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與光
黑暗中,唯一能發亮的就屬天上的月亮了!尤其是在深山中,沒有路燈照明的深夜,更能感受到「黑暗」的珍貴與光的嬌貴。黑暗,不論在哪一種民間故事,都市傳說,或是神話怪談等等,它從來就不是受歡迎的人物,冠上「黑暗」,就等於往死亡靠攏,蝙蝠俠雖然熱愛「黑暗」,但不向往極端方向走,而黑暗本身,或是我們的暗黑內在,隨著這樣的黑夜,顯得更加陰沈些。
黑色,或是黑暗,或是稱為魔性的一種暗黑性格,似乎是在道德最很難說明的部分,關於我的人格,我已經不想再多作闡述,而我看著黑色的「燈光」在深夜中,透視著我自己的思考,我也才發現,人的性格其實沒有真的如此黑暗,而是不得已的黑暗。
我有時候想得很極端,深怕極端就真的如此極端,因為凡事都有可能,我不作預設立場,只要有一種可能,哪管是很渺小,都有真的如此極端地去發生,凡事做最壞的準備,最好希望,或許才是人生活下去的本錢。我們真的不知道哪一天我們再也醒不來,我們真的不知道,凡事做好的今年計畫就真的會泡湯,就像我對於今年的旅行時間表,也因為疫情,而被迫取消,我還真的以前我在去年(2020 年底)可以出國,但是人真的無法預料事情的變化,於是我沒有事先預定,只有事後變通。
與人相處也是如此,斷層連結中,每一個人都各有自己的連結,斷層之中,並非我們所願,而是每一個人都相信自己在連結屬於自己的之中,產生了不小的斷層,而自己不自知,我們不是大明星,不是網紅,都是平凡人,那些在螢光幕出現的明星人物,對於自己的形象,或是社會的鮮明形象,而大有不同的對比。如果你是歌手,靠著實力而走紅的歌手,會自彈自唱,還會拉小提琴,彈鋼琴與吉他,等你有一天終於出版了第一張同名唱片或是發行新單曲時,你開始或許會很興奮,素人歌手的實力終於被看見,等到了一年後,或是兩三年後,你要如何維持那種形象?或是你的歌手光環還在嗎?你真的會在乎你曾經出版第一張唱片,第一首單曲,或是做了三年以上的歌手的生涯嗎?我曾經認識過的歌手,幾乎都已經沒有存在在唱片市場中,他們都已經卸下歌手的光環,是誰不重要,當我們把以前的對比拿到現在的對比來比較有失公平性。九零年代,對上網路世代的兩種鮮明,看來是很懸殊。
現在的明星特質,或是網路特質,非常要看重個人的特殊架構才行,否則很難維持新鮮度,光明要發光發熱,得於維持那溫度,我們如果要有新的突破,我們不是五月天,也不是周杰倫,更不是蔡依林,或是任何一位創作型歌手,我們在天后天王之間的角度看待我們每一個人之間的連結程度,光還真的頗為勞累。
有無想過為何地下經濟如此發達?因為光明的事情有太多的限制,黑暗比較好走,透露一點光,只是為了照射我們的本意不受欺騙給打擾,地下經濟的規模,宛如一種大型市集,雖然有不法,但是你不說我不說,誰就別想當害群之馬的那一個。盜版依然到現在消滅不了,為什麼?因為免費的最吸引人,其次才是價格的合理程度,我曾經寫信告訴 Adobe,說你們的的訂閱價格高得嚇人,他們的標題竟然是創意為每一個人(是不是很諷刺?),對於我而言沒有啊,貧窮的個人設計工作者更是覺得高不可攀,所以我放棄,轉而其他的設計軟體,如 Affinity,訂閱的服務也是如此,動不動就十美金的價格,如果一次全部都訂閱,一個月少說一百美金也不可能,如果你收入沒有幾百萬新台幣以上,現在的價格要合理,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市場說了算,每一個人都想要用很低的價格買到高品質的商品,前提是真的要一種大眾化的「平民」價格。
再來說說美食好了!拉麵作為「國民美食」,為何一蘭拉麵的價格不「國民」?我從來就不覺得一碗拉麵接近三百元或是很國民,以日本來說,五百日元到六百日元之間的價格算合理,約新台幣一百五十元到兩百元上下,可是來到台灣,台灣的「國民美食」是用「百元」作為一種合理標準,因此不能用日本單位去計算食物的一種價格比值,這根本不公平。在台灣的拉麵的價位平均是一百二十元到兩百元之間,一蘭拉麵卻可以將近三百元,我從來不管它的食物多講究,拉麵有多日本,對我而言,食物是「吃進」什麼,而非吃了什麼才重要。
再者,全世界的食物浪費如此嚴重,幾十億噸的食物就這樣白白流失,如果我們真的講究吃,就應該不是注重「職人」精神,而是食物的真正的本質,以及我們在食材與價格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合理程度。從農場到餐桌,我知道每一個里程數都要算在內,吃在地的不見得多划算,因為運送過來的成本有時候比本地採收還更便宜,就像豬肉或是藍莓。很多人都會想自己的生活品質,其實我反而在乎的是一種生活品質上的均衡,而不是光明很磊落,黑暗得很陰沉,如果我們要極力注重生活本質,那麼請回頭想想我們的生活狀態,我們真的很懂得享受生活的片刻嗎?就像我一開頭提到的黑暗時刻?
披薩也是如此,國民美食,什麼意思?就是非常平價,平價到一百元都有基本的水準,可是這種所謂的「國民」意涵,幾乎都被無限放大,例如平民到很講究裡面的內涵,例如用什麼樣的牛肉去熬煮,什麼樣的豬大骨去熬煮湯頭,或是有多厚的肉片,麵的原料也不簡單,是用特殊的小麥或是什麼樣的手工去製成,別於機器的麵條等等,披薩的番茄醬是來自義大料原廠,麵皮更是手工擀制而成等等,以上就算為真,我們也買單,但是否我們真的都沒有想過,在吃進食物的每一個原料中,我們到底是怎麼樣的食物思考?或是說,我們不是不講究,而是過於講究每一個精闢的原料是有精緻到底?
只不過,越是高亮的光明,就像微小的黑暗看不清似的,我們就以為黑暗消滅,自己還很開心。
我們看上的是事情的那種完美形象,就像品質該有的標準水準,我們是應該在乎,可是也過於在乎,就像明星上的光環,事情只要在光明之下,就會被坦蕩蕩看光,我們沒有隱私,而在隱私之中,黑暗或是一種包裝好的形象色彩就會放在我們的第三層與攀上共識之間的薄紗,讓我們天枰座得很溫和,但是私下的性格,卻是雙字星座的很讓人摸不透。
黑暗會受歡迎,或是不受歡迎,都有各自的原因,加入黑暗面,是為了迎合西斯大帝的胃口,或是反之加入光明面,是為了發揚光大的絕地武士的勇敢面?我們都有各自的理由,極端只是讓我們更往一邊靠攏,找出各種有力的理論去解釋我們到底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大腦中的情緒是加強我們對於理論派的興奮劑,而情緒,在生活如此重要,因為就像一種食物的香料,沒有這些,就等於無味。因此,當我們看來一種很極端的言論會受到歡迎時,我們就有強烈的理由去贊成或是反對任何理由之形成,即使這是合理的。
但沒有辦法去完整解釋我們身為這麼做的一種理由是一種強烈的關聯性,除非會危及性命,又不得不去做?我是說,我們在想我們某一生活上的品質,或是強烈下的理由,是人習於生活上的本質慣性去驅動我們想要什麼?人之間的一種貴重,就容易被放大,就強烈看到自己的可能需要,這沒有對或是錯的問題,而是我們投於意識上的回彈罷了。
所以回過頭來想想,人類的性格,往黑暗或是光明面,我們習於光明,是因為光明看見樂觀,而我們習於黑暗,是因為隱身讓我們可以往幽暗處靠攏,習於平靜。不過,我們這麼怕黑暗——尤其是那黑暗的極端下,不論是政治的左右兩派,在拉動之中,光明巧妙地會避開黑暗,黑暗也會躲開對於極端中的審查,因為我們真的並非想要如此極端,而光明在與黑暗的「鬥爭」中,我們會用光明掩蓋黑暗的不光明,同樣的黑暗只是讓我們安心於光明面不要被如此放大。
不過,光明依舊很亮,我們的合理性目前在社會上很吃得開,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否則就樣的市場機制不會不被接受。只要大眾市場還在,自然就有人消費,只不過,越是高亮的光明,就像微小的黑暗看不清似的,我們就以為黑暗消滅,自己還很開心。黑暗越是在光明有地方躲藏,我們遲早也會發現。對於人類的兩面,品質的高端與低下的黑暗,我們都在維持真正的好聲量,黑暗的往往就那麼自己深不見底.....
看來,我們不會是這樣的磊落,而是關係巧妙的兩面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