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當獲知「QE之父」的柏南克獲得2022年經濟學諾獎,量化寬鬆(QE)的爭議又再度燃起,甚至質疑2022年經濟學諾獎的權威及正當性。比起日前的2022年物理學諾獎一錘定音的肯定了量子糾纏─即一個粒子發生的事情對另一個無論相距多遠的粒子都會產生瞬時影響,直接駁斥了愛因斯坦當年將它不屑地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差距可不以道里計。(詳細,請看拙文中美博奕大戰略之中美尖端高科技爭霸的真相─科技與智慧(36)
其實,2022年經濟學諾獎並未絲毫牽扯柏南克量化寬鬆(QE):2022年經濟學諾獎委員會之官方文件〈金融中介與經濟〉之結論說:「銀行和類似銀行的機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至今仍活躍在世界各地。銀行的金融功能雖然顯重要,也屢屢引發如大蕭條等的經濟危機。直到今年的獲獎者伯南克、戴蒙德和戴布維格的研究,才讓我們全面了解銀行的本質、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遭擠兌的脆弱性,並且,獲獎者還以實證說明了銀行大規模倒閉的毀滅性和持久性。」(第58頁)
柏南克於2006─2014年連兩次任美聯儲主席,而美國於2008年不幸的發生金融海嘯,其原因大致是在2000年期間,美國房地產市場火熱,金融信用不好的人也能獲得銀行貸款買房─即所謂的次級貸款買房,更奇葩的,華爾街金融機構竟然將次級貸款的債務打包成資產證券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抵押支持證券MBS)」及資產支持證券ABS)商品。結果發生大規模ABS連環債務違約,而造成了金融危機。(見造成2008年金融海嘯的商品已捲土重來
當時,柏南克為了救經濟,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QE)之印鈔美元。前後總共實施三輪量化寬鬆: 2008/11/25-2009/3/18期間的QE1, 2010/11/3-2011/6/30期間的QE2,以及2012/9/13-2014/10/31期間的 QE3,美聯儲總共買了約3.5兆美元的美國債抵押支持證券。(見自2009 年以來,美聯儲 3.5 兆的 QE 購買為美國財政部創造了近 500 億美元)這些3.5兆美元的購入的資產,大幅擴張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如下圖:
關鍵問題是,如此量化寬鬆(QE)的擴表印鈔,拯救了美國經濟嗎?
針對這個問題,意見分歧的兩極化;稱讚柏南克救了美國的,在2015年柏南克卸任時說:「回顧這五年來的美國經濟,QE功不可沒。對照當時○八年第四季美國年成長率負八.四%,○九年失業率一○%;演變到一三年第三季經濟年成長率四.一%,以及穩定下降至七%的失業率。更在過去一年來,平均每個月增加十九.五萬個工作機會。這些數字顯示,美國失業率降低是因為就業人數增加,而非因為找事的人減少。因此,經濟復甦符合柏南克一再強調QE減碼的前提,「經濟復甦必須是真實且持久性的。」(例如,見QE減碼 柏南克功成身退,及曾用QE讓彭淮南嘆「煎熬」學者力讚柏南奇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批評柏南克是當今全球通脹的始作俑者的,說:「柏南克一手主導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備受爭議,QE政策讓美國「瘋狂印鈔」,釋放大量資金衝擊全球市場,引發資產泡沫,導致樓價等資產價格飆升。更有分析認為如今通脹蔓延全球背後,就是多國延續十多年的無限QE政策埋下禍根。」(例如,見3人瓜分經濟學諾獎 量寬始作俑者伯南克惹爭議柏南克的QE 全球的煎熬
當今,美聯儲兩次動用量化寬鬆(QE),第一次是對付2008年的金融海嘯,第二次是2020/3月美股四次熔斷的股災。其唯一的理論根據是現代貨幣理論,它屬於非主流的宏觀經濟學,它鼓吹美聯儲(央行)施行無限QE印鈔及零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明白的認定不僅不會推高通脹,還會增加企業投資,促進GDP增長。更加碼鼓吹財政部的財政政策並非消弭財政赤字,反而應該為了降低失業率,而加大財政赤字刺激經濟。所以,它主張由財政部直接向美聯儲(央行)發行國債財政赤字貨幣化。(詳細見拙文「現代貨幣理論」(MMT)鼓勵美聯儲大幅膨脹資產負債表及財政赤字─貨幣及美元的本質(9)
現代貨幣理論在學界前些時候頗為流行,這是因為它沒有抵觸過去數十年的全球低利率與低通脹的經濟現實。所以,這些年美聯儲、日本、歐洲等央行雖明裡不說,但暗裡或多或少的都在執行它,例如,美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資深議員邁克•克拉波表示:「拜登當初上任,美國剛從抗疫解封,經濟強勁反彈,但他卻不計後果的注入數兆美元的財政刺激,導致了通脹失控,美國家庭和後代子孫將為如此的管理不善,付出慘痛的代價。」(見美國9月通脹繼續高企 加大美聯儲壓力
現代貨幣理論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美聯儲自2022/3月執行的兩年半的「無限QE印鈔及零利率」,不僅造救了美國及全球高通脹,還帶來了全球經濟陷衰退,直接打臉它的眾多預測。
如今美國通脹高燒不退,雖然美國2022/9月CPI年增8.2%,較前值降溫不少,但仍高遠高於美聯儲的2%目標。美聯儲當然知道此次通脹的部份原因來自宏觀經濟學供給側─即俄烏戰爭造成大宗商品漲價及中國清零政策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斷裂等貨幣超發以外的因素。但美聯儲卻對其視若無睹的加息縮表,以收緊貨幣流通性宏觀經濟學供給側的總需求。眼見無法有效的壓抑通脹,卻不知檢討,揚言不惜付出美國及全球經濟衰退的代價,也要繼續加息,直到通膨率降至2%,正如柏南克說:「針對2%的(通脹)目標,美聯儲已經表示不打算修改這一目標。我認為應該牢記的是,通膨目標是一個中期目標,不需要一直達到這個目標,也不需要在六個月內或任何時間內達到。」(見諾獎得主柏南克:2%通脹目標不必在半年內完成
難道宏觀經濟學發達的美聯儲無法做的更好嗎?難道美聯儲又要重演40年前的沃爾克時刻?當時(1980-1982年),美聯儲主席沃爾克應對美國當時的通脹(10%),將利率從10%一口氣提升到20%(40碼),結果確實結束了高通脹,卻導致新興國家債務危機及拉丁美洲失去的十年
針對這個問題, 2022年經濟學諾獎委員會之〈金融中介與經濟〉語重心長的說:「今年經濟科學獎授予的 1980 年代的研究,顯然沒有為我們提供最終的政策建議。...當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時,這可能導致大規模和意外的財富再分配,並對可能增加魯莽貸款的銀行產生負面的道德風險影響,從而可能導致未來的危機。」(第59─60頁)
所以,顯然的柏南克的三輪量化寬鬆(QE)印鈔擴表了3.5兆美元,雖緩解了2008年的次級貸款的生金融海嘯,卻也是當今全球通脹的始作俑者。正如,2022/10/13日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美聯儲招致的怨恨,有一些是其咎由自取。它本應更早地對通脹做出反應,若如此,則應對通脹措施的力度會弱一些。通脹並非難以察覺。在這一點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應受到一些指責。但是,美國最大的弊病在於政治,而非技術官僚。在全球範圍內,該問題表面上是強大的美元,但其原因更深刻。在重大時刻,美國可能會對其在國內的行為所產生的溢出效應視而不見,而這種溢出效應往往會反噬美國。這可以稱作「過分的冷漠」。(見世界開始憎惡美聯儲
結論:
美聯儲基於現代貨幣理論,傾向無限QE及零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前美聯儲主席柏南克的三輪量化寬鬆(QE)印鈔擴表了3.5兆美元,雖緩解了2008年的次級貸款金融海嘯,卻也是當今全球通脹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