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精神疾病距離 陽交大師生走入社區同理病友
(中央社記者郭建伸台北29日電)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無差別殺人事件,演繹精神病患者社會處境;北投軍艦岩的陽明交大教室裡,也有一堂「精神疾病距離課」,整合理論與實作,師生走入社區並同理病友心境,盼翻轉精神疾病者污名。
台灣近年精神疾病的社會案件頻傳,引發人心惶惶,更造成精神疾病患者污名化。陽交大公衛所教授雷文玫觀察,2016年小燈泡事件後政府雖布建社會安全網及社區資源,但思維仍以醫療為中心。
雷文玫表示,過去醫學教育以培訓醫師為目的,但以醫院為主體的思維僅適用於治療急性病、重症;許多慢性病長期存於社區,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手術、藥品,「不是吃一顆藥就能解決」,許多國外案例顯示,精神疾病患者的輔具是人,醫師必須看見生理以外需求,並懂得連結社福、職能重建及居住資源。
雷文玫分析,反思醫學教育的不足,她與公衛、精神醫學、社福、護理、傳播等不同學門老師合作,於3年前開設「打造友善社會:精神疾病與我們的距離?」課程,盼醫事背景學生能跨領域學習,理解社會上各種角色如何與精神疾病共存。
雷文玫說,課程內容除了理論知識,也與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合作,安排「真人書」環節,讓學生在成為醫事人員之前,體會單純的人際互動,同理患者處境。
此外,課程團隊製作「有點怪也ok」網站,除了展示病友畫作,也以淺顯易懂方式介紹精神疾病,且以病友與家屬視角,提供各類資源、資訊。
參與修課的醫學系學生張宇安表示,由於課堂上曾介紹過「政大搖搖哥」,他與同學以此為報告主題,訪談搖搖哥所在的社區里長,試圖勾勒精神疾病患者與鄰里利害關係。
張宇安表示,他看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相當震撼,體會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歧視、誤解,多出於不了解,進而對精神醫療感興趣,因此主動參與這堂課,並從中得到許多啟發與反思。
精神疾病距離課程在陽明交大醫學院即將邁入第3個年頭,雷文玫期許,盼在學生走出醫學院前播下種子,未來從醫時更多一份人文視角。(編輯:張均懋)1120129