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5)
這導致,近十幾年投入傳產的新人,已經從中等降低到中下,同一間職校畢業,能力與前輩天差地遠。具體來講,就是過去一個中等程度者,具有一定觀察能力,可以同時顧好兩條產線,工廠作業幾年升任組長。今天同一間學校學弟進來,沒有觀察能力,一次只能顧一條產線,還很吃力。
為何我們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4)|方格子 vocus
問題是頂標到高標是百分位88到75,以中字輩大學的理工科系來說,聯考世代(1980年代以前出生)想進去,以數學來講沒高標(75%)怎麼讀?到了現在入學的,中央雖然還有高標,一路往下到中正已經有些理工系所只要求均標,也就是你數學有前50%,就被認可有資格去報考了。 ...筆者是認為要正視這個問題,一代不如一代的本質是少子化,假設今天出生數一年60萬,那麼台大招收到的精英,會從0.75%變成0.5%。0.1%天才在台大的比例,會從原本的7、8裡有1個,變成5個就1個。
這說法,在反教改跟認為教育水準變差的人群中,早就出現很久很久。在哪出現?在他們稱頌中國高教的時候,明知平均素質不好,但總是用人口比例去談,很像說一年1000萬出生,0.1%天才就有1萬,台灣才幾百個。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不要鼓勵學生無謀冒險,要教他們如何發現藍海產業
以前說過,中段程度的人要往上拉到中上還不算難,中上拉到上就很難,上要變成優則極難。不管怎樣砸錢去練功,階級只能複製職業,無法複製腦袋。這也是近年看到某些大老,想開窄門給自己小孩方便,被痛罵的原因之一。
台灣的人力資源(2)|方格子 vocus
在談人力資源的進一步問題時,筆者不想要把教育程度這些當成一個絕對指標,主要的理由倒不是文憑主義還是啥階級化影響,而是筆者覺得這種指標欠缺對應性。誰規定大學以上都會去當白領階級?沒有大學程度的都會去當藍領勞工? 政治實務, 缺工, 廣設大學, 加班, 學力, 工作, 工作能力, 指標, 資源, 人力, 代工, 工作, 國立大學, 工廠, 學歷, 台灣, 數據- 延伸閱讀:任何一個談論台灣缺工等等的人,不去正視人類天生能力就是有差的事實,筆者認為這類討論其實很冷血殘酷。
今天一代不如一代,是很明顯的問題,但怎麼解決?
現實而言,技職體系因為少子化,這些年幾乎沒有腦袋夠好的人進去,缺乏這些腦袋好的人,產業不可能進步。
說不好聽點,過去經濟起飛年代,大家都賺得到錢是錯的,因為融資方便,自己創業的機會大為提升,讓創業成功的總數量變多。較正確說法是聰明人才賺得到錢,其他人頂多不虧錢,畢竟就算想做詐騙集團,腦袋不好怎麼騙?
我們在教育中,教了太多被誤解的常識,像是鼓勵學生去闖蕩,這應該是指累積經驗,不是開創新的產業。人類很難出現嶄新的產業,能夠發現並擴大者,除了要有足夠資金人脈外,腦袋不好真的不行。那麼,去創業的本質,就不是創立新產業,只是找看看哪邊還是藍海市場,擠進去創立新公司分杯羹罷了。
缺乏基本「智力」,機會來了你也抓不住
這已經很值得讚賞,但要做到這點,基本功都不可少。扣掉突然賺到一筆,像是蛋塔熱第一波,去追高通常都虧錢。想要在茫茫產業中,找到某個行業、某個地點有所欠缺,不可能是毫無基本技能需求。
舉例,你想要在一個地方開火鍋店,前提是你已經有相關經驗吧?就算這邊人潮洶湧,怎麼做都賺,若湯頭不好、火鍋料不好吃,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在旁邊開新店搶生意。要在這裡開家機車行,也得先確認附近沒有同業,師傅跟師兄能否支援;開藥局有沒同學一起組成區域聯盟,倉儲囤貨壓力分享。
怎麼會有人以為,「知道」這邊很好賺,自己就一定賺得到?更實際的狀況,是若我們沒有相關技能,那麼連這邊適不適合做這行,都沒有辦法分辨。
但不管怎麼樣,腦袋不夠好真的甭提,這不是做早餐加盟店,只要手藝夠好,客人就會多,這年頭要找到供貨商也不難,不怕被斷料。這種不需要太多腦力的工作,就是拚勞力,越肯花時間拚,磨練手藝技能,賺的就越多,俗稱拿命去換。
筆者有些學生家長做吃的,就是這類範例,提早備料,晚點下班自己收拾,超級辛苦,小孩看到都不想做,但不能否認就因為這樣,父母才有那些錢送孩子補習上大學。
沒能力、工作態度差、又想領高薪,哪裡有這種好事?
回到主題,今天已經確定,短期內技職體系都不會收到,具有20年以前智力與學力水準夠高的學生,教法不改變,很難轉變技職斷層現象。但就算變了,能改變這個結構?筆者覺得很……難。
台灣現在問題是缺產業,不是缺工。缺工是現象,本質是沒產業。
就算傳產,也不是開了工廠,隨便找幾個人就可以投資賺大錢。工人素質一直都是重點,外勞會那麼多,因素不是只有人工便宜,筆者實際經驗是,相同薪水能夠找到的本勞,真的是不夠……靈巧。不僅是作業能力慢,理解上級命令易錯,更糟糕的是工作倫理。
許多朋友無法理解,筆者這邊跟各位解釋,一個學生會去念不怎樣的高職,通常也學不到什麼技巧。因為他國中就養成不良習慣,學習意願低落,且資訊來源會有很多「輕鬆發財」消息。再講一次,不是現代年輕人只想發大財,我們那年代一樣一堆,人口比例是一樣,問題是人口絕對數量正在減少。
絕對數量,請各位一定不能忘。
讀書成績跟態度,不能說完全相關,但也是正相關。通常只想逃避,輕鬆過日子的學生,去高職後也是一個樣,一旦蹉跎過去,什麼技能都沒學到,出社會的工作當然薪資很低。就傳產老闆的角度而言,跟你學長比真的就差很遠,人家10年前來工作,一次顧一條線,你新人顧不了也罷,還常常偷躲到旁邊抽菸是怎樣。
培養新型態產業鍊,才能再帶動消費與薪資水準
以前這些人會做什麼?就是去狀況更糟的其他傳產(甚至非法違規),或是體力工、零工。只是經濟起飛的年代工作好找,到處做都還養得起自己,現在同樣程度的學生,去超商都會被嫌太差(現在超商店員可要18般武藝)。但體力工、零工的環境忍受度又沒外勞好,如果連心態都穩定不下來,整天覺得賺這點小錢不痛快,自然容易去做詐騙集團,聰明點騙人,笨一點當車手。
要解決,就得要有新產業,不是要雇用這些人,而是新產業有機會,比較可以讓這個世代的「聰明人」願意去做。聰明人下去做,做起來後產業擴張,就可以雇用大批中等程度以下的人,而產業帶動周邊基本小吃、運輸、雜工,薪資較高也可以讓這些屬於最下層的有事做。
不能悶著頭,硬說台灣人不差,每個人都有十萬八萬薪水身價。
醒醒,想想你中學同學,那個從不讀書,家裡也沒產業繼承,整天發財夢的有幾個?
你真的認為這位同胞,只因為他是台灣人就有10萬身價?
我們早點認清,人口比例跟絕對數量的意義,才是造成好高騖遠的理由,不要老以為這是資本家陰謀,同樣都是勞工,每個人都要有台GG工程師薪資水準。
別鬧了。
編輯心得:
一個去工廠流水線工作幾周就當上領班的藍領朋友(2000年讀大學)告訴我,泰勞真的手腳快又做的好,每日的業績從來沒有未達標過。台勞則是一堆那種怎樣都做不好,叫他看泰勞怎麼做他還是學不會,三不五時就翹班人不見,還求你別開除他。我朋友……
當然是把這些傢伙都開除了,泰勞一個抵三個用,薪水還比這些被開除的傢伙少,不開除你開除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