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因素決定國家足球隊表現?來自119國數據的分析結果
作者:廖志輝(「澳門學16號」作者)
「卡塔爾世界盃」在阿根廷和法國激戰120分鐘下完滿落幕。不過除了卡塔爾國王在最後頒獎上演「王袍加身」搶戲,實際上主辦國今屆表現乏善可陳,不但破紀錄只入一球出局,還負上一屆賽事千人喪命罵名,不枉其被《經濟學人》分作「專制政權」(Authoritarian)。
相反,至16強階段只有摩納哥和塞內加爾非屬民主陣營,冠軍則延續過去八屆傳統,由民主國獲得。
奇怪了,都說當今足球以金錢掛帥,有錢國家更有能力搞訓練建球場,聘個世界級教練團也是輕鬆事,為何石油當水飲的卡塔爾表現仍如此不濟?或者說,到底什麼因素決定國家足球隊表現?
Wan Kin-Man等三位來自港澳台學者在2020年發表研究,利用來自119個國家在1999至2014年期間的歷史數據,統計分析該時期,那些政經社因素對各國家男性足球隊表現最具影響力。有趣的是,為驗證結論,研究者還重新預測2018年世界盃,結果16強中15隊,相當犀利。
下面便來分享三個研究結果。
第一:有錢不是萬能,關鍵是制度
先說結論,當研究者利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程度,去與119個國家隊記錄在國際足協(FIFA)的歷年分數,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兩者沒有統計上關連;而只有把各國民主程度指標納入統計後,才出現正向關係。
也就是說,富裕國家不保證就有高水平足球,但如果既富裕又民主,則較有可能促進國內足球發展。
這樣的推論合理,因為足球作為一種大眾團隊運動,並非球場上有11個美斯就能成功,而是需要多方努力。例如執政機關能確保國內聯賽公平性;立法者在服務選民下,視發展足球為有益國民身心的「公共財」(public good)。
金錢當然重要,但相對非民主國家的黑金足球,投資者也較願意投資在民主國足球,因為風險較能預測,遊戲規則也較透明。
當然,這世界也不乏富有的專制國家願意花錢拼足球,但其目的卻與民主國不同,而可能是為了激發民族主義或獲得某些政治支持。它們的聯賽既不透明也往往缺乏競爭,自然難以吸引死忠球迷或長遠投資者,卻更易換來球迷高喊「退錢」。
那麼歷史因素呢?直觀上看諸如英格蘭、法國、巴西都有較悠久足球史,而美國相對較短,故即使美國國力強,其足球水平卻難趕上。是以,國家發展足球的時間長短,會否也影響國家隊表現?
第二:歷史,負相關
也就是說,如果以國家隊的建立時間代表歷史因素,去檢驗和國家隊表現的關係,竟然得出負相關結果。即足球隊歷史越久,表現竟然越差?!
先別緊張,社會關係並非由單個因素決定,故研究者又將民主程度納入統計考量,結果又回到顯著的正相關了。對此,研究者認為也屬合理,因為在壞制度下建立的球會,並不會因為時間久了就自動變好,長期不公平的聯賽治理,只會產生腐敗的轉會制度,壞的只會更壞。
相反,在民主制度下,無論足球發展的時間長短,都能產生良性互動。例如2000年初才民主化的克羅地亞,已在兩屆世界盃證明其實力;而轉向專制的國家如泰國,在2000年至2014年的國家隊分數直接下滑12.6%;同期新加坡亦下滑17.8%;中國則是...7.5%。
第三:收入不平等,孩子不踢球
最後是收入不平等與足球的關係。
統計模型發現,衡量社會貧富差距水平的「基利系數」確實和國家隊表現呈負向關係。收入不平等更嚴重的國家,窮人孩子根本無時間和閒錢踢足球,該國的足球人才自然更少。
再者,在貧富差距嚴重的國度,富人傾向(也更易)逃稅,資源因此無法被重新分配,足球作為平民團體運動,自然難獲長期支持。研究者因此提到一個有趣現象,在非民主且貧富差距嚴重的國家,單人運動表現往往較團隊運動好。
這論點就待讀者自行判斷了。
結論:下屆投注策略?
我們不知道研究者有否再預測今屆世界盃,但從結果看,民主制度對足球表現確實扮演關鍵角色。
其實除了經濟因素,研究者亦檢驗了人口因素(人越多足球越強?)和溫度因素(太冷太熱都不想運動?)與國家隊表現關係,結果通通沒有影響力。
或者再四年後,球迷/賭客們應該從民主程度、歷史因素和收入平等與否來思考下注策略,反而高喊「球員收錢」似是最沒說服力。
不過作為科普文章仍要重申:睇波不賭波,不賭樂趣多。
Cover Photo: @fznsr
#文章篇數: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