”,也激发了保守派穆斯林的积极投票,一举夺得73个国会议席,较选前席位多出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伊斯兰党夺取45席,比上届翻了一番有余,反映了宗教保守势力的崛起。
而土团党虽未如伊党那样成功,但其得票和所获席位,已与作为老牌马来政党的巫统不相上下,说明土团党已有取代巫统、成为马来民族主义势力最大代表政党的迹象。这个原本只是马哈迪创建、为其争权夺利服务的工具性政党,经短短数年成长,已成为新一代马来民族主义和保守势力的归宿与旗帜。这既有慕尤丁等土团党核心人物的努力的成分,更是由马来民族保守主义势力的需求促成。
许多马来民族主义者尤其青年一代,既厌恶巫统的腐败无能、因循守旧,但也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意识、希望维护马来人特权。土团党就和他们相互吸引、一拍即合。土团党现在的意识形态、成员组成、主张和倾向,有些类似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末期成立并一度当权的“青年土耳其党”,既强调清廉和干练、试图扫除积弊、振兴民族和国家,但又颇有种族主义和教派主义倾向、对异族异教排斥乃至敌视。
如果国盟执政,其对于“马来人优先”和“伊斯兰教为国本”的坚持,必然要甚于巫统主导的国阵。因为他们本次胜选所依靠的,正是持这样立场的民众。而国盟依靠取悦保守民粹、民族宗教势力斩获甚丰,也是在复制最近几年发生在美国、印度、匈牙利等国相似立场政党和人物的成功,是全球保守民粹回潮的一个环节。他们通过极大的满足主体民族和主流宗教群体的诉求,并为此不惜损害其他族群和信仰者的利益,来推翻传统的建制派政权、掌握权柄和为所欲为。
这样的政权,其危害性是甚于巫统这样虽然腐败低效,但却相对务实、抵触极端主义的政治势力的。巫统那些老旧政客,的确有许多私心,思想也较为守旧,但也明白经济发展、国家稳定、族群和谐的重要。巫统虽然也会打出民族和宗教的招牌来吸引选民,但不像象征着马来民族主义“少壮派”的土团党、宗教色彩浓厚的伊党那样偏激,其自私求稳反而让其务实倾向更强。
也正是巫统的务实,成为其跨越民族和宗教障碍,乃至放弃厌恶进步主义的立场,选择与希盟而非国盟共组政府的原因。这对于巫统及整个国阵自身,或许是一种投机;但对希盟及马国,那的确是一个大好消息。
对希盟而言,由于族群人口比例和立场问题,其再努力也几乎无法单独夺取过半议席(即便加上东马政党支持)。所以若要执政,必然需要联合其他势力。相对于咄咄逼人的国盟,巫统的国阵显然是更合适的对象。即便需要对巫统的一些不良传统有所迁就,但巫统得到实惠也就愿意合作共赢。而国盟强烈的身份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就注定会与希盟尤其行动党发生激烈冲突,几乎无联合执政的可能。
而对于马来西亚而言,如果国盟执政,对于投票给他们的那43%选民,或许的确是值得喜悦的福音,因为国盟必然会尽力满足这些民族民粹和宗教保守分子的意愿。但对于马来西亚偏向世俗和进步的马来人,以及几乎所有华人及印度裔民众,那将比过去巫统执政更为不幸。而希盟和巫统的联合,反而让马来人与华印族群皆有所得,进步与保守势力也得以平衡,更避免了马来西亚政治的极端化和族群冲突的加剧,是大大的幸事。
希盟(及其前身力量)和国阵这对“老冤家”,在斗争几十年后,因为多种原因戏剧性的于如今联合执政,虽动机并不完全真诚纯粹,但客观影响却是益国利民。安华历经半生沉浮,终于拜相,也可喜可贺。不过,这样的联合政府能否维持四年至下届大选,会不会再发生类似于“喜来登事件”那样的政治突变,我并不抱有乐观态度。
如果仅从身份和价值取向,国阵和国盟显然更为亲近,而与希盟“色差”很大。即便如今组成联合政府,双方各党之间如何相处,无论巫统与公正党、巫统与行动党、马华与行动党,都积怨颇深,现实利益冲突剧烈。未来四年矛盾是否能够缓解,利益能否调和,尚未可知。
但愿希盟和国阵各党各政治人物,乃至马国上下各方大多数人,能珍惜马来西亚相对多元和谐、世俗宽容、民生殷实的现实,去护卫而非破坏国家社会,抵制极端势力,理性务实,徐图革新,让马来西亚未来数年乃至更久都能安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