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度代表字「漲」的背後意涵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本文為思想坦克邀稿專欄,敬請點擊下方原網址支持:
林艾德:台灣年度代表字「漲」背後的解讀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在台灣人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高物價的國家,因此發現日本蛋價比台灣便宜時才會感到驚訝。但如果有持續關心日本物價,更應該感到驚訝的事實是,日本30年來物價都沒有太大波動。也許有些台灣人會羨慕,但日本當前的目標卻是希望每年能至少有2%的通膨,因為適當的通貨膨脹才能增加企業的獲利,進而使一般受薪階級加薪的可能性及幅度提高,大眾收入提高後,才能再回過頭來刺激消費,形成經濟上的正循環。
而日本長期的物價停滯,正是經濟衰退的「失落30年」的縮影。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在1995年達到5.5兆美元,當時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7.6兆、中國是0.7兆。而在2021年,經過26年後,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卻衰退到4.9兆,同期美國成長到23兆,中國更是成長25倍來到17.7兆,並在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如果以人均GDP來看,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達4.4萬美元,當時南韓與台灣都還在1.3萬左右,但到了2022年,三國的人均GDP已在伯仲之間。雖然相較起日本,南韓與台灣的物價都持續上漲,但由於經濟成長的幅度更高,使兩國人民的實質購買力都超越了日本。換言之,日本平穩的物價,反應的不是生活的幸福,而是當地收入的停滯不前。
本文為思想坦克邀稿專欄,敬請點擊下方原網址支持:
林艾德:台灣年度代表字「漲」背後的解讀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在全日本都因為經濟的疲軟而煩惱時,若知道台灣人因為雞蛋、拉麵、壽司的價格而羨慕他們,大概會覺得哭笑不得。台灣也有許多外銷的美食,在日本,滷肉飯換算台幣一碗要150元,英國的艋舺雞排一片要賣台幣250元,八方雲集在美國一顆鍋貼賣23塊,在加州如果想買一杯美而美的奶茶促進腸胃蠕動,則要花你120塊台幣,如果我用這些數據告訴你台灣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難道你不覺得我有病嗎?但這就是我們媒體熱衷的討論方式。
各國的產業結構、生活習慣不同,物價當然有高有低,不從整體來討論都沒什麼意義。無論從什麼指標來看,日本的總體物價比台灣略高,而收入也被台灣迎頭趕上是不爭的事實。但媒體炒作物價也不完全是無的放矢,與過去台灣多倚靠中小企業不同,這一次的經濟成長集中在少數產業。半導體業的台積電2021年非主管員工的年薪中位數是180萬,聯發科則高達400萬;長榮海運有333萬,陽明也有242萬;但服務業上市公司中,年薪中位數最高的八方雲集只有72萬,次高的王品才50萬,沒上市的中小服務業員工待遇更慘,但台灣卻是以服務業人口為大宗,可見在經濟數據屢創新高的同時,真正賺到錢的人是少數,而多數民眾只感受到物價的上漲,卻沒有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根據主計總處今年8月公佈的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台灣收入前20%的家庭,與後20%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差距擴大到6.15倍,媒體紛紛以「貧富差距創10年新高」作為標題,或多或少反應了民眾的心聲。
但在關注台灣貧富差距擴大跟通貨膨脹問題的同時,也該注意到當下的全球趨勢。可是就像媒體總是愛拿蛋雞養殖發達的日本來跟台灣比蛋價,而不會比滷肉飯與芒果,或是更客觀、更全球化的可樂與大麥克的價格,自然也不會告訴你台灣今年3%的通膨是相對控制得宜,南韓、新加坡、歐盟都來到5%,美國則超過了7%,英國更一度來到兩位數;同樣的,台灣也算是貧富差距相對低的國家,日本的前後20%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為6.66倍,美國在2020年達到17.38倍,香港更早在2016年就超過20倍。
本文為思想坦克邀稿專欄,敬請點擊下方原網址支持:
林艾德:台灣年度代表字「漲」背後的解讀 - 思想坦克|Voicettank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當然,我們可以把放眼世界的目光,縮回到一般台灣民眾的個人體驗上。對多數人而言,那種「薪水沒漲、物價變貴,只有少數人吃香喝辣」的感受也是真實的。這跟台灣的疫情經驗非常像,在武漢肺炎爆發的初期,為了人身安全,我們時刻關注全球疫情動態,從醫護、口罩國家隊到一般民眾,我們在危機意識下團結一心,但當疫情成為了日常,我們馬上就忘記了自己在這段期間表現得多麼優秀,只感到疫情造成的不便;通貨膨脹也是如此,在烏俄戰爭爆發時,每個人都能說得一口全球供應鏈,但戰爭還沒結束,同一批人已經迫不急待地怪政府沒能解決全球性問題;台積電還是那座值得驕傲護國神山,但當我們習慣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後,又開始用不合理的放大鏡去檢視它的一舉一動。
好人做錯一件事就成了偽君子,而壞人做對一件事,就成了有情有義的代表。無法維持客觀標準,把他人的付出及成果視做理所當然,似乎成了這幾年台灣人最常見的問題。
回頭看聯合報系這幾年選出的代表漢字,除了今年的「漲」,疫情前還有「苦」、「茫」、「翻」、「亂」等等,唯有馬英九剛上台的那幾年出現過比較正面的字。而也是那幾年,隨著馬英九大幅調降遺產稅,台灣進入房價飆漲的年代,貧富差距比現在還要大,收入前後20%的家庭差距一度來到6.34倍,大學生起薪降到22K,國內生產總值甚至出現衰退。但那時候,選出的代表漢字卻是「盼」、「讚」,以及象徵在亂世仍要處之泰然的「淡」。相較於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的年度漢字,聯合報系的年度漢字顯然充滿了政治操作的痕跡。
我們生活的島嶼絕對還有改進的空間,包含政府,更包含媒體。政府不僅要跟世界比,也要跟自己比,讓民眾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對政府的施政更直接地有感;而媒體一直是台灣的亂源所在,總是以片面的事實刻意製造理解的偏差,無視世界的趨勢,造成國內越來越嚴重的對立;而我們能做的,除了增加對資訊的警覺及釋讀能力,淘汰沒有職業道德的媒體,還要拿出一致的標準檢視政府,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一樣爛」,即使對現狀不滿,也要做出比較好的那個選擇,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