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保守主義:人類是用感官去了解世界──理性(2)
激進主義者到今天都沒消失,不同年代都以不同面貌出現,但共通性質一直都沒變,皆為主張解放慾望,把節制的美德,無條件的批評為壓迫。17世紀以宗教壓迫為理由,將節制的信仰觀點斥之為愚昧,21世紀的今天則以科學為名,把節制的習慣斥之為社會壓迫。
保守主義擔憂的不是理性,而是自認可以無極限的理性,以及心靈也能理性化處理的理性。
漫談保守主義:人類是用感官去了解世界──理性(1)|方格子 vocus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理性, 保守主義, 激進主義, 美國獨立, 法國大革命, 漫談保守主義, 政治實務, 科學, 信仰, 科學家, 3D, 宗教, 革命, 美國, 自然, 經驗, 人類那麼,為何節制作為傳統美德,會在各種偽科學之名下,變成一種壓迫?激進主義者在啟蒙時代後,到今天數百年間,不間斷的在每個時代,都提出宗教性節制,只是一種統治者對下層的壓迫,必須透過去除節制枷鎖來解放。
我們要先理解平等的意義,平等有很多種說法。
一般而言,保守主義認為平等是機會平等,並非結果平等,這道理並非每個人都接受,但應該為現在多數人所知。不過,保守主義者眼中的平等,其實真正的意思是,在上帝之前人人平等,只會有內心品格的道德平等,而只要外顯出去,屬於物質性可量化的,就不可能平等。
例如?
用「理性」掩蓋個人好惡,提倡不現實的目標
人有天生智愚之別,臉蛋身材有美醜之分,不管當代社會崇尚哪一種,外在條件總是會有較優越的特質,不看臉只看腦就更殘酷,沒有一個文化會認為蠢蛋當領導者會比較好。
只要人的能力有差,表現在社會就有差,手藝好跟壞的人,作品可以一視同仁收同樣的價錢嗎?美感雖然很主觀,但就社會整體來說標準都不會差太遠,為了美醜需有一樣的平等機會,把劇作中的人物,外觀特質全部去除,如同戴上一致的面具,演技毫無特點,這種戲劇能看嗎?
保守主義對激進主義者批判很劇烈,原因主要是雙標,激進分子在自己不熟悉的工業產品上,常認為價錢都該均一化,而在熟悉的藝術領域上,卻相信經過自己巧手布置的香蕉,因為有「藝術性」,就該有農民果菜市場價的一萬倍。
這現實就是不可能,意識形態轉成不同樣貌,不過只是分配價值不同。一個宣稱自己擺設幾個水果,拍張照就將其轉化成千萬價值的藝術家,在吃不飽的國家中只會被當神經病吊死。這就是絕對平等不可能出現的理由,就算要產生一個我們認同的意識形態,也要土壤長得出來。
理性最常被激進主義者當作護身符,近代開始將科學當作宗教,自己則潛身其中化為祭司,除魅到最後自己魅化。這種以科學之名的理性,已經跟保守主義認知的理性相差甚多,比較像是依附科學讓自己顯得理性,但實際上只是依從感官的無神論者,純粹根據個人利益好惡選擇,作為公共事務判斷基準。
這就如同平等兩字喊起來美好,實踐起來無比困難。在普選制的國家,人人都要有投票權,但歷史上我們都知道,初始的民主國家,是會限制投票權資格,而且一開始都認為沒有財產權的人不能投票。理由也很簡單,你提個政策說無產者可以去搶劫有產者,一定會高票當選啊。
權利是爭取來的:「天賦權利」要有社會根基支持
民主制的推行,跟普及教育有很大的關連,教育水準提高,對民主的認識建立起來,大家都能遵行秩序的運作,國家才會穩定。如果貿然釋放權力,那麼人性中的惡就會凸顯出來,而要對抗這種惡,又不採取限制的手段,勢必更需要從下而上長出的秩序,也就是發自內心認同的信仰。在一個作票不算惡,被抓到才算罪的國家,說這是民主制度,你信嗎?並非法律明文規定就有,而是每個人都要遵守,並發自內心承認才有用。
法國大革命之所以暴亂,其餘波到了20世紀才勉強停歇,並非沒有道理。歸咎其原因,妄稱理性的激進主義,實則為無神論者,將秩序中的信仰摧毀才是目的。而這個摧毀的過程,在精神上的做法很單純,解放人性中的惡,以節制為錯誤,鼓動人心的貪婪即可。但這必須物質上有所配合,主要是工業革命後開始摧毀農村,把由土地長出的秩序連根拔出,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無產者加入革命。
在台灣,有土斯有財的思想非常重,導致人們都期望房價降低。但這種思想就跟希望有自己一片土地的傳統沒兩樣,都是人類對於安身立命的想像而來。所有現在激進主義者所稱的「自然權利」,所謂的天賦人權等等,皆可以說是傳統習慣的延續,只是在激進主義者中,去除了信仰的根基,有些甚至打掉社會習慣的傳承,變成教條。
這本質上是認為,人是一顆顆粒子,就像是玩模擬城市一樣,我們怎麼蓋城市,人就會怎麼住進去,生活型態完全照自己所想。這在遊戲中或許可以成立,因為程式並不會描述裡頭的電子小人,到底怎麼想事情。而在真實世界中,你可以規劃城市,但不能規劃家庭裡的人怎麼相處。
天賦權利說來美好,但哪一些權利算是天賦,又哪一些不算?重點是,誰說了算?
保守主義者,常被激進主義,用各種理性之名,批判為反對「自然權利」的保守教會激進派,這非常錯誤,說法根本是栽贓。其做法很簡單,先創造一個自然權利,而這些權利看來都很美好,誰不希望擁有呢?然後用支持這些權利與否,當作鬥爭反對者的工具。
權利的實現需要努力,己願他力就是錯的
因為絕大部分的保守主義者,對於「權利」的看法與一般人沒有差,但對於權利的來源認知會不同。簡單說,權利是爭取來的,跟義務是相對的,沒有只要權利卻不擔負義務這種事。而保守主義認為,激進主義主張的各種天賦權利,其論點完全就是錯的。
錯的?對,激進主義對權利的理解錯誤,我們先不提近代最常說的,像是受教育權、自由工作權等屬於世界人權宣言的東西,因為多數讀者,在台灣教育下對這些權利的「自然」認知應該很強烈。(不過真的有去看人權宣言的人應該不多)
我們就先假設有一個權利,叫做「阿宅結婚權」,就算阿宅也有結婚的權利,您認同嗎?這應該也沒人會不認同吧,阿宅要結婚當然可以啊,為何不行?
但如果我們說,有權利就有相對性的義務,所以支持阿宅結婚權,就代表有一些人必須負擔被結婚的義務。你會接受?應該也沒人會吧,被結婚,這不就強娶民女的概念嘛!
所以,阿宅結婚權並不是一種,因阿宅也有納稅服兵役的義務,所以可享有中華民國的各種權利的「權利」。阿宅結婚權比較像是努力的目標,我們認為阿宅也能結婚,但怎麼找到對象,請自己努力。
那麼回過頭來看,受教育權是哪一種?如果是相對於義務的,受教育權的義務是應對到什麼?獲得權利者要付出相對的義務,所以學童去讀書,他的義務是什麼?你不能說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有受教育的義務,這是迴圈邏輯,把權利義務化做等號。
但如果受教育權是一種努力的目標,那就非常符合歷史上,各國義務教育的發展史。不管哪個國家,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多半是根據當代的需要,國家的富裕程度,逐漸的在提升。如果受教權是這種權利,那麼這就該是漸進式的,每個社會只要有逐漸改善就很棒,而不該是絕對性質的列出一個標準,沒達到就是違反自然權利。
不考慮成本代價的倡議,僅僅是自我滿足
保守主義的看法很簡單,各種自然權利是要去爭取的,畢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風土民情、歷史人文背景,今天你認為受教育權利不可剝奪,怎不去對阿富汗的塔利班說,反在時代廣場上痛罵美國沒有免學費就是剝奪受教權?靠爭取而來的權利,是不能任意類比的,你不能只要某國這個政策的優點,卻不要相對應的缺點。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移植自然權利來台灣,那麼我們願意接受這些權利應付的代價嗎?歐美許多不錯的權利,其歷史基礎都是從基督教發展出的,所以我們要在台灣先設立基督國教?別鬧了。
這就是極端主義者的理論不可行的理由,他們要的不是可行性,而是自我滿足。在台灣習慣無法接受的外國政策,或徹底違背民俗信仰的法條,根本就推不下去。要推,就得妥協,去跟地方溝通,找出一個折衷的辦法。
我們在這十年,已經看過太多案例,要求各國有一致的環保價值,卻對某國的汙染裝沒看到。要求共享一樣的人權價值,卻不想在阿富汗維持軍力去強迫推行。高喊聖人標準的各位極端領袖,每一個都是媒體打造出的金身。
筆者知道,各位對這所謂理性的批判,會有相當的反彈與不解。所以這邊用台灣人可以懂的概念來說:
「我是理性中間選民……」
……咳,各位可以懂了嗎,通常越是這樣宣稱的人,其理性也就越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