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蘭德公司:中國政治體制之於國防工業基礎的優勢和脆弱
全球 15 家最大的國防相關企業中有 7 家是中國國有企業。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曾於 2022 年 2 月 11 日發表報告〈評估中國國防工業基礎的系統優勢和脆弱〉(Assessing Systemic Strengths and Vulnerabilities of China’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分析中國國防工業。近日《外交家》(The Diplomat)作家 Mercy Kuo 跟該報告其一作者 Cortney Weinbaum 面談後撰文表示,中國擁有軍工礦物、高產量科技論文,但其政治體制卻是不利於國防創新,進而導致關鍵零件依賴進口。即便如此,中國發展國防工業的雄心仍不能輕忽。
在 2017 年可獲得中國官方數據的最後一年,中國報告稱其出口了 40 億美元的武器商品和服務,而俄羅斯為 88 億美元,美國為 1,533 億美元。中國的國防工業的特色是嚴重依賴國有企業,這種狀態對中國來說既有優勢也有弱點。主要好處是,以習近平為主的高層可以貫徹意志讓國有企業優先考慮和投資政府最感興趣的領域。黨高層也經常擔任國有企業的要角,例如董事會,這種關係使政府內部可以接觸到國有企業的業務。這是國家插手產業決策的巨大力量,但透明度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理想。
這種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對中國的脆弱性是多方面的。首先,當每家國有企業在一個技術領域有壟斷地位時,例如「一家」國有企業從事造船、「一家」國有企業經營地面作戰設備、「一家」經營飛機等,這些企業在定價和創新方面缺乏競爭。當供應商沒有競爭對手時,就沒了跟競爭對手進行價格競爭或比競爭對手更具創新性的衝動。這兩個因素都會在中國的國防工業中造成系統性漏洞。其次,產品缺乏品質保證標準會加劇這些因素。根據蘭德的研究,沒有證據表明中國的國防工業供應商必須遵守的品質標準,而這種缺乏標準和缺乏品質保證會造成透明度的缺乏,而僅僅透過參加董事會會議的共產黨黨員是無法克服的。
中國在軍民兩用製造業中的國防相關礦產比例有多大?
中國在跟國防相關的礦產方面擁有強勢地位。其中雖然石油是一種廣泛可用的資源,它對軍事用途很重要,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輕易地阻止另一個國家的進入,因為世界上太多的石油來源太多了。然而,與國防工業有關的關鍵礦產總共有 37 種,中國卻控制了其中一半(或 18 種)具有國防用途的濃縮礦物,只有 5 種國防工業相關礦產是在美國、澳洲和加拿大進行濃縮生產。另外有超過 14 種集中在跟中國有密切經濟和安全關係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南非、剛果,及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等。
中國國防工業與美國技術的關係
中國已為科技強國,蘭德的報告指出,有充分的跡象表明這有轉化為國防工業。中國不區分國防相關企業和非國防企業,任何企業的存在都是為了政府,同時還要讓軍隊能夠接觸到任何組織的科技創新。從發表在國防相關科學進步和軍事技術新專利方面的學術期刊文章來衡量,中國的技術發展仍然強勁。
即便如此,中國在其他方面則有弱點。中國有想要在國內生產但不能生產的技術,中國仍然依賴進口。其中包括積體電路、電腦數位銑床和精密測量工具,如高階光學顯示器,軍用戰機引擎等。此外,其中許多技術是從韓國、台灣和日本等與美國結盟的地區進口到中國的。與此同時,中國的引擎嚴重依賴俄羅斯,不過目前尚不清楚烏克蘭戰爭會如何改變俄羅斯引擎的出口供應。
中國軍工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優勢和弱點
中國在新軍事技術的專利申請很蓬勃,而且在某些領域上比美國更強勢。但蘭德認為,中國如何將專利轉化為軍武目前仍有待商榷。一個可能原因是,中國的創新體系比美國更加封閉,這是國家極權控制的產物,而這種集中導致跨組織的科學合作減少。合作受阻以及生活在專制政權中產生的對失敗的專業恐懼,可能會導致願意將發明商業化的科學家漸少。如果中國無法在國內發展生產解放軍想要的技術的能力,那它就得繼續依賴技術進口,而依賴的時間會超過中國政府的預期。
未來 10 年中國國防工業發展
中國高層似乎致力於改善中國的國防製造基地和技術生態系統,他們不太可能輕易就能改變既有的生態。另一方面,中國會在任何可以得到技術有動作,包括從美國科學家那裡獲得技術。例如最近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試圖從美國洛薩拉摩斯國家實驗所(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154 位科學家手上獲得核能相關技術。而中國除了這些美國亟欲防堵的策略之外,中國國防產業也會持續走跟美國國防產業不同的發展道路,例如,中國在量子計算的投資領域與發展模式均跟美國不同,此外,中國也積極佈局太空領域。
類別 | 公司名稱 |
---|---|
航太 |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 (AECC)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AVIC) |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CASIC) |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CASC) | |
電子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CETC) |
陸地系統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Norinco)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 (CSGC) | |
核子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CAEP) |
中國核工業集團 (CNNC) | |
造船 | 中國船舶集團 (CSSC) |
中國10大軍火商
資料來源:CSIS/China Power Project
參考來源:
2022/10/25 The Diplomat Assessing China’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2022/02/11 RAND Assessing Systemic Strengths and Vulnerabilities of China’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CSIS China Power Project
The post 美智庫蘭德公司:中國政治體制之於國防工業基礎的優勢和脆弱 first appeared on pourquoi 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