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冠疫情恶化会导致奥密克戎变异吗?
中国打破清零政策,国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病例激增局面,这种情况加剧了全球范围内对出现新变种病毒的担忧。
随着核酸检测点大规模关闭,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不再公布单日新增新冠感染病例与死亡病例的数据,人们越来越怀疑中国公布数据的可靠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位高级官员在近期的简报会上表示,从住院者数量、接受重症监护者的数量以及死亡人数来看,中国的官方数字没有充分反映新冠疾病造成的真正影响。
中国国家卫健委上月某次内部会议中泄露的会议细节表明,在12月的前20天内,多达2.5亿人感染新冠,其中有3700万人在一天内染病。
虽然以前的疫情基本上只在中国某主要地区爆发,但目前这波疫情正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蔓延到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广州的各个城市,以及从四川到内蒙古的各个地区。
国际社会做出了快速而严厉的反应,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国家都收紧边境管控措施,限制来自中国的旅客入境。
还有一些更长期的担忧,即中国那些近期遭到隔离的高密度人群是否会为出现值得关切的变种病毒提供理想条件。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盖泽尔医学院(Dartmouth Geisel Medical School)的丹尼尔·R·鲁西(Daniel R Lucey)教授告诫说,医学界应该警惕那些有可能命名为“派”(Pi)、“柔”(Rho)或“西格玛”(Sigma)的新冠变体。这些变种病毒可能比目前毒株的免疫逃逸性更强,毒性也更强。
“世界各国应该预先考虑,早点认识到不仅会有更多的“奥密克戎”亚变种病毒,而且在“奥密克戎”病毒后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变种,”他在12月20日写道。
一位流行病学家警告说,世界各国可能即将目睹“病毒在10亿乃至更多人中传播时发生变异的机会”。
目前有哪些亚型病毒在中国流行?
中国当前的这波疫情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病毒似乎是已经在世界其他地区流行的两个“奥密克戎”病毒的亚型:BA.5.2和BF.7(BF.7实际上是BA.5.2.1.7的简称)。
这是根据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基因组测序数据得出的结论。GISAID是全球性的网络数据库,自2006年致命的禽流感毒株出现以来一直在跟踪传染病的演变过程。
在1月5日的最新更新中,GISAID的分析指出,中国正在加强新冠疾病的监测工作,提供了北京、重庆、福建、广州、湖南、内蒙古、江苏、上海、四川和浙江省的最新病例数据。
“与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大数据平台(EpiCoV)数据库中的1440万个基因组进行比较时,所有这些都与7月至12月期间在世界不同地区出现的全球流行变种病毒非常相似,”分析中写道。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给世卫组织的内部分析也显示,在该疾控中心12月份进行基因组测序的大约2000个病例中,同样的两个亚变种病毒占了绝大多数。
BA.5.2和BF.7都来自同一个“奥密克戎”谱系,自2022年中后期以来一直在北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和澳大利亚出现。
中国当地的报告显示,BF.7是目前在中国境内流传的主要亚变种病毒。与以前在中国出现的毒株相比,这种毒株的潜伏期更短,传播速度更快,对免疫的抵抗性更强。
每名染上BF.7亚变种病毒的患者有可能会感染10至18.6人,远高于“奥密克戎”病毒的平均传染人数5.08人。
“BF.7的高传播率,加上许多无症状携带者带来的隐性传播风险,人们认为这些都给中国的疫情控制带来巨大的困难,”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的马纳乐·默罕默德(Manal Mohammed)在《对话》(the Conversation)网站的文章中解释说。
然而,目前的可用数据可能并没有提供完整的情况。
乐卓博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中国卫生项目主任刘朝杰(George Liu)说,中国的新冠管控策略180度大转弯以来,政府没有办法掌握国内出现的所有感染情况。
“报告系统只能发现那些由卫生机构报告的病例。然而,在中国的大多数人不再做核酸检测,所以他们的病例没有被发现,”他说。
迄今为止,中国有关机构向GISAID提交了不到800个最近病例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对人们认为的大规模爆发病例来说,样本量相对较小。
由于中国在疫情早期阶段的信息透明度缺乏,不少邻国现在都认为中国正在压制信息以掩盖疫情的程度。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对中国疫情没有清晰认识就很难评估新变种病毒的威胁。
新变种会像“撬保险柜”一样冒出来
简而言之,新冠疫情会不断变化,无论在哪里流行传播——这就是新冠病毒干的好事。
人体内受到感染的细胞会产生数十亿份病毒副本,而有时这一过程会出错,产生突变。
“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有越来越多突变病毒出现的情况。这个规则在中国适用,就像也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香港大学临床病毒学家薛达(Siddharth Sridhar)说。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近20%,这为病毒的传播和变异提供了大量机会。
每隔一段时间,突变就会给病毒带来某种优势。
“病毒可能改变形状,使我们的抗体无法很好识别,也可能会增加病毒与细胞结合的程度,使其更具感染性,”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流行病学家佐伊·海德(Zoë Hyde)解释说。
“变异也可能增加或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
“你可以把变异过程想象为撬保险柜。病毒正在尝试许许多多不同的组合,但多数不会起作用。”
“但是,如果超过10亿人受到感染,对病毒来说这是很多机会,可以找到一个成功的组合。”
在其他地方,“奥密克戎”的亚变种已经进化到可以从之前感染或疫苗接种后的抗体免疫中逃逸。
“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口更多确实可以促使‘奥密克戎’病毒向这个方向变异,”薛达博士说。
然而,中国直到现在才结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绝——这就不是一回事了。
“这其中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以前从未以任何形式感染奥密克戎。在病毒变异的压力方面没有可比性,”薛达博士说。
这并不是说目前流行的亚变种病毒不会让很多中国人患病。
海德博士尤其担心中国数量庞大的免疫力低下者,这些人通常更有可能因新冠病毒而患上严重疾病。
“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可能难以清除病毒,感染可能会持续数月,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星期,”她说。
“这让病毒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不断变异,找到新方法来绕过人体内的抗体。”
新变种病毒什么时候会让我们开始担忧?
并非所有新变种病毒都会构成威胁。试图预测下一个令人担忧的变种病毒会来自何方几乎不可能。但迄今为止,对亚型变种病毒的传播进行追踪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目前,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包括其后裔谱系在内的病毒列为唯一 “令人担忧的变种病毒”。人们的担心程度已经超过了以前对“德尔塔”毒株的担心。
此外,还有一些“奥密克戎”亚变种病毒被列为“监测中”的病毒。尽管BF.7和BA.5.2都不在其列,但因为这些病毒具有独特的特征,可能会让其成为受关注变种病毒。
薛达博士说,即便中国真出现新变种病毒,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行,而且“在世界其他地方不一定能出现”。
在全球范围内,自2022年5月以来,奥密克戎BA.5及其亚型变种在提交给GISAID的基因测序病例中都占主导地位,到8月中旬约占85%。
10月下旬,世界各地的卫生机构都注意到两个特殊的亚变种——BQ.1 和 XBB愈加流行。这两个亚变种基本上是“‘奥密克戎’的表亲”。
人们认为,最主要的亚型变种病毒——XBB.1.5“海怪克拉肯”(Kraken)和BQ.1.1 “地狱犬”("Cerberus)由于狡猾的变异而得到了广为传播的能力,帮助它们逃逸人体免疫。
世卫组织将XBB.1.5称为“已检测到的最具传播性的亚型变种”,但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这种病毒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这些病毒能够从疫苗接种、曾感染病毒、以及感染B.Q.1.1病毒后使用针对免疫力低下者的抗体药物保护形成的免疫力中逃逸。
根据“奥密克戎”病毒在其他地方的演变方式,薛达博士表示,有理由预计这种病毒最终会在中国发生同样的演变。
“我们可以假设,类似的过程将在中国发生,在2023年全年一直这样,那时大部分人口都已经感染了,”薛达博士说。
然而,这种新变种在全球范围内要构成威胁,需要克服中国以外的那些主导毒株。
薛达博士表示,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一个能够完全消除“奥密克戎”病毒主导地位的菌株。
“一个令人担心的新变种仍然可能出现,但其出现可能确实会出人意料,”他说。
“要实时跟踪完全不同并且令人担忧的变种病毒的出现非常困难。
“这种情况仍然可能发生,但‘奥密克戎’已经很让人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